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市级课题《中学数学有效课堂提问的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2015-12-17 15:15:21)
标签:
小课题开题报告 |
分类: 市级小课题 |
项号 |
2015XKT-ZXSX026 |
课题名称 |
中学数学有效课堂提问的方法研究 |
|
负责人 |
马香娥 |
所在单位 |
西安市高陵区泾渭中学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课堂教学面貌明显改观,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优质轻负、充满活力”的新课程改革要求尚有差距。“有效课堂提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制约课堂教学效益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以提问为手段或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并在课堂对话交流中帮助、引导学生学习,达到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恰当地运用提问,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提问是否得法,引导是否得力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及教研活动中我们经常发现:部分教师课堂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不能很好地把握提问时机;提出的问题不够精准;缺乏提问的艺术和技巧;或者提出的问题价值不高;缺乏对生成性问题的预设;导致课堂“低效提问”的现象时常出现。 从教育学理论看,课堂提问在教学双边活动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它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调动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进行思维的一种最经常、最普遍的教学手段。而从心理学理论来看,课堂提问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智慧的火花,培养并进一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俗话说,行成于思。而“思”往往是由“问”而始。由此可见,对课堂提问的调查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问题是开启学生心智,发展学生思维,升华学生情感的钥匙。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除次之外,课堂提问还是促进师生交流,增进师生关系的重要纽带,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调控和掌控以及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等方面发挥着杠杆作用。基于此,对中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调查研究具有深刻的现实指导意义。 |
|||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
一 概念界定 提问:从广义上讲,任何有询问形式或询问功能的语句,也就是通过语言的形式提出问题引发他人产生心智活动并做出回答反应的刺激都是提问。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的某种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原理的刺激,或对学生进行做什么以及如何做的指示。而有效的课堂提问,包括一个完整的提问系统,在何处提问、提问什么,也就是提问切入点的确定;应该怎样提问,问题如何表述,即问题的表达方式。 有效提问实际上是使用有效的策略来提出有效的问题,这实际上包含了两个主要方面:第一是有效的问题;第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不管是提问时所使用的策略还是问题,都具备了有效性,这样才能在课堂实现有效提问。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实际上是很难使用量化的方式来制定出程序,并且一个问题是否有效实上是具备相对性的,不能对问题的有效性进行绝对的判断,所以需要从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去研究有效提问的基本特点,进而更好的把握有效提问。 有效的提问方式应该是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思维的过程上,而不应该急促地迈向结果。教师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提问方式,努力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要鼓励学生多动脑、勤动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所谓有效的提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 二、目前提问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也提出一些问题,往往忽视学生的年龄和心理承受能力,不给学生思考余地,或自问自答,随口而发问之类的问题比比皆是,最典型的莫过于那种满堂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学生也只是简单回答“是”、“不是”、“对”、“不对”等,课堂貌似热闹非凡,气氛活跃,实则提问和思维的质量低下,流于形式。结合教学实际与资料参考,我觉得目前的课堂提问的作用未能发挥,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目标不明。所提问题与教学目标关联不大,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距离较远,问题生成对目标实现没有多大的价值。
2. 3,质量不高。表现在课堂上“是不是”、“对不对”充斥其间,学生不需思考,凭感觉作答。问题无启发性,记忆性问题多,推理性问题少,问答形式单一。或先叫学生后提问题,其他学生无法也不必参与到学习之中。 4.着急作答。问题提出后,急忙让学生回答,不留思考、交流时间。 5、评价不到位。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听之任之或评价含糊其辞,让学生如坠云雾;或只说缺点,不说优点;或过早呈现答案,代替学生思维。
6. |
|||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
(1)新课程标准下中学数学有效课堂提问的现状分析。
(2) (3)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有效课堂提问的原则。 (4)新课程标准下衡量数学有效课堂提问的标准。
(5)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 准备阶段(2015年7月~2015年9月)
(二)实施阶段(2015年10月~2016年4月)组织实施方案,不断总结,修改方案,总结可操作的教学程序。立足于课堂,寻求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提问策略与途径。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对策、实践应用、解决问题、总结反思,包括查找相关的理论文献与资料、收集他人成功经验与案例、记录自己的教学体验与反思学科组进行问题跟踪,组织教学观摩和主题研讨,加强理论学习,通过科研例会、主题研讨、教学观摩、微课视频交流等形式,精心推进课题研究,提高课堂效率,发展学生思维。 主要任务:按课题实施方案,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实施,运用科学方法、手段进行实施研究,从而为课题研究获得第一手实践材料。 1、初步研究阶段(2015.10—2015.12)根据调查问卷及当前此课题研究的成果资料汇总出(1)影响中学数学教师有效课堂提问的因素;(2)衡量中学数学有效课堂提问的标准(3)有效课堂提问的载体(4)收集并记录实践所获得的初步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反馈调整实践方案保证下阶段探究顺利进行.
2、实施阶段(2016.1—2016.4)在实践中完成数据和资料收集过程,包括中期研究报告、教学随笔,教育叙事、学生与教师课堂问题情境微视频,通过展示课、汇报课、微课、课堂实录、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等形式再现、展示课题研究的成果,为我校有效课堂的打造抛砖引玉。这一阶段的研究分三个步骤实施:第一步:分工从教师、学生、课堂三个角度收集有关有效课堂。第二步:根据所收集的有关课堂提问素材利用教研活动进行课题研讨,整理出有关衡量有效课堂提问的标准、遵循的原则、呈现的载体和策略。第三步:汇总研究过程的精品课堂、优秀论文、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等,制作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的课件、录制有效课堂提问的微课视频,整理成原始资料,教师间相互借鉴,探究有效课堂提问的策略,让有效地课堂提问帮助学生走进新课程,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让课堂成为真正的高效课堂。
|
|||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
五、课题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
|||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