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半”字的魅力

(2014-02-21 22:25:04)
标签:

文化

分类: 学校、老师、同学

 

“半”字的魅力

“半亩园”是连锁餐饮企业,在北京已有几十家分店。我曾去过长虹桥西的恒安大厦内的分店和双井家乐福一层的分店吃过饭。“半亩园”主营米饭及面条的套餐,面向广大革命群众。“半亩园”除了店面整洁、份量足外,还打出了文化牌,即每家分店内均贴有《店志铭》(自称为“半半歌”),上书:

半生戌马,半世悠闲。

半百岁月若烟,半亩耕耘田园,半间小店路边。

半面半饼俱鲜,浅斟正好半酣。

半客半友谈笑竞忘年,半醉半饱离座展笑颜。

花开半时偏妍,半帆张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

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

半工半歌半为钱,半人半佛半神仙。

半之乐,乐无边。

 

    对此,胡浩同学的评价十分精彩:我曾多次在“半亩园”小店吃饭,欣赏该店的店志铭诗传统竖列行书所写店志铭,书法好,诗内容更好,全诗句句有“半”,内涵丰富。讲了开店的背景:军队退休,置地开店;讲了开店宗旨:不讲铺张,面、饼主食,即客即友;讲了人生理念:重亲和,不张扬,含中庸,守半字;讲交友乐趣:朋友不在多,而在精;讲经营理念:半工半歌半为钱,工作伴随着乐趣。全诗不见军人出身的狂放,却显文人内在的沉稳;少了商人一半的铜锈,多了诗人一半的风韵。一时兴起,胡浩同学又作诗一首:

        《班网半字缘》
人生大半已走完,斜阳过半未下山。 
已度半世重相见,如约作半网上面, 
未离家门有半步,可会学友近半班。 
半茶半饮半家务,半思半念半挂牵, 
半文半歌半诗篇,半花半草半庭院。 
半谈半笑半调侃,半笔半刀半评判,
半风半雨喜回首,半温半暖乐前瞻, 
舞文半动脑不空,弄墨半作把手练。 
半雷半电半狂放,半云半霞半悠闲,
文武循半张弛中,动静守半收放间。 
半人半侠半诗仙,半亲半友半世缘, 
半生有缘半夕阳,半字之缘乐无边。

 

    章欣生同学写道:关于“半字诗”原来由来已久,现在贴在这里供大家鉴赏。最早的是明代诗人梅鼎祚的

         《半景》 
半水半烟着柳,半风半雨催花. 
半沉半浮渔艇,半藏半现人家。

   章欣生同学还写道:从“半亩园”到“半字禅”,再到“班网半字缘”,细细读来越读越有味道。这是人生六十多年的心灵感言,深刻而有哲理,我很感动,也凑诗一首: 

   读“半字歌”有感 
自古人人欲满圆,其实半字是真言。 
观天屡见弯弯月,下海常行浅浅滩。 
气盛难消难益寿,钱多易恼易伤肝。 
凡间自有公平称,今日吃亏日后全。

 

  本人也写了一篇小文凑热闹:

                     吃在“半亩园”
    今去双井办事,中午时分,肠胃有些反应,是补充能量的时候了。急急寻找中,但见家乐福的一层“半亩园”的招牌格外醒目,遂感特别亲切,特邀请同事欣然进入。这家分店铺面不大,却也整洁。未曾想,我进门的首件事竟是要见到那赫赫有名的“店志铭”。“店志铭”见到了,幅面不大,被贴置在并不显眼的墙上,用草体写就。由于近期总是与胡浩写的《半亩园》议题厮混在一起,当然也就知晓该店的价位很适合像我这样的“贫下中农”,便乐得主动提出做东。同事是南方人,为迎合他的口味,点了“卤肉米饭套餐”,本应每套27元,赶上优惠成了每套22元。米饭铺底、上浇小块猪肉制成的卤、佐以两片焯过的油菜及一切两半的卤蛋。色、香、味,唯独缺少了香,但并不妨碍这些食物急速地通过舌尖,直落胃底。此套餐里还包括一杯热豆浆。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分店的盛食物的器皿,虽仍是白色瓷质,但不见了“草帽状”。吃完饭,打着饱嗝,以下顺口溜便不径自出:半亩半亩,雅致不俗,营养卫生,填饱肠肚。


我还写了一首“窝头诗”助兴:

鉴于胡浩同学的叫板连连,本人实在“京驴技穷”,为了交账,出于无奈,只好偷懒拿胡浩同学的“仙桃诗”改改刀,实施外科手术,使之沦为窝头诗,不想也别有一番情趣: 
           半 
          作伴 
         班网见 
        挂牵思念 
       谈笑加调侃 
      花草诗句庭院 
     风雨回首笑前瞻 
    舞文弄墨权作手练 
   雷电狂放嗔云霞悠闲 
  文武张弛源自动静舒展 
 同窗诗仙侠友皆为半世缘 
赞夕阳守半字度余生乐无边 

 

“半亩园”恒安大厦分店:

“半”字的魅力

“半亩园”家乐福分店(2014年4月4日补照):

  “半”字的魅力


“半”字的魅力

“半”字的魅力


附:

一.国外发的PPS中也有“半字禅”,好像也受“半亩园”的影响: 
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然。 
半命半天半机遇,半取半舍半行善。 
半聋半哑半糊涂,半智半愚半圣贤。 
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本醉半神仙。 
半亲半爱半苦乐,半俗半禅半随缘。 
人生一半在于我,另外一半听自然。 

 

二.清代文人李密庵也有首《半半歌》 
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幽闲,半是乾坤宽展。 
半谷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半耕半读半径廛,半士半姻半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 
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 
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 
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半帆张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  
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岳麓山半山腰,有一座六方形凉亭叫作半山亭,民间有一段有趣的传闻。据说很早以前此地为半云庵所在,为上下山必经之路,麓山寺的僧人下山买物,挑担回寺,常在此歇息。当时,有一烧火僧以“半’字为题,赋诗一首  
半山半庵号半云,半亩半地半崎嵌,半山茅块半山石,半壁晴天半壁阴; 
半酒半诗堪避俗,半仙半修佛好心,半间房舍半分云,半听松声半听琴

 

四.半亩园餐厅简介 
    1971年,半亩园在台北创业。数年后,就发展到台湾各重要县、市。1984年,先后在美国洛杉矶、圣荷西、华盛顿等地区开设了数家分店。由于一贯秉承品质、卫生、服务第一的原则,做到了货真价实、美味可口,赢得了海内外顾客的信赖和赞誉,在竞争激烈的美国快餐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1994年,在中国北京海淀区双榆树开设第一家分店,到2002年,陆续开设西单分店、朝阳分店、方庄分店、亚运村分店、阜城门分店、南礼士路分店和石景山等八家分店,至今,北京已有37家分店;并在上海、天津等地开设了分店。本公司以“弘扬华夏饮食文化,发展传统特色快餐”为宗旨,产销的是老祖宗的传家宝,奉献的是游子们的爱国情。中国的传统美食品种丰富,味道佳美。在产品的研发中,我们既注重出品速度快,更注重产品的质量好,所谓质量好,即在快餐中传承华夏饮食文化所讲究的色、香、味、形、器。这是品种单一的洋快餐所无法做到的,这就是我们回归祖国、发展中国特色的传统快餐,深具之信心! 本公司经营各色馅饼、各式面条、各种小菜。所有产品均由中央配送中心统一配方、统一进料、统一制作、统一配送,辅以配套的电脑管理系统,力求达到既快又好的目标。耳听为虚,进口为实,我们崇尚口碑效应,而不盲目造势,搞轰动宣传。

 

.半亩园简史 
    在从军队退伍后的最初日子里,一直闲赋在家,除了会会老友,各地走走外,实在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的了,闲暇时更加思念大陆的亲人,同时也怀念家乡的吃食。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一次,在台湾的几个兄弟坐在一起闲谈,因为本人也算是个"美食家", 平时为了排遣时光也要下厨房操练一下。因此就合计着开一家"家乡"风味的小餐馆,我的童年是在北京和山西渡过的,自小适应了北方偏重面食的饮食习惯,就想开一家专门买面、饼、小菜一类东西的餐馆。于是,就在台北市仁爱路找到一家小小的门面,选了一些我的拿手"绝活"和一些家常菜作为菜谱,建炉打灶就准备开张了。店虽小但也要有个好的名字才对,大家你起一个我起一个,想了许多都感觉不合适,不是太俗气,就是太雅。终于有一天想到用"半亩园"这个大宅院的名字来当我们的字号,实在是最贴切不过了。 
    说起北京的"半亩园"来还有一段故事。这个园子在明未清初的时候就已经建成,一直到清朝的初年才大加改建,达到了一定规模。几百年来很多达官富商都曾拥有过它。据说有一代园主,既风雅潇洒又朴实无华,在北京城颇有名气。他在家中宴客不用山珍海味,都是用一般的菜蔬、饼面。这正好符合我们经营的初衷,于是乎就选用这座园子的名字当了我们店的店号了。 
    回想起开张的那几天,真是热闹腾腾,永远难忘。那时候(三十多年前)的台湾,虽然餐馆不少,确很难找到一家经营纯正家乡口味的餐馆。所以,一开张就门庭若市,久居海外的同乡父老终于可以在这个小店里听着家乡音、吃着家乡菜,有了一种回家的感觉。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使很多高官、富商和一般平民百姓都成了我们的知位知音了。可以说一炮而红。这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生意越做越红火。为了回报顾客,多年来我们一直以一个平实的态度,秉承着食物的新鲜,合理的价格、以客为尊的精神去经营,渐渐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1984年,子侄辈留学美国。因为积累了一些开餐馆的经验,他们在美国也想开一家像台北"半亩园"这样相同风味的餐厅。于是,首先在洛杉矶开了一家,当时完全参照台北总店经营的品种,一些侨胞和当地的洋人初尝这从未吃过的馅饼、抓饼、各式的面条时,使他们又惊又奇,因为这与在美国"所谓的唐人餐"中吃到的鸡炒面、杂碎,大不相同。又由于我们坚持的经营理念,就是注意食品的清洁卫生,保持食品的原汁原味,再配合亲切的服务,得到相当好的评价。在当地很有影响力的报纸《华盛顿邮报》、杂志《华盛顿人》都给与半亩园很高的评价。连续被评选为华府周围最好的一百家餐厅之一。于是,半亩园不几年间在加州就开有四家店。到前几年在美国首府华盛顿的近效马里兰州和维几尼亚州又各开了一家。 
    台湾开始开放后,我就有机会回大陆探亲了。几次回国到了家乡、来到了北京重游故地。那时候儿时记忆中的房屋依稀可见,也不禁使我又想起童年时候吃的食物。但是,多方寻觅确难以找到,就是有也是制做粗糙,也不是那个味儿了。特别是不讲卫生叫人难以下咽。于是又萌发了在大陆本土开设一家"半亩园"的设想。一次与北京市粮食局洽谈商务合作的事情的时候,谈到这件事情,对方十分支持,慨然应允将海淀区双榆树西里11号的一家粮店租赁给我们,于是乎"半亩园"在北京就有了第一家店。那时三环路还未通,周围还少有生气,但是我看中的是它远程的发展。他的南北有两家大的商场在规划或建设中。周边有很多大专院校,科学院的家属楼就在我们不远的地方,长远看这里是相当有发展潜力的地区。果然开业以后随着周边环境的改善生意日渐兴隆。 
    我在海外几十年,回到大陆,看到"洋快餐"占据了我们很大的市场。我们怎样做才能做的更好,究竟如何与洋快餐争一日之短长这个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多年的经营积累了一些经验。我们的"中餐"要变成洋式"快餐"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我们不能把馅饼先烙好,面条先煮好,客人来加加温就上桌了,那馅饼的汁没了,面条成了一锅粥了,快是快了那可不是要想吃的中餐。"中餐"要想体现"快",只有缩短从客人点菜到厨房制作到送到客人桌上的时间,才是我们讲的"快"。于是我们配备了电脑的营业管理系统,客人点的菜单从前厅直接传送到后厨各部门,后厨各部门采用多年来经过改进的灶具,对制作好的半成品快速进行加工,加工出来的食品依据电脑单据由小姐快速送到客人前,时间大大的缩短了。通常5-8分钟客人就可以吃到热腾腾的面条、和外酥里嫩而有汁的馅饼了。这样的中式快餐,那里是洋快餐能与我们相比的呢? 
为了保证品质,使客人到任何一家半亩园餐厅都能吃上同样口味的食品,同时也为了降低经营成本,我们建立了中央厨房(配送中心)来统一制作、统一运送。所有成品、半成品均由配送中心统一供给各个分店。由于是集中采购,降低了成本;由于统一制作,保证了品质,才能达到我们要求的水平,才能使我们在竞争激烈的餐饮业市场中稳步发展。到现在我们在北京已经有八家店了,在上海有一家。 
    这些年来有很多慕名的个人和公司请求加盟,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是稳步向前,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时候,我们没有开放加盟或连锁。台湾、美国、中国全是直营,到目前为止,我们一切准备大都就绪,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开放加盟,我们是审慎的、乐观的,希望中华传统美食,在广大的祖国遍地开花。 

“半”字的魅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