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钟表》同课异构教学总结及反思
(2013-12-07 20:46:46)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教学反思、体会 |
《认识钟表》同课异构教学总结及反思
从2013年11月27日至12月5日,我们一年级组全体数学教师在校领导的安排下,进行了一轮《认识钟表》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其目的是为了通过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应具备的好习惯,活动期间,校长、主任亲自陪伴我们每天上午讲课,下午放学后评课、议课,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认识钟表》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学中,我们通过:猜谜语导入新课----去钟表店认识各种钟表(电子表)----学习钟面知识----认识时刻----学习计时法---动手操作(拨时刻)----情景练习(接受教育:按时作息)等教学流程。通过仔细观察---小组合作----展示、汇报交流---说一说---拨一拨等活动,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体现了生本课堂的教学理念。通过实际教学,感触颇深,反思如下:
成功之处:
1、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所以,一上课我们就利用课件通过猜谜语并且欣赏各种各样的表,学生非常感兴趣。学生看到各式各样的钟表发出惊喜的叫声,露出喜悦的神情,通过听觉、视觉走进钟表的世界,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马上处于振奋状态,为学习新知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2、抓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钟表,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的新课标理念。同时,在每个教学环节中,我们注重了学生“坐姿、认真倾听、说完整的话、组内合作解决问题、交流达成共识、认真书写以及写规范字等好习惯的培养,得到了领导的好评。
3、在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围绕问题畅所欲言,这样,同学间也有了相互学习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课件,并伴有声响和颜色的变换,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12个大格、分针和时针。乘机追问:“关于钟表的知识,你还知道那些?”学生们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知道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我知道表上除了有分针、时针外,还有秒针;我知道分针指向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本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由于我们对学生不经常训练操作实践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在小组活动中,个别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表达出来,有的学生无所适从。再就是,认识时针、分针时,让学生分辨不够深入,致使学生表达时刻时不够熟练。再例如:你是怎样知道是8时的、指名说拨钟的方法等等,部分学生语言表达成问题。
2、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不多,虽然也请学生交流讨论,但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独立思考和观察的时间有点少,就急于和小组内同学去说,对所学知识不够深刻。
在今后的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爱上数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