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与困惑
(2014-05-05 21:01:09)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与困惑
田早利
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成功的命脉,是学生展开竞争学习、合作学习、快乐学习的阵地,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组织形式。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旨在让每个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的过程,品尝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在具有生活性、开放性、生成性的课堂环境里,学得主动,形成深刻的体验;在蕴含着自主、合作、沟通、竞争、创造、自由、批判、挑战环境中,生发思维的火花。教师通过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学习评比活动,创设了一种只有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使他们在积极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激励中感受集体智慧,获得心智的发展,绽放生命的活力。
经验:
加强学生合作意识,让学生明白为教而学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能把别人教会才算自己真正会,兵教兵,兵帮兵,兵强兵是同学之间互相促进和共同进步的最有效的方法。
给差生更多的学习、答题、汇报、展示的机会,对他们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与及时的肯定和赞扬,即使答错了,也要肯定他们的精神,一点一点的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勇于参加到小组的学习和探讨中来。这需要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心里时刻记着他们,关注他们。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工
要想将小组合作学习落实到实处,必须合理分工,责任到人。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进行合理分工。例如:口齿伶俐的可作为本组的汇报者,朗读好的学生可作为本小组的领读者,而且应该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赖,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培养好学习小组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说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要想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认真读书、认真倾听、乐于思考、敢于提问”等等,形成了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为顺利开展小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困惑:
一、组员不服从组长的管理:
小组建设研究过程中,有组长反映组员不服从管理的情况。老师建议组长做好反思工作。比如:组长是否能严于律己,以身示范?组长布置任务时,是否使用命令的口气,显得盛气凌人?组长批评组员时是不是有事实依据?批评时能否做到对事不对人?能否做到让被批评者感到你是善意的?能否为被批评者具体指出错在哪里?应如何改正?能否做到批评过后一视同仁?
对策:
组长要从严律己,身先士卒;关心和爱护组员;善于与组员交心;批评时对事不对人。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因此不能把批评搞成人身攻击,以免打击组员的积极性,或有损组员的尊严。批评时要就事论事,不要让人感觉对他有成见,产生抵触情绪。组长要采取善意的批评,具体告诉被批评者到底什么地方错了,指明应该如何改正才能保证小组合作顺利进行。
二、有的小组总是出现不发言的情况:
课堂教学中需要小组发言、展示,但实际上会出现有的组员不积极发言的情况。老师建议组长和组员做好反思工作。比如:他不发言是因为真的没弄明白吗?他是否是一个不善于表达自己观点的人?他是否因为胆怯而不敢站起来?是否可以在小组讨论时采用轮流发言的方式督促其发言?
对策:
鼓励组员大胆发言;对于观点错误或表述不清的同学应给予帮助,千万不能嘲笑;采用轮流发言方式督促其发言。
三、小组内成员不团结,出现歧视组员现象。
四 、把分数看得太重。
总之,我们在建设学习小组时重在激发学习小组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的作用,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分组讨论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事实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学习方式。只要我们正确运用,合理调控。我相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诚实守信,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共事能力,交往艺术等现代人的合作品质都能得到最大的展示和提升。
一、明确小组合作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要使学生在融洽开放的学习氛同里,进行积极主动的交流合作,从而减轻思想压力.增强自信心,增加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使不同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这里所说的合作目标.应该是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的统一。最性目标是根据教师布置的合作任务所设定的一般性目标.大部分可以通过合力实践的形式达到;而隐性目标则是思维性强的结论性目标,
一般要通过小组成员的合力思考、探讨、发现和总结或某些学生的顿悟才能得出。
二、合理分配合作任务
三、教师参与示范影响
四、捕捉契机引导深化
五、正视冲突正确引导
从班级社会学的视角上看,学习小组正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共同体。由于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和不同个性的个体。且因为年龄尚小而处于社会化程度较低的阶段。因此,合作小组内出现一些摩擦、矛盾也不足为奇,属于正常的范畴。只要摸清病症、对症下药,引导学生以集体为重,一般都能“药到病除”。切忌小题大做,以防挫伤学生的合作积极性。
以上只是我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一点收获和体会,可在真正的课堂实践过程中却有各种形形色色的问题出现困惑着我。
一、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中,表面看似讨论的很热闹、很投入,但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好多的讨论仍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往往是刚宣布小组讨论,几个学生就很快凑到一起,满教室吵吵嚷嚷,各人都在讲,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整堂课的秩序严重被破坏。
二、有些时候合作学习时,很多同学都是没有什么主见,尤其是后进生,基本上就不发表他自己的意见,感觉自己比别人学习差,根本就不需要发表意见,而且他们落后别人已然成为一种习惯,自己就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进而忽略了什么才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又是什么?无论你说什么他们也不改。而优等生又有表达自己的强烈欲望,所以小组讨论时后进生只是成为了这堂课的一个倾听者,而不是一个参与者;同时优等生又成为了小组讨论时的霸主。学困生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那儿获得信息,致使学困生形成了不用思考,只等答案的坏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与困惑
王希良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我们已经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了。它的优点很多,如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小组成员协作能力等。
目前我们的小组合作也发挥了许多优势,具体如下:
1、 在探究时,能够遵循先独学、对学、群学,由大到小的顺序讨论。
2、 讨论时,小组长基本能起到带头作用,能做好合理分工,都能尽量让本组每个成员有机会展示,尤其能让后进生优先展示。
3、 展示时,口号响亮,有创新,能够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设计符合本课特点的口号。
4、 展示方案很新颖,能够依托导学设计出个性展示方案,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5、 评价,一组学生展示后,其他组同学能够及时大胆的站起来点评,点评时能够先说别人的优点,然后再委婉的提出别人的不足和建议。
但我们的小组合作也存在一些不足,如:
1、 讨论时,有时存在假讨论现象,表面上看上去讨论的很激烈,但走近才知,讨论的问题与导学无关。
2、 小组内成员不团结,小组长分配任务时,有的同学不服或有情绪,个别优等生也有骄傲情绪,自己会了,不愿意帮助自己的学习伙伴或本组的待优生。如有差生问待优生问题,优等生也不情愿讲解,或不耐心讲解。
3、 依然有个别学生参与不积极,尤其是差生,差生往往抱着一个态度,就等着优等生说答案,然后记下来,不是真的会了,而是应付过去了。另外,多数差生也不愿发言,不乐于展示,在别人展示时也不注意聆听,容易走神。
4、 尤其是最近课堂使用小组竞评表后,有个别小组为了挣分,讨论的速度快,讨论迅速是好事,但有时并不是真的讨论完了,真的会了,只是匆匆把任务分配下去,再把答案统一一下,而忽略了差生到底会不会。
5、 精英展示普遍存在,因为存在竞争,各小组都怕本组的待优生拉本组后退,即便最终待优生展示了,但结果也不能让本组成员满意。
6、 点评。很多同学点评不到位,讲不到点子上,只是抠别人的字眼,还有同学故意挑刺,看不到别人的优点等,在评分时存在报复性心理。
7、 学生的语言组织虽然有所提高,但普遍还是较差,即便是口头表达,也不是很流畅,这往往在展示或点评时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以上是我在听课时发现的问题以及在我的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