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无锡风情 |
6、大雄宝殿
在大同殿门坊、原李鸿章碑亭后与清祠堂建筑(昭忠祠)、龙眼泉之间有一块空地,这就是清代同治年间被毁的大雄宝殿遗址。2003年5月在原址进行考古挖掘,露出的墙基和出土的青石磉台证实了这一点。
新建的大雄宝殿为面阔五间的重檐歇山顶砖木结构建筑,殿身围以厚墙,外设围廊;殿高13.4米,殿中设藻井,吊顶以荷花图案彩绘。屋顶戗脊东西两面分别饰有“佛日增辉”“法轮常转”金字。面东重檐下的“大雄宝殿”红底金字系著名佛教领袖巨赞法师(1908-1984,江阴人)所题。殿中抱柱对联“九龙云连吉光开佛相,二泉玉泻禅味得真如”系清帝乾隆南巡幸临惠山寺时御题,集字而成。
殿内正中所供释迦牟尼佛高3.6米,呈拈花微笑相,结跏趺坐于须弥山莲座上。右立执扇长者舍利弗系佛陀大弟子,被称为“智慧第一”;左立捧经书二弟子目犍连“神通第一”。作为禅宗丛林的惠山寺,供奉总高10.3米的“一佛二第子”有着特别的深意。佛祖后两侧供奉骑青狮的文殊菩萨和驾白象的普贤菩萨分别表大智大行之意;大殿左右两侧供奉十八罗汉像立像。大雄宝殿内所有的佛像均采用唐代生漆脱胎工艺精制而成,可长保千秋。
7、碧露泉
碧露泉也称碧螺泉,此泉原在不二法门院落西侧,为山水渗泄而成,水质清洌,供寺僧取饮。本次重建惠山寺时在原地加以修葺并予以保留和保护。据碑记,该泉系清光绪甲辰(1904)年由住持根培徒永发重修。
8、西竺留痕
“西竺留痕”景名由无锡市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颜冬宝先生所题,字迹集自赵孟頫书法。其意为:佛教来自我国西面的印度,古代称之为天竺国;惠山旧称西神山,早在晋朝就有西域高僧卓锡宏法。千年过去了,惠山这方净土依然经声佛号,香火飘渺,颇有丛林之气息,可谓西竺留痕。
9、大悲阁
从“西竺留痕”拾级而上,回望锡山,龙光塔影,飘然入画,堪为观山景最胜之处。“西竺留痕”其上为背枕惠山、高大雄伟的大悲阁,额由赵朴初先生题写。民国时期惠山不二法门内就有大悲阁,阁内一尊千手观音传为从印度奉请,妙相庄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现在复建的大悲阁为重檐歇山顶四落水建筑,高敞明亮。现在的千手观音最近刚刚完工,由佛教信徒们捐资建造。
10、贝叶散香(藏经楼)
佛经最初由佛徒结集整理后书写在一种名为贝多树(也就是菩提树)的叶片上得以保存和流传。经书作为“佛、法、僧”三宝之一,为寺院所必备。“贝叶散香”后即设计为三层的藏经楼。从藏经楼往南可通达昭忠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