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金陵十三钗》中,改编自《无锡景》的配乐《秦淮景》一口吴侬软语感染了无数观众,电影中的原声音乐,出自著名旅法作曲家陈其钢及其团队之手,陈其钢曾向媒体表示,这段音乐的准备工作是2008年11月开始至2011年11月结束,历时整整三年,才改编成现在大家看到的样子。更“弹眼落睛”的是,这首由无锡民歌《无锡景》改编的曲子已由陈其钢领衔冲击奥斯卡最佳配乐奖。
记者通过网络查找,关于《无锡景》的介绍不少,但基本没有提到词曲作者和最初流传的时间,演唱者可以查到的以江苏歌手蔡红虹的版本比较多见,原唱是谁无所考证,记者和本地几个音乐界人士联系后得知,《无锡景》是江南民歌小调,民国时经人填词,有过很多种版本,全部用无锡话演唱,所以没有明确的词曲作者,经过几代人传唱,江苏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鞠秀芳也推广过这首曲子。
首唱王美玉唱出“小上海”
“《无锡景》的首唱是王美玉,她是公开唱这首曲的第一人!”对无锡民俗学颇有研究的老无锡华钰麟昨天向记者爆料,他清楚地记得《无锡景》的推广来自无锡籍苏滩演员王美玉于1927年灌的唱片。王美玉演唱过新旧版本的《无锡景》,其中新版中“象呀象申江呀”,也就是无锡有“小上海”之称的来源。
记者了解到,王美玉原名周美玉,1902年生于无锡。出身贫农家庭的她幼时丧父,8岁到上海当童工,11岁进上海民兴社学文明戏,后来在永安公司的“楼外楼”戏院演出。她学过文明戏,也学过苏滩(“苏剧”的旧称,也是曲艺“苏州滩簧”的简称),15岁王美玉闻名戏曲界,民国7年(1918年)在先施乐园、大世界唱苏滩,17岁时与苏滩世家王君达结婚,更名王美玉。之后,她曾先后在上海仙乐、大中华、大新公司、苏州百乐门剧场演出。新中国成立后,王美玉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她演唱的苏滩,颇受上海、苏锡一带观众欢迎,主演的文明戏,为推动文明戏发展起了一定作用。华钰麟回忆,当年王美玉录制的《无锡景》一炮而红,通过电台广为流传,瞎子阿炳也曾跟着电台学这首歌,然后上街唱。
不涉侵权但对文化保护有启示
《无锡景》的唱词究竟是怎样的?根据无锡古琴研究会会长吴炯向记者提供的词谱中,记者发现,不但“我有一段情呀,唱拨了诸公听,诸公各位静呀静静心呀,让我(么)唱一只无锡景呀。”和《秦淮景》中的基本一致。其中“小小无锡城,盘古到如今,东南西北共有四城门呀,一到(则)民国初年份呀,新造(那)一座(么),光(呀)光复门呀。”等词中有着浓厚的无锡地方色彩。那么,《无锡景》被改编成《秦淮景》,并冲击奖项,是否涉及版权问题?对此,江苏英特东华律师朱建国表示,因为《无锡景》没有明确的词曲作者,所以谈不上侵权,属公用资源。
“这次的改编对我们也是有启示的,就是如何在民间艺术的保护上推陈出新。”据了解,由于南京是中国南北历史和文化的交汇点,没有明确的属于自己的标志性音乐文化,多数民歌小调都是外来的。《金陵十三钗》电影拍摄的时候不得不将寻找范围扩大到江苏省。经过很多论证和筛选,最终决定以民歌《无锡景》为素材进行改编和填词,并根据影片需要,更名为《秦淮景》。对此,无锡音乐家协会主席吕仁仲表示,像类似《无锡景》这样的民间艺术的保护目前比较难,难就难在传播途径,很多时候,市场和生存是投资者考虑的首要问题。《无锡景》因电影炒作变红,也给传统文化保护上的推陈出新带来启示。记者/周茗芳
前一篇:【原创】武装反 攻无锡(中)
后一篇:【原创】十九年才解开的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