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红袍大王梅州惠州棉洋镇唐清元 |
分类: 文清堂之周易文化 |
来过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棉洋镇很多次了,看过这里很多的自然风貌,接触过这里的人群,普遍比较好客,尤其每次路过揭阳机场叨扰朋友振宇,我们都吃素,素菜馆除了不辣别无挑剔。仿佛这里真是我的另一个故地。人熟如故地,故地无人如他乡。 我听好友廖先生说,当地有一座本土的山神庙,每年十一月初二给他唱戏做大供养,名叫灵应宫,主神为“红袍大王”,供奉已久,庙宇于明朝初期成型。我们算算,明朝成立是在1368年,那1368年开始到现在也有600余年。 庙宇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有所损坏,现存为后增补修缮,金身为前年村民筹资重塑。
据现有资料记载,传说红袍大王在明朝成庙之前曾与当地的一位修道的道士斗法,道士名叫庄泉公(姓名不详),彼此不服气,后红袍大王打不过,就用遁法变成一小虫,藏于山芋头叶子下。庄泉公见不到踪影,用宝剑乱劈,竟然劈中该小虫,红袍大王殒命于此,但是灵体并未离开。 在明朝成立初期,该地改名为程乡县,归惠州府管辖。县太爷巡行到该地点的山头,遇到一位红袍汉子拦路,县太爷过不去就问他要作甚? 红袍汉子说:你要给我做一个庙,供奉我。 县太爷说:你能做什么,我供奉你? 红袍汉子:我可以让你少操心,不用你老是需要在这里巡行。 县太爷想了一下,也怕他是稀里糊涂的什么怪,就出了一个主意:你要这样也行,我现在这里烧了一堆篝火,如果三年后我来此巡行此堆篝火还没灭,就给你立庙供奉。 红袍汉子应允,放行县太爷走了。 因为一般的能做县官的都是有红运护身的,红袍汉子的灵体能不惧这股官气,说明他还是很有修行的。 三年之间,棉洋镇风调雨顺,并无太大太多的事情烦扰县太爷。 县太爷有一天突然想到,与红袍汉子三年之约快满,就来到当初与红袍汉子相约的山头,衙役们一看篝火中还有一点点火星子,县太爷深感神奇。 那时候的人很讲信用,为了感恩这位红袍汉子,县太爷就命令手下号召当地的百姓修建了这座灵应宫,专门供奉这位红袍汉子,就是今天的“红袍大王”。 时过境迁,很多民俗的东西从故事变成传奇,由传奇变成文化,由文化又成为历史,我们就是在历史的长河里汲取有意义的东西,滋润着我们的人生。 我们敬畏生命,尊重自然,感恩天地,缅怀先祖,对于这样一位当地的精神偶像,我表示深深的敬意。下午在此礼拜供奉,祝福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棉洋镇吉祥,百姓安居乐业。 唐清元 2022年3月14日于梅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