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材分析
(2014-04-06 22:21:10)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材分析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汉滨区恒口镇草庵九年制学校
在引导学生《走进化学世界》(第一单元),从化学角度认识了《身边的物质》(第二单元),初步了解了《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三单元),并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技能之后,本单元开始深入、细致地研究碳和碳的氧化物。
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课题1主要介绍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分子等。课题2是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所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课题3是通过实验探究碳的两种氧化物co2、co的性质。
二、本单元的教材特点和作用
从课题的选材和设计来看,本单元教材内容有如下特点:
(1)反映了化学学科的最新发展
与旧教材比,新教材除介绍了碳的两种同素异形体:金刚石和石墨外,而且还重点介绍了过去作为阅读材料的C60分子。新教材这样的处理,我认为,教材再不是约束学生的条条框框,编者把更多的发展空间留给了教师和学生,给他们无限的拓展空间,例如新教材不仅要求介绍令世人瞩目的C60,而且也介绍了人们非常熟悉的碳的单质——金刚石应用的新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金刚石的应用方面突破了一贯认为金刚石是坚硬无比的固体的概念,科学家把金刚石制成了薄膜,使得金刚石在高新科技领域的应用远远超出了人们所熟悉的范围。这些新的科技发展动态及时地反映到了教材内容当中。教材是死的,教学内容是活的,教学的设计是根据教师的个人素质、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并考虑教学的对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完成的。
(2)体现了学习主体和学习方式变革的方向
新教材要求教学中要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要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在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从生活中获取更多的学科知识,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并最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单元中,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就是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完成的。
课题2主要是让学生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在探究过程中了解实验室中确定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如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所要制取的气体的性质,等等。因此,探究的重点是让学生参与设计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过程,以及了解实验室中确定制取气体装置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学生通过讨论(甚至辩论)、合作来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可以不局限在教材中所列的仪器上),然后在教师指导下,组与组之间互相讨论装置的优缺点。另外,教材中列出了二种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目的是保证制取装置学习的落实,教学时切不可将它作为唯一的、标准的装置,要鼓励学生创新,鼓励学生利用代用品来设计装置。
(3)突出了物质的多样性的学科思想
(1)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三种碳单质;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掌握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通过让学生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锻炼学生的基本化学实验技能
(3)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4)保持和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和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