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有感
(2013-11-24 20:23:16)
标签:
教育教育教学 |
有幸拜读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篇,其中有一篇叫《行是知之始》,里面提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口号,这使我深有感触,一个人从生下来到长大成人,如果什么都没有经历过,那么他怎么能对世界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呢?曾看过一篇报道,说中国的学生只能得奥林匹克,而得不到诺贝尔。这是因为中国的教育一贯看重的是学生的知识,却往往忽视动手实践,也就形成了“高分低能”的现象。陶行知先生及早的认识到了这个严重的问题,他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今天,再来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篇《行是知之始》,发现这一教育思想仍然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体验后获取知识,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正是陶行知先生“行是知之始”思想的体现。我们必须通过实践,亲身的体验才能获得真知。
我们的课本知识中,有的比较深奥、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学起来不仅很困难,也不会感兴趣。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创设条件、氛围,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感悟。例如,教学《动手做做看》时,许多学生读文时,虽然从文中已经知道科学家朗志万是在故意哄骗小朋友们,但他们也像文中的孩子们一样也持有怀疑态度。这时,我就引导孩子们有条件的下午从家带来鱼缸和水,让孩子们亲眼观看一个学生做实验。学生从实验中明白了:伊琳娜亲自动手做得对,说得好。这样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学生在亲手实践中获得知识,极大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要多给学生创造亲身经历的机会,让他们在自己动手创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比单纯从老师那里得到知识效果要好得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