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暑假电影课:从《歌剧魅影》看什么是真正的爱

(2015-07-24 18:41:41)
标签:

教育

文化

歌剧魅影

分类: 电影析赏与分析
http://s7/mw690/003BRzS3gy6U5GpVlci16&690

        上个月可欣将电影版《歌剧魅影》看了六遍,不停地告诉我说“这部电影太精彩了”。紧接着这个月又去听了《摘下面具的“剧院魅影”》布拉德-里特尔在大剧院的演唱,看完演出后更是心潮澎湃,在回家的车上一路高歌!

        我在听演唱会之前将电影看了一遍,确实震撼,所以不难理解她的激动心情。刚好这两天温习了清一山长的《人生智慧讲记——爱与死的问题》,并通过思维导图式的笔记进行了梳理,于是想到可以结合《歌剧魅影》的故事,给我们家马上要迈入青春期的小女生上一堂关于“爱”的主题课。

        一、从剧中人物的行为分析什么是爱

        1、吉莉夫人

        吉莉夫人是巴黎歌剧院的艺术指导,也是剧院魅影的唯一知情人。随着剧情的推进,我们不难发现掩藏在她冷酷严厉外表下的,是一颗善良、助人的心。

        比如,女主角克里斯汀从小就没有母亲,父亲虽是才华横溢的小提琴家,可惜在她六岁时也撒手人寰,离她而去。从影片中有一个镜头是吉莉夫人牵着小克里斯汀的手向剧院走来,到剧院首席女高音卡尔洛塔耍大牌罢演,剧院经理抓狂之时吉莉夫人推荐克里斯汀试唱成功,可以看出吉莉夫人主动承担了孤儿克里斯汀的养育和教导任务,成为克里斯汀生命中的贵人,为克里斯汀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同时,吉莉夫人也是“魅影”的救命恩人。当吉莉还是个正在学习芭蕾的小女孩时,城里来了一帮卖艺的吉普赛人。他们不仅表演魔术、杂耍,还把一个面部伤残的孩子当做挣钱的工具来当众展示,且百般虐待。与围观者的冷漠和嘲笑不同,吉莉对“怪面小孩”的不幸遭遇深感同情,所以在“怪面小孩”用旁遮普套索勒死一名吉普赛人并逃出牢笼后,她对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于是,吉莉夫人的义举,成就了日后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吉莉夫人所展现出来的,是一种对众生的怜悯和博爱。

        2、拉乌尔男爵

        拉乌尔男爵曾经是克里斯汀从小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邻居,虽然失散多年,但身为贵族的拉乌尔恰巧作为剧院的赞助人出现在克里斯汀面前。被克里斯汀的优美嗓音吸引的男爵认出了儿时的朋友并为之心动。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帅哥拉乌尔对美女克里斯汀展开了狂热的追求,克里斯汀也非常愿意与之结成金玉良缘。

        然而,躲在暗处的剧院“魅影”气急败坏地想尽一切办法进行破坏、威胁、恐吓甚至谋杀。在包括剧院经理在内的所有人都战战兢兢、惶恐万分时,只有拉乌尔不论是与“魅影”单独决斗,还是进行围剿的安排部署,都异常清醒、冷静,从他身上不难看到真正的贵族气质和精神。

        比如,在假面舞会上,虽然“魅影”施展了魔术手段吓唬众人成功,拉乌尔却毫不畏惧地拔剑欲与“魅影”决斗。尽管遭到了“魅影”的暗算,却没有被吓跑,仍旧勇敢地决定搞清剧院里深藏的秘密,为捍卫自己的爱情而战。

        又如,拉乌尔在得知克里斯汀深夜去父亲墓地祈祷,便默默尾随保护,不料遭遇“魅影”并与之进行了决斗。占了上风的男爵本可杀死“魅影”,却因克里斯汀的请求,便手下留情,放了他一条生路,体现出对爱人的尊重。

        在剧院上下人心惶惶,提到“魅影”便不寒而栗,只能奉“魅影”之命而行时,拉乌尔已经机智地将计就计布好天罗地网,准备在新歌剧上演的当天抓获“魅影”,捍卫自己的责任和荣誉!


        在“魅影”将克里斯汀掳走后,拉乌尔奋不顾身地独闯密室,却身陷囹圄,成为“魅影”的阶下囚。但他没有为自己的生命担忧,反而害怕克里斯汀会舍身救己,苦苦请求克里斯汀不要放弃自由。为了爱人的自由之身,他宁可放弃生命——在一个真正的贵族眼中,自由和爱比生命更贵重!
   
        3、克里斯汀

        身世浮沉的克里斯汀看似不幸,却又是非常幸运的。她继承了父亲的音乐天赋,熏习了吉莉的善良和严谨,学到了“魅影”的高妙演唱技巧,还得到了拉乌尔的爱情……

        虽然,因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父亲遗言中提到的“音乐天使”的信任,克里斯汀也曾一度被“魅影”的歌声迷惑,她不仅没有被“魅影”的真面目吓倒,反而对“魅影”有着无限的感激和尊重。在她心目中,“魅影”不仅是自己的老师,也是那位时时出现在梦中,引领自己迈向音乐殿堂的“音乐天使”。

        虽然,因对“魅影”的尊重中亦带有敬畏,沉浸在爱情甜蜜中的克里斯汀却只敢与拉乌尔秘密订婚,只能把订婚戒指挂在项链上,生怕“魅影”知道了会不高兴。

        但,这样一个柔弱如水的女子,却在面临生死决择时,勇敢地做出了爱的选择――用自己换取拉乌尔的生命。当她做出决定的那一刻,其实已将自己忘却了,仿佛从不知道自己的年轻美丽和卓越才华,此时占据她心田的,是对拉乌尔无怨无悔的真爱,以及对她的老师――“魅影”的深深同情和怜悯。

        4、魅影

        “魅影”是整部作品的中心人物,是最可怜、可悲的角色,但也最终成为获得救赎的幸运儿。

        由于长了一张伤残的脸,“魅影”从小就受到种种不公的待遇,就连自己的妈妈都厌恶他的相貌。后来“魅影”所遭遇的不幸,更加剧了对他心灵的伤害。虽然侥幸逃脱了地狱般的日子,但从未体验过正常生活的“魅影”,只能如同Goast一般生活在自己打造的“地狱”中,哪怕那里多么舒适,多么精致,多么应有尽有,多么机关算尽,却只能永远地暗无天日,一如他被灰尘遮蔽的心。

        从一次次的恶作剧、一次次的威胁,甚至一次次旁遮普套索的绞杀中不难看出,“魅影”对世界的仇恨有多深。但多么强烈的深仇大恨,也没有掩盖住“魅影”的音乐才华和天赋,也不能阻挡他心中渴望的对“爱”的追求!

        是的,本身对音乐世界的痴迷和探索,就意味着“魅影”的心中拥有对理性和秩序的向往,那是任何一个人内心本自具足的力量。我想,这可能就是孟子所说的“良知”、“良能”吧!

        可惜,由于在“魅影”的生命中,爱从来都缺席,所以他从未学会什么是爱。他以为自己对克里斯汀的悉心培养是爱,以为帮克里斯汀踏上星光灿烂的前程是爱,以为把克里斯汀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是爱,以为将另一个生命据为己有是爱。其实,他并不是没有机会——他的歌声会插上翅膀进入克里斯汀每一个甜美的梦中。克里斯汀也曾为“魅影”的音乐所倾倒,也曾对他产生好奇,甚至迷恋过她这位特殊的老师。只是,任何没有真爱的临时碰撞,又岂会长久?对克里斯汀展开疯狂的攻势的“魅影”,只会将她从身边推走!

        二、从故事的结局看什么是真正的爱

        紧张、有节奏感的剧情一步步将故事推向高潮。最发人深省的一幕出现在故事的最后一刻——“魅影”以换取拉乌尔的生命为代价要挟克里斯汀嫁给自己。

        这对克里斯汀来说其实是一个双输的选择——无论她如何选,都是错。拒绝,即选择爱情,则要爱人付出生命为代价;同意,则背叛爱情,生命的存在也将没有意义。此刻,内心最受煎熬的正是克里斯汀。

        如果“魅影”懂得爱,怎会对克里斯汀做出这样的惩罚?

        惊奇的一幕发生了,克里斯汀做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第三种选择!她满含悲悯之情,给了“魅影”一个深深的吻。这一吻,与其说是在拯救爱人,不如说是对“魅影”的救赎。这个善良的姑娘,竟然撼动了“魅影”尘封的心!“魅影”愣了一会儿,突然醒悟过来——爱不是交换,也不是绑架,更不是索取,而是对对方的成就,与此同时,也便成就了自己。

        “魅影”的生命中,第一次得到了爱的唤醒。而爱的能力一旦恢复,便立刻发挥出巨大的魔力!“魅影”决定让拉乌尔带克里斯汀离开这里,让他们俩一起获得自由;而“魅影”自己,也获得了最终的自由——他通过镜子后面的门隐遁,只留下了他从不敢摘下的面具。这证明着“魅影”终于敢面对自己和世人,终于敢直面阳光下的世界!

        这真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局!

        三、带来的思考

        《歌剧魅影》是音乐剧大师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代表作之一,以精彩的音乐、浪漫的剧情、完美的舞蹈以及永恒的主题成为音乐剧中的佳作。

        昨天找到了庆祝歌剧成功上演二十五周年在英国伦敦皇家阿尔伯特大厅的歌剧演出转播,感觉比电影还要震撼!完美的音乐,贯穿始终的主旋律,紧凑的节奏,华美的服装,精妙的舞台布景等,都堪称完美。在演出的最后,不仅可以看到韦伯这位音乐剧天才的简短演讲,而且可以欣赏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五位“魅影”原创艺术家们与第一位克里斯汀的演唱者莎拉·布莱曼共同演绎的那首经典的《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真的很赞!

        当然,除此之外,最打动人心的,还是那亘古不变的永恒主题——爱的力量。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爱情作为爱的一种,常常被痴男怨女们演绎成各种情执,来来往往、生死交织,甚至超越生死不断轮回,成为难以破解的魔咒。或许这与人在社会化进程中本性的迷失不无关系,所以人类无数文学作品都想要表达和探索这个内容,即用人的理性和智慧,复归本性;通过自我觉悟来解除这一魔咒!电影《真爱之吻》、《沉睡魔咒》等也都表达了类似的主题。

        在《蒋勋讲红楼梦》中,出现最多的一个词是悲悯。我一直不明白为何蒋勋对薛潘这样的坏蛋也总是怀有悲悯之情,看完《歌剧魅影》后似乎理解了一些。世界上的事情本无所谓对错,每一个人不过是来体验和感受的。对苦难的理解和同情、超越对错的矛盾思维以及没有分别心的爱或许是蒋勋反复强调的东西,也正是许多伟大的文学作品之所以伟大的原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