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
(2017-10-06 19:57:03)
鄂州市基础教育教研课题
申
课 题 名
称
课题负责人
负责人所在单位
手 机 电
Q
填表日期
鄂州市教学研究室制
填
一、每个课题限报负责人1名。
三、“一、数据表”栏目填写要求:
1. 课题名称:最多不超过40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
2.
主题词:为便于计算机检索,按研究内容设定主题词,最多不超过3个。主题词之间空一格。例:“小学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验”主题词:小学
3. 表中“预期主要成果”栏目,最多只可选择两个字母,分别填入左边的两个空框中。
4.项目分类:系指课题是否中小学某课程教学研究、中小学教育教学综合研究、幼教研究、特教研究。
5. 研究专长:同学科分类。
6. 主要参加者:指真正参加本课题实质性研究工作者,不含课题负责人,不包括其他辅助性工作人员。
7、湖北省基础教育教研课题不限定申报时间,常年受理申报。三至五年为一个轮回。
年
一、数据表
课题名称 |
初 |
中 |
语 |
文 |
作 |
业 |
设 |
计 |
与 |
评 |
价 |
问 |
题 |
研 |
究 |
|
|
|
|
|
|||||||||||||||||||||||||||||||
主 |
语 |
文 |
|
作 |
业 |
设 |
计 |
与 |
评 |
价 |
|
|
|
|
|
|
|
|
|
|
|||||||||||||||||||||||||||||||
课题类别 |
|
||||||||||||||||||||||||||||||||||||||||||||||||||
研究类型 |
|
||||||||||||||||||||||||||||||||||||||||||||||||||
负责人姓名 |
伍连峰 |
性别 |
男 |
年龄 |
38 |
学 |
本科 |
||||||||||||||||||||||||||||||||||||||||||||
行政职务 |
|
专业职务 |
中教一级 |
研究专长 |
教学实践 |
||||||||||||||||||||||||||||||||||||||||||||||
主
要
参
加
者 |
姓 |
性别 |
出 |
专业职务 |
研究专长 |
学历 |
学位 |
工 |
|||||||||||||||||||||||||||||||||||||||||||
伍连峰 |
男 |
1976.11 |
中一 |
教学实践 |
本科 |
|
泽林中学 |
||||||||||||||||||||||||||||||||||||||||||||
肖聪 |
男 |
1981.11 |
中一 |
教学实践 |
本科 |
|
泽林中学 |
||||||||||||||||||||||||||||||||||||||||||||
刘华山 |
男 |
1974.04 |
中一 |
教学实践 |
大专 |
|
泽林中学 |
||||||||||||||||||||||||||||||||||||||||||||
殷焱彬 |
男 |
1974.09 |
中一 |
教学实践 |
大专 |
|
泽林中学 |
||||||||||||||||||||||||||||||||||||||||||||
王庆言 |
男 |
1973.11 |
中一 |
教学实践 |
本科 |
|
泽林中学 |
||||||||||||||||||||||||||||||||||||||||||||
余小菊 |
女 |
1973.09 |
中一 |
教学实践 |
大专 |
|
泽林中学 |
||||||||||||||||||||||||||||||||||||||||||||
刘倩 |
女 |
1986.07 |
中一 |
教学实践 |
大专 |
|
泽林中学 |
||||||||||||||||||||||||||||||||||||||||||||
邵彩霞 |
女 |
1974.09 |
中一 |
教学实践 |
本科 |
|
泽林中学 |
||||||||||||||||||||||||||||||||||||||||||||
笱永雪 |
女 |
1974.08 |
中一 |
教学实践 |
本科 |
|
泽林中学 |
||||||||||||||||||||||||||||||||||||||||||||
王慧 |
女 |
1981.09 |
中一 |
教学实践 |
本科 |
|
泽林中学 |
||||||||||||||||||||||||||||||||||||||||||||
余小燕 |
女 |
1977.11 |
中一 |
教学实践 |
本科 |
|
泽林中学 |
||||||||||||||||||||||||||||||||||||||||||||
方训 |
女 |
1988.06 |
中一 |
教学实践 |
本科 |
|
泽林中学 |
||||||||||||||||||||||||||||||||||||||||||||
刘璐 |
女 |
1984.08 |
中一 |
教学实践 |
本科 |
|
泽林中学 |
||||||||||||||||||||||||||||||||||||||||||||
林冲 |
女 |
1987.09 |
中一 |
教学实践 |
本科 |
|
泽林中学 |
||||||||||||||||||||||||||||||||||||||||||||
杨倩 |
女 |
1989.08 |
中一 |
教学实践 |
本科 |
|
泽林中学 |
||||||||||||||||||||||||||||||||||||||||||||
推荐人姓名 |
|
专业职务 |
|
|
工作单位 |
|
|||||||||||||||||||||||||||||||||||||||||||||
预期的主要成果 |
C |
D |
A.专著 |
||||||||||||||||||||||||||||||||||||||||||||||||
筹集经费(单位:万元) |
|
|
|
· |
|
|
万元 |
预期完成时间 |
年 |
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期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成 |
著作者 |
成果形式 |
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
发表出版时间 |
|
|
|
|
|
三、负责人正在担任的其它渠道下达的研究课题
课 |
课题类别 |
批准时间 |
批 |
自筹或 资助金额(元) |
|
|
|
|
|
四、课
1. 对研究课题的论证:本选题的意义和价值(包括理论意义、应用价值);省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本课题的创新程度。课题研究目标、内容、思路(包括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等)。限(3000字以内) |
一、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一)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精心设计、合理布置作业,能使学生巩固、内化学得的知识技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产生新的学习欲望。对教师来说,作业是教学过程的一种反馈信息,它可以使教师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并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以调整今后教学活动的组织或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教师通过作业,达到评价教学过程、检查教学效果的目的,并为调节控制教学过程提供信息。 但长期以来,农村学校的大部分语文教师仍然停留在布置一些形式单一、陈旧、缺乏应用意识的作业,大多数是课本习题的重复,形式和内容是“一统制”:同一内容,同一难度,同一要求。为此有些学生“吃不了”,有些学生“吃不饱”,这明显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传统的作业评价方式固守在对知识学习的结果上,对评价学生学习成绩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有些片面,较少注意学生的学习思维、作业习惯、作业过程、解题思路、学习情绪、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等,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素质及发展潜力,而恰恰是这些潜在的因素决定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个体发展。 新课程理念下农村初中语文如何设计和评价作业已迫在眉睫。我们将吸取国内外优化作业设计的理论精华,提出相对应的对策形成合理的作业机制,从而构建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同类研究现状述评: 国外的学者大多比较重视新颖生动、形式多样的作业。如英国中小学生课程作业主要有四种类型:实践作业、书面作业、口头听力作业、表演作业。他们认为作业应该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独立创新。 近几年,国内教育者加大了对同类课题的研究力度。特别是自从“减负”以后,很多学校对作业做了有益的改进尝试,诸如“开放性作业”、“主体性作业”、“发展性作业”等创新设计也层出不穷,在丰富作业形式、激发学生作业兴趣方面取得了不少宝贵经验。如广东省斗门区莲洲镇上横中学帅敏强老师在《课程改革中语文作业的设计与评价》(《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0年第8期)中认为在课程改革中语文作业的设计与评价中要突出个性化、提高合作性、培养实践性、体现层次性;河北省廊坊市第四中学的蔡莉老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作业设计与多元化评价体系初探》(《校园语文(教研版)》2009年第7期)中指出了设计多元化作业的原则以及多元化评价体系在作业中的运用,探索建立农村中学生英语学习水平评价指标、评价方式和评价机制,形成综合评价操作体系(准备评价——过程评价——综合评价)与评价模式。以上对于我们很有借鉴意义。 (三)概念界定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独立性、独特性和不可代替性。 个性化作业设计:即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作业,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并适合自己的作业,使每个学生在其个性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吃饱”、“吃好”,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个性化作业评价: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本着通过评价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将学生作为有个性特征、有不同兴趣特点和需要的个体进行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年龄、个性特点及学习风格的差异,采用适当的评价方式,因材施评。 (四)本课题的创新程度: 本课题立足于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的农村,结合农村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与评价现状,设计适合农村学生的个性化语文作业。力争实现课内外协调,学科间融合,横向交叉,纵向深入,不断优化学习环境。教师在个性化作业的大背景下因材施评,让评价过程互动化,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内容整体化,促进农村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发展。 二、研究目标、内容、思路(包括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阶段等)。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教师树立适应新课程理念的作业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构建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作业设计体系,探索符合语文学科特点的个性化作业的设计方式、方法,从而优化学习环境,让语文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一座桥梁。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作业为载体,通过个性化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独特个性,全面发展学生能力。 (二)研究内容 1、农村初中作业现状调查及分析 (1)调查教师对个性化作业的理解;调查教师作业布置、评价情况。 (2)调查学生对语文作业的态度、完成情况、反馈情况。 2、农村初中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 (1)根据学生的语言、空间、逻辑、动觉、自我认识、人际等智能的多元表现结合课程标准要求把作业设计为:表述型、观察型、交流型、想象型、操作型、自主探究型等类型。 (2)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智能特征把作业设计为:趣味性作业、综合性作业、创新性作业。七年级学生注重趣味性作业;八年级注重综合性作业;九年级注重创新性作业。 (3)根据学生智能的差异把作业设计为:个性作业、弹性作业、变式作业、层次化作业、开放化作业等。 (4)为减轻教师工作量,研究如何让学生参与作业设计,发展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创新能力。 3、农村初中语文个性化作业评价研究 (1)评价过程互动化。应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把评价的主动权下放一部分给学生,加强师生互动。 (2)评价方式多元化。在原有符号、等级、评语的基础上,开展多元评价,关注学生能力发展过程。由教师独立的评价变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 (3)评价内容整体化。多角度评价每个学生,张扬学生个性,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由对纯知识结果的关注转向对学生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 (三)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农村初中(鄂城区部分学校)在校七、八、九年级学生。 2、研究思路、方法:“一条主线”,即以个性化作业设计与评价这一课题为主线;“二个阵地”,即分别以课内和课外为研究阵地;“三个层面”,即以年级、教师、学生三个层面作为研究和实验对象,然后在此基础上推广。遵循“设想——尝试——反思——提升”的研究思路,力图在尝试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1)行动研究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尝试,不断总结,积累第一手资料,丰富个性化作业设计和评价的研究内容,筛选出最有效的适应农村初中语文的个性化作业设计和评价方式。 (2)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经验教训,在理论上构建个性化作业的基本体系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作业评价方式。 (3)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与学生、家长座谈、专家咨询等方式,了解学生感兴趣的作业形式和评价方式。 (四)研究阶段 课题研究时间:2015年10月—2018年6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15.10——2016.5) 1、筹备课题组,制定主课题,构建子课题,明确子课题的负责人。 2、各子课题负责人制定子课题研究方案,确立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的积累方法。 3、设计好相关的问卷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前的调查和座谈。 4、学习个性化作业设计与评价的有关理论,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为进行初步探索做好准备。 5、举行开题会。 第二阶段:实施、修订阶段(2016.6——2017.10) 1、制定课题工作计划,按计划深入开展研究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实践不同类型的个性化作业设计和作业评价。 2、反思、完善语文个性化作业的设计和评价,形成有效作业案例。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心得、论文。 3、邀请专家进行检查指导,根据课题进展情况相应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4、通过阶段性总结,发现问题,进一步探索,积累资料,总结经验。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7.11——2018.6) 1、总结课题研究执行情况,对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撰写工作报告、研究报告,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对课题进行评审鉴定。 2、写出课题研究论文,汇编教师论文集、案例集和学生作业精选集,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三、研究基础: 课题负责人伍连峰担任了鄂州市教研室科研课题《探究——再造性学习》的主持工作,是学校语文教研组长,拥有丰富的研究经验。课题组主要成员刘华山、殷焱彬、刘倩、刘璐等教师都是奋战在一线的教学骨干,在教育教学上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有利于带动各层面作业设计和评价上的研究工作。 四、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 我们泽林中学有一批致力教育科研的生力军。课题组核心成员均为区、校骨干教师,多数参与过区、校课题的研究,有的还主持参与过国家、省、市级教研课题,积累了一定的课题研究的经验,他们均有论文获奖或发表。课题组成员也是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的核心力量,对农村中学教育抱有极大的工作热情。 本课题的产生有一定的实践基础,特别是实施新课程以来,课题组大部分教师对学生语文作业的设计与评价都进行过一些探索,获得了一些资料,本次申报此课题又增添了研究的决心和信心。学校为教师订阅了大量的教科研资料,(《教育实践与研究》《教育与教师》《中国素质教育》《人民教育》《湖北教育》《教师博览》《中小学教学管理》等)计算机全部入网,这些都为研究的开展提供了保障。学校能提供必要的资金用于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将组织例会以促进本课题组成员之间相互协作、交流经验,保障课题有始有终地开展。相信浓厚的学术背景和有力的硬件支撑一定会让这一课题取得突破性进展。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第1版). [2]赵学勤.如何提高激励性评价的有效性[J].中小学管理,2003,(4):48-49 [3]蔡莉.初中英语教学多元化作业设计与评价体系初探.[J]校园英语(教研版),2009,(7) [4]陈剑华.中小学作业形式、作业评价问题的思考[J].上海教育,200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