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位素标记和荧光标记

分类: 教学探讨 |
一、概念:(《必修1》102页)同位素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过程。用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会改变。人们可以根据这种化合物的放射性,对有关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进行追踪。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也叫同位素示踪法。
二、应用:可用于研究细胞内的元素或化合物的来源、组成、分布和去向等,进而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化学物质的变化、反应机理等。
三、常用的示踪元素:如3H、14C、15N、18O、32P、35 S(蛋白质的特征元素)等。
四、教材中用到同位素标记法的地方:
《必修1》48页“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用3H标记的亮氨酸研究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的整个过程。
《必修1》102页“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必修2》45页“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同位素32P和 35S 标记的噬菌体,通过实验证明了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必修2》52页“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1958年,科学家用同位素 15N标记的大肠杆菌(生物)为实验材料,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通过实验证实了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1。
《选修3》14页“DNA分子杂交技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作为探针进行目的基因的检测。
五、在生物学中,和同位素标记法类似的另一种方法是——荧光标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