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也说无锡人吃面

(2020-01-15 13:23:07)
标签:

顾富国博客

江苏省无锡市

分类: 生活万花筒

    一般来说北方人爱吃面食,南方人爱吃米饭,但是无锡人也喜欢吃面食,只是品种少得可怜,只有小笼馒头、小馄饨,还有面条等几样。不象北方人一说面的吃法有几十种上百个品种,让人眼馋。今天单说无锡人吃面,这里的“面”,实际上是北方人讲的“面条”,但约定俗成,在无锡面条简称为“面”,吃面条就成了吃面,尤其是早面,因其有方便、快捷、价廉的优点,特别受到工薪一族的欢迎。

在沪宁铁路沿线吃面以无锡、常州为界,无锡向东的口味差不了多少,常州以西的口味是越往西越差劲。至于其他地方的面那就更不用说了,说了反而倒胃口。吃面的祖师爷要算苏州已故作家陆文夫笔下的《美食家》朱自冶,一碗面的吃法叫人眼花缭乱:有健面,烂面;拌面,汤面;红汤,白汤;宽汤,紧汤;重青(多放蒜叶),免青(不放蒜叶);重油,清淡(少放油),重面轻浇(面多些浇头少些),重浇轻面;过桥——浇头不能盖在面碗上,要另放在一只盘子里,吃的时候用筷子搛过来,好像是通过一顶石拱桥才跑到你嘴里。现在无锡吃面不可能象小说里那样讲究,但也有不少花头:一般都有拌面,汤面,健面,烂面。免青也可以,重青要看你和老板的交情了。轻面可以(无锡一般说面扣一点),重面又要看交情了。至于重“浇”涉及到成本核算一般不予考虑,但也有例外,在一些小的早面店里素浇头是由客人自己搛取的,当然不能象自助餐那样,适当多一点老板是不会有意见的,例如体育公园健康路大门旁的一家面店,那里的生意一般都不错,老板也有这个实力。

无锡的面店一般可分为三个档次,以素三鲜为例,4元左右为低档,8元左右为高档,其他为中档,一般“引车卖浆”者常去低档,白领、金领自然是不屑光顾的,田玉为了了解各档面店的差异,挑有代表性的都去了几家。发现其中面的质量相差不多,区别较大的是环境和卫生、以及地段。崇安寺里有一以素面出名的面店,那是高档店,当然价格也是高的,可惜钱大概都化在租金上去了,面的质量很是一般。高档的还有“鸿运楼”,硬件不错,质量也好,这里是不少白领阶层经常光顾的地方。不过如果你是个生客,又无熟人伴同,光听我说了就要去尝试,恐怕要沿着中山路上的鸿运大酒店兜几个圈子问几个询,才能找到该店(放心,绝不是说他们会欺陌生,只是店难找而已)。 “楼上楼”面店算是中档,其面是特别加工的,不容易烂,汤也好,怪不得天天人满为患。只是喝一点茶水也要算钱,老板真有一点抠门。中档的还有一家以英文“服务员”的音译作为店名的面店,照例它的环境地段应属一般,但面的质量与中档还是有差距,不及相距不远的“楼上楼”。惠山直街改造前,有一家卖燠灶面的面店,也算是中档,听说是和昆山的燠灶面同口味,这可是清朝乾隆皇帝吃过并赞不绝口的面,无锡仅此一家,去尝试了一下,不料真是“懊”悔不已,还不如惠山直街路边店的低档面。无锡多的是低档的面店,最好的一家田玉认为还是锡惠公园动物园旁的一家。低档的面店浇头一般是不“过桥”的,例外的是永乐路上靠近一所中专校的面店,面的质量尚可,但价格稍贵(约每碗贵0.5元)。不少低档面店的共同缺点是汤太咸了,但也有少数面店的量不足(一般高档面店不存在这个问题),如果你到一家面店吃面,虽不是大肚汉,但一碗面下肚,还是没有吃饱,那么这家面店离关张已经不远了,下次请不要再去了。南禅寺附近有不少面店,好的几乎没有,近两年已关张了两家,可见老百姓是欺骗不了的。还有一家与伟大领袖毛主席同姓的以玉兰饼出名的店,也有面供应,它的质量不能保证,用一句俗语来形容就是“萝卜多了不洗泥”。一个年纪很轻的外地人在捞面,管它质量不质量,面烂面硬的,卖出去为老板赚钱才是硬道理,全然不顾“信誉”这两个字的份量。

无锡人吃面如前所说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拌面,另一种是汤面。有时老吃面的客人会说上一句“断生立直”的话,让人摸不着头脑。田玉曾经看到无锡的一个老“掌故”说过,“拌生立直”的意思是拌面要健。田玉多年前曾与捞面师父探讨过这句话的写法和意思,认为应该是“断生立直”,因为汤面也可以健的。“断生立直”实际上就是面刚刚断生,捞到碗里时面不会塌下去,能“站”在那里,如果面下的时间稍微长一些,是立不住的。不过不管你要怎么“立直”,生(不断生)的面是不能吃的,听说只有娶媳妇结婚的人家,下面时会稍微带一点生,这时有人会问“生不生?”,吃的人都会说“生的”、“生的”,讨讨主人家的口彩(意思是会生小宝宝的)。“断生立直”的面在碗里会慢慢涨开来,真所谓“越吃越多”。田玉还是比较喜欢吃汤面,稍微健一些即可,浇头要过桥,否则真成了一碗烂糊面了。一碗汤面端上来,先从下往上拌几下,使面上下均匀浸着汤,这样味道就均匀了,同时也可使面降温,使其不容易烂。接着小呷一口汤,仔细品一品汤的鲜味。面好首先要汤好,熬汤那可是师父的秘门独技,以前传统老店的汤要加多少种料,各种加多少量,熬煮多长时间都是保密的,现在没有这么考究了。然后再就着浇头吃面。喜欢吃拌面的网友要注意,现在有的面店的拌面要比汤面稍贵一些,或许还会问一句“要不要加糖?”,如果为了防止得糖尿病而不要加糖,那么这碗拌面除了油和酱油的味道,真是没有什么吃头了,再说那碗清汤的味道与汤面的汤是不能比拟的。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