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中年级诗歌学习现状调查问卷汇总统计表

(2013-12-05 15:56:01)
分类: 研究方案

小学中年级诗歌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汇总统计表

一、调查目的

    为了培养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切实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开启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性情、变化学生的气质,滋养学生的人生。使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我们语文课题组开展了“中年级诗歌现状”调查问卷表。这次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知识的了解知多少,对诵读经典诗文是否感兴趣等问题进行探讨交流。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分析,积累课题研究之前的经验,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学生诗歌的学习情况,确立研究范围,研究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研究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参与课题五个实验班级,共185人。发放185份问卷,全部收回。在这次调查中,以问卷调查为主,并查阅相关资料、访谈,充分了解情况。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表一至三:兴趣调查:

1、你喜欢学哪种题材的课文?

A.诗歌

B.童话寓言

C.记叙文

说明文

14.6%

66.5%

7.6%

11.4%

    分析:从表1中不难看出,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诗歌积累的增多、知识面的扩大,在小学阶段,还是喜欢童话和寓言。相对于童话、寓言,诗歌脱离了学生的真实生活,自然让他们觉得枯燥,难记、难理解。这是从学生主观方面来分析,而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是存在的。例如,教师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学没有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而过于讲究程序化、程式化,学生必然会对诗歌文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情绪。在“阅读诗歌的兴趣”方面呈负增长,“不喜欢诗歌”的比例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的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因此,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让孩子们感受诗歌的音韵美,节奏美,才能真正提高诗歌教学的效果。

 

2、你喜欢诗歌吗?

A非常喜欢

B.喜欢

C.一般

D非常不喜欢

18.9%

41.6%

33.5%

5%

3、当读书遇到诗歌时,你会自学或摘记下来吗?

A.经常会

B.偶尔会

C. 不会

17.3%

59.5%

23.3%

    分析:表2、表3四年级主动背诵和对课外诗歌很有兴趣,因此占的百分比很大,课题研究中让学生继续提升积累兴趣,主动背诵积累诗歌也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内容。不正确的诵读方法容易导致机械记忆,不能提高背诵速度和效果,也不利于长时记忆,同时会影响学生的诵读兴趣,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实验课题中,师生共同努力,寻找有效的记忆阅读模式。

 

表四、五调查

4、你认为一节课学几首诗歌合适?

A.一首

B.两首

C. 三首以上

23.8%

65%

11.4%

 5、你认为学习诗歌最难的一个环节是什么??

A.趣读

B.背诵

C.了解背景

知诗人,解诗境

2.2%

11.4%

34.6%

51.9%

    分析:从表5中我们可以看到,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学习诗歌了解诗人,理解诗境是最难的,诗歌中最难懂的是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闻一多先生曾把诗的意境美、结构美、音韵美归纳为诗的三性。因此,引导学生进入并准确理解、想象诗文的意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其受到美的熏陶,还可以帮助学生体会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诗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色和生活画面结合起来,从而表达诗人的某种情感,可以使借景抒情,可以使托物言志,也可以是情景交融,总而言之就是要让学生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境。那么,究竟如何体会那种意境呢?课题研究中着力下功夫!

 

表六:学习诗歌最有趣的一个环节是什么?

A.趣读

B. 背诵

C理解

D.知诗人,解诗境

E.吟诵表演

18.4%

5%

9

10.3%

57.3%

    分析: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诵读的重要性。诗歌的特点是富于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诵读起来琅琅上口。诗歌尤其要重视诵读,因为诗歌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因此,在诗歌教学中采取范读、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配乐读、背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反复诵读,读中悟情。读多了自然成诵,从而也就能够更好地体会诗歌的意义和感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中年级段,大部分学生喜欢以吟诵,表演的方式来学习诗歌,此种形式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大多数学生喜欢诵读诗歌词,但对于诵读的意义,理解诗歌词的方法却知之甚少,这是研究中应重点突破。一部分同学喜欢个人独立诵读,还有一部分的同学喜欢小组合作进行,另有一些的同学喜欢全班统一诵读。在诵读与理解的先后顺序上,65.5%的同学都喜欢先诵读再理解,也许是因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关系吧。

 

表七,八:

(7)对于诗歌的理解你运用哪种方法?

A.教师讲解

B查阅资料

C大胆想象

D合理猜测

35%

31%

19%

16%

    分析: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评价与学法指导也可以与诗歌词“携手”。在小学中年级,学生更多的是接受老师的讲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综合实践;引导学生养成边动笔边读书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于课堂中学习与积累的诗歌词要真正的让孩子融入到血液中,实践体验、综合运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带领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体验炎炎夏日“锄禾日当午”的辛苦;体验夜深人静“慈母手中线”的绵绵情谊……让学生在生活的角角落落寻找共鸣,感受古今相通的人性。

(8)诗歌课什么最吸引你?

A.老师讲解

B学生合作

C自主学习

38%

49.2%

13%

分析:对诗歌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有难度,查阅资料和合作学习成为了学生学习诗歌的主要方法。对学过的诗歌的记忆随着年级的增高呈下降态势,这是符合记忆规律的,但需要老师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反复巩固。

 

表九:你喜欢哪种形式的诗歌活动?

A.吟诵表演

B编故事

C自编诗

D诗配画

E手抄报

F其他形式

37.8%

17.3%

5.9%

28.1%

9.2%

1.6%

分析:从问卷得知,中段学生以喜欢画一画的方式感受诗的意境,班内学生水平、喜好各不相同,可用“米饭+菜”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米饭”是教师布置的,每个学生都必须做,而“菜”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选择作业。这样可以减少学生的厌倦心理,提高学生对诗歌文学习的兴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获取知识,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学生主动构造知识的过程,教师只能影响这一过程,却无法替代这一过程,只有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才能使积极主动、活跃的思维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小学中段的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和理解能力相对较低,如果知识就文字而文字的组织诗歌教学,那将是一个枯燥而乏味的过程。为了在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可以尝试运用图片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诗歌中蕴含的美的因素。    

 

表十:你有搜集同主题,同诗人诗歌的习惯吗?

A.有

B无

36%

64%

    分析:从现在小学诗歌语文课教学情况来看,诗歌的教学工作没有得到重视,各方面诗歌教学工作开展得还不够好。一方面,是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由于现在小学生面对的考试压力都比较大,诗歌出现在考试的内容又较少,所以教师都不够重视诗歌教学。只有重视诗歌课堂教学,通过各种语文活动教学诗歌,提倡读诗,写诗,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才能提高诗歌教学水平;只有教师的诗歌知识丰富了,才能很好地把诗歌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诗歌教学水平。

 

表十一:学习和背诵诗歌可以提高你对学习、读书的兴趣,你愿意多接触诗歌吗?

A.愿意

B一般

C. 不愿意

64%

32%

4%

    分析:大部分学生能意识到诗歌文对他们学业及生活方面的积极意义。因此通过研究、实践,寻求易于调动学生参与兴趣,并能取得良好诵读效果的活动形式,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并探索出一条既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又能开拓学生诗歌文学习的诵读经验,促进学生“诵读生活化”。目前,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儿童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要求教学应“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通过对有关诗歌文书籍的阅读及多年的教学实践,认识到儿童学习诗歌文的重要性,同时,也引起我对另一个问题的思考:“如何使儿童在小学阶段,背诵与积累更多的诗歌?” 新课标重视学生的记诵积累,不仅在于诗歌文背诵的数量结果,还特别强调诵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语感培养等。调查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选择易于背诵的诗词曲等诗歌词,接近一半的学生不能获得情感体验,以调查样本为据,大部分学生不能达到新课标规定的背诵篇目,这一现状应引起重视。鉴于此,在诗歌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发掘诗歌文魅力之所在、通过学习各类诗歌文拓宽视野,并激发学生诵读兴趣,教给学生诵读的方法。让学生反复诵读、涵咏、体味,真诚投入地与经典诗歌文展开心灵对话,与作者心灵发生碰撞、交流、融合,才能实现生命价值与精神追求层面的交往,从而增强学生的人文积淀,拓展学生的精神空间。

 

表十二:除了书上的诗歌,你还能背诵(    )诗歌?

A.20首

30首

C.40首

D.50首以上

36%

14%

17%

33%

    分析:学生阅读积累诗歌量太少,积累的方法单一且效率低下。分析原因,主要是学生的对诗歌学习的兴趣没有被调动起来,对诗歌的积累很多学生是趋于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所以在本课题研究中应积极培养学生诵读经典诗歌词和诗歌的兴趣,授予赏析积累诗歌词和诗歌的方法。

 

表十三:你背诵诗歌的方法是什么?

A.熟读背诵

B.理解背诵

C. 死记硬背

D.其他形式

51.4

37%

6%

5%

    分析: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诵读的重要性。诗歌的特点是富于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诵读起来琅琅上口。诗歌尤其要重视诵读,因为诗歌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因此,在诗歌教学中采取范读、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配乐读、背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反复诵读,读中悟情。读多了自然成诵,从而也就能够更好地体会诗歌的意义和感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课题研究改进措施:

   (一)加强学生诗歌积累

   (1)开设诗歌诵读课。为了保证学生诵读诗歌时间的落实,学校每周二、四早晨开设10分钟的诗歌诵读课,诵读内容和诵读形式由各班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安排。校领导做到随时检查,及时督导,各班在前面黑板上开辟“每周一诗”栏目和楼道诗歌栏,由教师向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的诗歌作品,鼓励学生诵读、赏析。

(2)加大学生的诗歌积累力度。在学生中广泛开展诗歌摘录活动,要求每个学生有一本摘录本,摘录大量的诗歌,所摘录的诗歌要内容丰富、各具特色。

(3)班级设立图书角,满足学生阅读需要。

(二)鼓励学生积极尝试诗歌创作

  (1)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进行诗歌创作。创办诗歌小报,为形成学生自创诗的资料收集工作,鼓励语文教师将本班优秀的诗作收集起来,装订成本班诗歌集,在校内进行交流展示。

  (2)在校内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和交流,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诗歌的活动中,建立奖励机制,以表彰在诗歌创作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以此来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创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