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心念一动,把一直抵触的公众号给注册了。三更半夜地操作,还多有不完善之处。
先承认,我根本就没有开公众号的能力,我那半瓶子水心里有数。开公众号的原因1,博客没了后,考虑到写字总有个惯性,如果忽然刹车可能不适,为了身体健康,还是留个后手的好,至少可以缓冲一下,慢慢戒。2,先占个坑,万一以后有刚需呢。
公众号的内容,可能与博客不完全一样了。看到不少博友对开公众号的顾虑是怕个人隐私暴露,那是因为大家习惯记录生活,不愿意被身边的人过多地关注,可以理解。但是我认为,既然是公众号,顾名思义就应该是面对公众的,我并不打算回避什么人,那样挺累的,所以索性就写大大方方的字,不怕任何人看到的字,甚至看到的人越多越好的字。
在博客里我会偶尔写写家常抖个小机灵,那是为了和博友们互动,我说过,我写字是为了发现有趣的灵魂,结识喜欢的人,但是公众号应该不存在这个功能了,因为基本上是没有互动的,这是一种单向的输出,我更愿意自己的输出能有所价值——准确地说是符合我自己的价值观。比如我昨天开通后试着发的第一篇公号文就是上篇博文《<自私的基因>通俗演义》,这种文章我估计是大部分博友不喜欢的,但我认为它特别有价值,我为之付出了深入的思考和精心的表达——一本近50万字的学术专著吃透消化并用人话提炼出其中的精华,坐不住的人是做不到的。这也是我的思想收获,所以值得一记,也可以与同道人切磋。
所以我的公号文数量一定多不了,没有实力就安静吧,宁缺毋滥,不要浪费读者的时间。昨天注册账户名的时候,我仍用彼糖,结果显示与别人重复了不能用,又改成各种糖仍是重名,下意识地就用了一个名字叫“多读书少吃糖”,通过。这正是我潜意识的想法:对于自己,要多读书,少沉溺于掌声带来的虚荣,对于读者,大家多读好书,少关注我这颗没营养坏牙齿容易三高的糖。最近,我可能会把过往自己觉得比较满意的博文慢慢搬过来。
本来是没必要把二维码发在这里的。但最近陆续有不少博友发纸条给我,询问有无公众号,希望能继续有联络,承蒙错爱,诚惶诚恐,就公示了吧。不过友情关注就免了啊,我不要带水分的粉,不要好看的数字,不要运营带来的蝇头小利左右我的理智。
最近絮叨得有点多,以前好几天才咯咯大一次,这些天一天下两个蛋,其实是草稿箱的存货。有点儿囤好菜等着它那啥的意思,哈哈。新浪你可一定要那啥啊,别等我准备好了你又不那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