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对《诗经·周南·芣苢》的粗浅理解

(2013-07-08 07:26:22)
分类: 文学欣赏

我对《诗经·周南·芣苢》的粗浅理解

 

黑龙江省大庆市退休老汉 商江

 

《诗经》是中国汉族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原本叫《诗》,共收集了311篇诗歌(又称诗三百)其中6篇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现存305(既有标题又有文辞的)。《诗经》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西周初期,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跨越了大约600年。(公元11世纪至前6世纪)《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陕西甘肃东部,北到河北西南,东至山东,南及江汉流域。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是我国古代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国风”中的周代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 王风 》、《 郑风 》、《齐风》、《魏风》、《唐风》、《 秦风 》、《 陈风 》、《桧风》、《曹风》、《豳风》等160合称十五国风。

《国风·周南》是《诗经·国风》中的部分作品,周朝时期采集的诗篇,因在周王都城的南面而得名,同时“南”又是方位之称,在周代习惯将江汉流域的一些小国统称之“南国”或“南土”、“南邦”等,所以诗的编辑者便将采自江汉流域许多小国的歌词,连同受“南音”影响的周、召一些地方采来的歌词,命名为“周南”,以与其他十三国风在编排的形式上整齐划一。

 

《诗经·周南·芣苢》:

 

原文-出自《国风》之《周南》

《芣苢》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注释】

 

  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重复,这确实是很特别的。

  叠字〔采采〕盛多的样子。有人解释为,采而又采。亦可解释为“各种各样”。

 

1、芣苢,读音扶以fúyǐ):植物名称,即车前子,Asia Plantain,也称当道、马舄,牛遗、牛舌草、车轮菜、地衣、蛤蟆衣。多年生草本植物,种子和草可作药用。主要营养成分:胆碱,维生素,柠檬酸,腺碱。主要食用功效:能利尿,清热,止咳。 

2、薄言:发语词,没有实义。 我理解为“简而言之”或“毋庸讳言”

3采,读音踩【cǎi]1.摘取:~撷。~花。~摘。~制。2.选取,搜集,开发,利用:~访(搜集寻访)。~纳(接受意见)。~集。~伐。~购。~掘。~写。4、有,读音友【yǒu】:采得。“有”可表存在。“有”区别于“无”。我理解为“多”或“不少”

5、掇,读音多[duō]1.拾取;摘取:~拾。~弄。2.用双手拿(椅子,凳子),用手端。

6、捋,有两个读音。读音啰[luō]用手握住向一端滑动。1.用手握着条状物,顺着移动、抚摩:~起袖子。~桑叶。2.用手轻轻摘取:~取。

读音吕[lǚ]用手指顺着抹过去,使物体顺溜或干净。整理:~胡子。

也有解释:用手掌成把地脱取东西。

7、袺,读音洁[jié]1.用手提着衣襟兜东西。2.袖。

8、襭读音鞋【xié】:把衣襟别在腰间兜东西。【use the front of Chinese jacket to hold sth.

 

如果您亲自体验过采车前草劳动的全过程。您或许对《诗经·周南·芣苢》有切身的体会。

余冠英《诗经选译》说,诗共用了“采”、“有”、“掇”、“捋”、“袺”、“ 襭”六个动词。这六个动词大而言之都有采摘、采取之意,可以认为是近义词。诗人创作时为了表达相同相近的意思时,在三章中分别用了六个近义词,既表达了相近的意思,又寓同于异,使诗重复中有错综,单纯中有变化,艺术效果更强烈而明显。准确而完整地表达了劳动中由始及终,由少渐多的过程,反复再现了妇女们(男的也可以)采芣苢时的动作和欢快的心情,准确而又生动。使读者仿佛听到她们的歌声在田野荡漾,见到她们的身影在山坡上劳作,感受到她们的欢快和欣喜。这正是这六个既相关联又相递进的近义词所造成的艺术效果。

我认为,这六个不同的动词使用时比较精确的。

第一,采,可以理解为观察,寻找,辨别,确认,选择车前草等,

第二,有,可以理解为把车前草从草地上一颗颗拔起来,可以拿在手里,也可以扔在地上或器皿里。

第三,掇,可以理解为拾掇车前草,即基本的初步的整理,如抖掉泥土,去除烂叶枯枝杂草等。

第四,捋,可以理解为欣赏车前草,即进一步的整理,使车前草整齐摆放,以确认劳动成果。

第五、袺,可以理解为把车前草用衣襟兜着。表示有一定的收获,甚至可以表示准备结束采车前草劳动。

第六、襭,可以理解为把车前草用衣襟兜着,把衣襟掖在腰带上,表示准备携带车前草回家,为了路上不散失,采取的固定措施。

这六个不同的动词既是独立的,又是连贯的;即可以理解为是动词,也可以理解是动名词(现在进行时)。表达了(描写了)采车前草劳动的全过程。动词虽然似乎近义,但是,微妙的差异显示了作者运用动词的才华横溢。

 

黑龙江省大庆市退休老汉 商江

E-mail:163.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