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游戏对幼儿全面发展的影响
幼儿发展是在天性的基础上展开的,而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而年龄特征决定了幼儿需要游戏,幼儿的游戏蕴含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幼儿喜欢游戏就如同他们渴望阳光和新鲜的空气那样自然。因为游戏的目的在于活动本身,游戏的过程是一种注重体验的过程,是自由的,幼儿在轻松安全的游戏中认识周围生活,表现自我,动手动脑,积极创造,建构经验,自主的学习,身心的发展在游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 游戏能促进幼儿认识的发展
幼儿认识周围的生活是通过感官的直接感知而获得的,因而训练幼儿的感官、发展其感知能力、让幼儿学会用眼、耳、鼻等感觉器官去了解周围世界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点。单一、枯燥的机械训练易使幼儿厌烦,而游戏的形式则是让幼儿边玩边练。对游戏中的儿童来说,他们要探索的事物是无限的。“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他们可以尝试的方法又是那样的无尽。“还能用来干什么?”“换一种方法会怎么样?”于是,同一样东西,在他们的手里被反复的变化着花样玩。尝试的结果使他们兴奋因为事物的奥秘被他一一地发现了,儿童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感知能力得到了提高,智力得到了发展。
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应充分注意游戏的应用,我们可以根据主题活动的要求,为孩子创设游戏环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如在科学领域活动“各种各样的汽车”中,我在幼儿对汽车外观已有经验的认识基础上,为幼儿提供了多样化的废旧材料,如牙膏盒、塑料泡沫、快餐盒、瓶盖、果冻盒等,让他们自知自己喜欢的汽车,这对幼儿来说十分有趣的,他们可以自由的选择材料,通过自己的奇思妙想如“用什么当车轮稳当而跑得快?用什么当反光镜可以看得清楚?给汽车安上两个大翅膀和尾巴让它在天上飞,水里跑?······”都是孩子们想的问的。活动中孩子们制作的各式各样的汽车就诞生了!快餐盒螃蟹车、牙膏盒小轿车、果冻盒瓢虫车等作品即使同样的材料在不同的孩子手中用处也是不尽相同的,这对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是有益的。
幼儿在游戏中表达自己的意愿,以自己的构思对各种事物重新组合。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如在日常生活中,给幼儿提供各种彩色笔、橡皮泥、卡纸等材料,方便幼儿随时取放。让孩子用自己的小手对自己眼中的事物进行塑造,做蝴蝶、捏水果、粘彩带、花妈妈等。这些幼儿的作品来源于生活却又不同于现实生活,让孩子们自己去说一说看一看。我们就会发现孩子的认知能力在不知不觉的游戏活动中得到了提高,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也在不同的游戏活动中得到了释放。因此,游戏是最能促进幼儿能力发展的活动。
二、 游戏能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幼儿年龄小,心理发展水平还较弱,很多时候容易产生不安烦躁等情绪,尤其是在早上来园的那段时间,面对家长的离去孩子心中的那份忐忑不安的感觉会持续很长时间,影响到上午的教学。因此,为了缓解他们这种不稳定的情绪,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如“过家家”来帮助孩子消除不安,老师可以临时充当孩子的妈妈,也可以角色换位摸摸孩子们的小脸,抱抱孩子等一系列温柔的动作及启发性的语言,如“妈妈去上班,宝宝来上幼儿园,不哭不闹真棒”“我来做妈妈,我要抱一抱笑起来的小宝宝······”及时给孩子不安的情绪得到化。
幼儿的游戏对促进心理发展也十分有益,孩子们的心理特征使他们更希望得到我们成人的关注和爱,而我们教师面临的是一群孩子,满足每个孩子的心理需求。我们可以在游戏中进行,如“开火车”的游戏“拧螺丝、发动、快跑、清理车厢”等。让每个孩子当好一节小车厢,老师当列车检查员,轻捏孩子的耳朵即为拧螺丝,拍拍孩子的肩膀即为发动,带着孩子跑一跑,双手抚摸小脸清扫车厢。在游戏中每个孩子在老师的抚摸动作中开心的笑,正是他们情感得到满足的表现。此外,游戏还可以帮助拉近师幼心理距离,易使孩子们产生爱老师、爱幼儿园的情感。游戏能促使孩子快乐的成长。
三、 游戏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促使幼儿遵守规则
幼儿时期是良好品德培养的关键期,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奠基阶段。我们要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制力、专注力、良好的秩序、合作的精神。而以前我们总会抱怨我们的孩子不会交往、合作、没有自制力、调皮······其实,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我们总在这样那样的规则去约束,通过教师的裁判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结果把孩子们的口头规则和对权威的惧怕当作良好品质,而忽略了让孩子真正了解适应集体生活及规则。
游戏一般都制定了游戏规则,幼儿可从中受到良好品德及社会规则意识的最初启蒙。如通过“客人来啦”的游戏,让幼儿懂得有礼貌,使用礼貌语言;通过“亲亲好妈妈”的游戏,使幼儿懂得爱父母、尊长辈。在游戏的情景中幼儿养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
游戏的情境还可以帮助幼儿自我领悟、遵守规则。幼儿年龄小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对“我的、他的、他们的”意义不完全明白,往往自我为中心,把钟爱的物品占为己有。通过游戏“猪妈妈找宝宝”老师扮演猪妈妈请小朋友找小猪,当猪妈妈冒雨东找西找,嘴里不停的叫着小猪的名字。一个孩子拿着“拿走”的小猪给了猪妈妈。这时猪妈妈抱起孩子高兴的说:“谢谢你,你真是个好孩子,帮我找到了小猪。”另外几个孩子也分别把小猪送了回来。像这样游戏中舍身处地为幼儿自尊心着想合理使用暗示、引导的方法让他们在游戏中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让他们在没有心理负担的轻松环境中,通过自我体验去自我改正。也可以通过游戏“玩具家”,让幼儿体验到与人分享的快乐,同时明白了只有大家来遵守规则,我们才能共同分享到快乐,促使幼儿良好品质及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 游戏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审美意识
游戏能激发幼儿美的情感和兴趣。教师可通过游戏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表现美的技能。如教师在教幼儿画圆时,可以让幼儿在玩肥皂泡的游戏同时,观察泡泡的形状,学习画大大小小的圆圈然后再让幼儿以圆为基本内容,进行创造性的组合,富有创意的表现事物。在游戏的延伸中,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及时展出自己的作品,在幼儿相互的评价中审美能力得到了发展。
五、 游戏能增强幼儿的体能
游戏可以使幼儿身体各部分得到充分活动,促进幼儿血液循环及呼吸系统的发展,锻炼其骨骼肌肉,游戏是促进幼儿生理心理发展必不可少的活动。
教师在早操、课后活动、下午活动三个时间段可采用游戏的方式加以组织和实施。如早操前进行“玩圈”“堆房子”等分散游戏;课间组织幼儿利用运动器材进行“排球”“猫捉老鼠”等大运动游戏;下午进行“小孩小孩真爱玩”等体育游戏。练习幼儿走、跑、跳等基本动作,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思维敏捷,反应机智,而且体能得到了发展。
总之,在幼儿素质教育的今天,游戏应作为我们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教师应深刻认识游戏对幼儿全面发展的影响。抓住游戏所内含的教育契机,给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和游戏的机会,让孩子们接受“最适宜于发展”的学前教育。
洛龙区安乐镇中心幼儿园
王阳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