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强基”
(2020-01-17 12:01:12)
这个所谓的重磅文件一出来,博里家长们都说群里炸锅,我猜都能猜到炸出来的成色——除了牢骚,并不会有有效的信息,因为你不知道的他也不知道,谁都不是那啥部的,谁的意见都不作数。除了焦虑,也并不会有什么应对的办法。看看我们班的这些竞赛生家长也都沉得住气,没有人叨叨,广东人就是这样务实,没用的就不说。
我和老唐讨论了一下,迅速理出这个“强基”的前因后果:
1,高考选拔人才确实有很大弊病,分数与能力不符是其中之一。比如同样600分,有的是考试机器训练的结果,有的不是。老唐认为一流大学录取的10个人里可能会有8个人才,2个是死读出来,我不同意,我觉得最少五五开。
2,高校当然想招真正的牛娃,可是高考的难度并不配合他们的想法。而且牛娃们似乎都有个共性,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所以越是容易的高考他们表现得越操蛋。这样高校招生就如同雾里看花一般。后来他们就想出了自主招生这一招,打加时赛,专挑合自己心水的,各花入各眼。
3,为了投自招所好,各种竞赛遍地开花。其中包括学科五项奥赛和一些发明创新大赛。本来出发点也是好的,但是咱们中国人就是太聪明,最终还是被玩坏了。学科五项竞赛生多多少少需要停课备赛,以信息学停课时间为最长,糖仔的停课就占了高中头两年的一半以上。他们这般此起彼伏地停课,打乱了一个班的整体节奏,也影响了其他的科目。有时候一堂语文课,只有几个人在上。而发明创新大赛更会玩,据说江浙那些有钱爹妈重金聘请团队做项目,孩子只要表演一下走过场就行。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关于把信息学从学科五项里取消的原因也是疑为有利益输送。
4,游戏玩坏了,可选人还得继续哇。换个玩法。以前的竞赛成绩是自招的敲门砖,从获得省一直接加20分,到省一再自招考试通过加20——60分不等,再到省一,自招通过最多加20分,竞赛成绩实际上已形同鸡肋,与那么多年的竞赛投入相比性价比确实不高,从这个意义上说取消竞赛没什么不好。新的玩法就是,大家都不准备,都不是所谓的竞赛生,齐齐由高校组织的考试一考定乾坤。而入场的资格仅仅是高考成绩。也就是我之前说的,假如10个600分里有5个是数理化生基础学科人才,某高校需要那五个人,它就放出10个考试名额,由他们去火眼金睛地识别出孰是孰非。
5,这还没完,选出基础学科人才后还要防流失。我和老唐讨论道,若10个人里面有5个坚嘢,其中有4个大概出国,不回来了,还有一个在国内的,被各种流氓无赖体制搞死或者被高强度的工作累死。所以指望咱们的自主创新和啥诺贝尔奖真是很傻很天真。那么“强基”来了——特招的人才拟本硕博连读,自主培养!不让你往国外跑,肥水不流外人田。我们要振兴中华!
以上。就是我对强基的理解。
我知道家长们生气是生在某部朝令夕改不给人缓冲的时间,以至于让孩子白白辛苦一场上。糖仔还没回来,我不知道他的反应,但我作为家长,竟然……没什么反应。大概因为糖仔并没有签约什么学校吧,而那可能的20分也很缥缈,于是早就做好了裸考的打算,你强基,我弱鸡还不行吗。再说了,贵校的硕博未必中我弱鸡的意,国内的硕博批发市场名声在外,我们家太弱了,所以需要去世界上真正培养人才的学校深造一下才好。
最后,这么多年的竞赛是不是浪费了。认真说,我很感谢信息学竞赛。把时间浪费在自己热爱的事情上,你会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这是真鸡汤。更不要说编程是今后必备的一项技能,从这一点看就已经赚了。再说,糖仔并没有因此而影响到学业,两年的欠债一个学期就还了,而且看上去还略有盈余——这个孩子一惯只用七分力,班主任隔三岔五地在群里发闻鸡起舞的勤奋孩子的身影,我一次也没找到他。别人都主动留宿用功,只有他一次不落地按时回家玩电脑。而且,这么多年南征北战,他早已把自己锻炼得见多识广随遇而安;又屡败屡战,砍头只当风吹帽,便再不会为一次考试而消魂。一边竞赛,一边成人,还有比这更划算的吗。相比之下,高考真的不那么重要,能上个差不多的学校就得了,毕竟大学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是骡子是马,拼的是后劲。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