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知青忆:被一碗清得见底的红苕稀饭救了命

(2014-06-25 08:25:14)
标签:

房产

老知青

王华

稀饭

石材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名重庆老知青在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当年他下乡的地方———自贡市荣县正安乡(土地名:石灰坡)。这源于一件难忘的小事:他因饥饿险些丧命,幸好当地老乡端来一碗“救命”稀饭解难。为此,他记挂了30多年,临终前拿出毕生积蓄6000元,希望为当地修一条石板路以报恩。今年春节,重庆某报编辑王华肩负着老知青的修路遗愿来到石灰坡……目前这条“民心路”进展如何呢?

 

一碗稀饭老知青记挂30

 

徐报恩(化名)是重庆市一钢铁厂的退休工人,一直独身。去年,54岁的他癌症已到晚期。弥留之际,他将侄儿徐强叫到床前,讲述了一件在心底压了一辈子的小事:30多年前,18岁的他来到自贡市荣县正安乡当知青。这里大山环抱,闭塞贫穷。他每天都要翻越陡峭的石灰坡,在田里劳动,有一次,他收工翻下石灰坡后,饿昏在坡边。一位村民背他回家,并端上一碗红苕稀饭,“其实所谓的稀饭不过是清得见底的一碗水,漂着几片红苕和少许米粒!”不过,对于一个极度饥饿的人而言,这碗稀饭是“救命”的,他三两口就倒进了嘴里。虽然事情过去了30多年,可徐报恩回城后却一直念念不忘!

 http://s8/mw690/003BGzTWgy6JWzMJc5Fc7&690


临终托付修条“报恩路”

 

 

说完这件陈年旧事,徐报恩拿出自己的毕生积蓄6000元钱,要求徐强代他到当年下乡的石灰坡去修一条上下坡的石板路。他还不放心地嘱咐说,这是他最后一个愿望,希望侄儿无论如何都要代他完成,否则自己死不瞑目!

 

残病之躯担起筑路责  

 

徐强答应了叔父的临终托付,可是工作繁忙的他一直难以抽身。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见到了老战友———重庆某报编辑王华,徐得知王病后需回荣县(妻子家)休养时,专门到医院与王华彻夜长谈。听闻老知青报恩修路的事情后,王大为感动,当即保证:一定帮助老知青完成遗愿。

 

今年春节期间,王华回到荣县过节,同时也带去了徐强转交的6000元钱及一个过世老知青修路的遗愿。

 http://s13/mw690/003BGzTWgy6JWzPr4zGac&690


修民心路石材老板鼎力相助

 

初步考察后,王华心里打起了鼓:这里筑路非常难,而且资金“缺口”在1.5万元左右。这时,当地众多妇孺老弱找上门来,表达了愿自发帮助修建“民心路”的想法。本已动摇了的王华打定主意,从自己的医药费里挤出了500元,加上老知青留下的6000元钱,预定了石材。31日下午,记者在石材老板蓝正付的石材加工厂内看到,一块块石板摆满了院坝,老板蓝正付正和工人们一道仔细测量和修整石材。

 

采访中,王华悄悄向记者透露:“蓝正付这笔石材生意做下来至少要亏2000多元,但他心眼实在,肯帮忙!”蓝正付笑着说:“其实也没啥,路修好了,我们当地人都要受益,这是件好事!”

 

发动老弱不怕路修不好

 

虽然石材有了着落,可迫在眉睫的后续资金却至今没着落。“我想方设法挤出修路钱,可还是差一大截呀!”王华有些发愁。“我想好了,请不起人修路,我就发动村里的妇孺老弱(年轻人大多出外打工),哪怕一天安好一块,安上几年总会把路铺平的!”采访快结束时,王华表达了强烈的修路愿望!

 

眼下,石材备好了,人力也基本能解决,最关键的是1.5万元的后续资金还没着落,这笔钱关系着一个老知青的临终遗愿,更关乎石灰坡百姓今后的命运。如果你有意为这条报恩路做点事,请和我们的新闻热线联系。

本文摘自:《记挂救命稀饭老知青临终心愿修“报恩路”》,作者:罗暄,来源:四川在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