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就爱读书,总喜欢按照系列来通读。比如从最初的科幻小说到侦破推理;又从四大名著到琼瑶三毛,后来便是像《飞龙全传》、《七侠五义》、《小五义》、《续小五义》、《儿女英雄传》……这一类的历史演义。
直到有一天,看到了隔壁小伙伴家表哥从宁波带来的那套黄色大开本的《射雕英雄传》(长江文艺出版社1984年出版),之后便不可救药地迷上了武侠小说。http://s4/mw690/003BCy7agy6El7hgt9ha3&690
和其他如饥似渴的小孩子一样,除了痴迷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外,同样也被梁羽生的三十五部经典作品所深深地吸引。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一张特别出版的武侠报纸上第一次看到大幅连载的《云海玉弓缘》。http://s6/mw690/003BCy7agy6El7j2yvb95&690
那时候每周都去区图书馆还书、借书,返程时每每都会路过一个貌似抗日战争所留下的掩体,总会做一个相同的白日梦,就是在那里面也许哪一天会被我找到一个无人认领的布袋子,里面装满全套金庸和梁羽生的武侠著作。
再后来我深深地爱上了书中那些引人入胜的插画,当时根本不知道这些插画的作者究竟是谁,直到很多年过后的2007年,无意中看到了丁度巴拉斯制作的六本电子书,终于完整地看到了姜云行先生绘画巅峰期时为香港明河社修订出版的《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碧血剑》、《连城诀》、《鹿鼎记》这六套书所绘的202张精美绝伦的插图。完全被震撼到了,可谓爱不释“眼”。http://s10/mw690/003BCy7agy6El7ljKOZ29&690
直到这时才知道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全部都是出自姜云行先生的笔下。也曾经设想过去买一些旧书来,将其中的插画拆下来单独装订成册后细细观赏,不过这个破坏书籍的念头最终没有实施。
也是在一次偶然的搜索中看到了“金庸江湖”的论坛,在里面知道了“云君江湖”论坛的存在,也发现了一批和自己有着相同兴趣爱好的同道们。
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奇怪的是我们对姜云行先生却依然知之甚少。只说姜云行移民国外后行迹不显(多数认为是美国,也有说是加拿大),目前是否尚在人世也不得而知。
一鳞半爪地知道金庸与梁羽生在报社共事时,据说当年明报连载时每天姜云行都作画相配,当时金梁小说的插图莫不是姜云行所作,而且数量之多,令人难以想象。尤其是之后王司马负责的那个部分,原来姜云行也都画过。准确的说金庸的十五本书,姜先生全部有涉及,梁羽生的35本中涉及到了28本。
http://s11/mw690/003BCy7agy6El7rGK702a&690
此外与古龙、倪匡、高峰等人也有大量的配图合作。按目前的不完整统计,估计姜先生至少绘制了好几万张插画作品。只可惜这些海量的原作无人知晓如今身处何方。在新加坡?在香港?亦或是均早已不复存在?
http://s12/mw690/003BCy7agy6El7vbCxJbb&690
我个人认为姜先生用笔为我等描绘出来的对武侠世界的想象空间,是后来任何一部影视作品都无法企及的。于是无数次地希冀能有正规出版社有可能再经过相关授权后可以将姜云行先生各个时期的插图,收齐整理后集结出版,以供同好珍藏。
也看到过金庸先生撰文如此评价自己的这个拍档:“姜云行的插图风格,在笔法上偏好工笔白描,在构图上喜好把重心放在图案中上部,而且多选择山中平地或村外开阔地带的打斗场面,人物常有凌空动作,哪怕是被抛向空中。姜云行的人物或冲逸不羁、或狷狂恣意、或恭肃鄙野,不一而足。所绘女子通常身影袅娜,长发如云,微微侧着的俏尖的脸悲喜莫辩。人物表情衣饰精工完备,衣带褶皱、花鸟山石气韵流畅,是传统的经典绘画技法和古今武侠小说最令人熟悉的插画风格。”
按照金庸先生当年在新闻出版界呼风唤雨的地位和威望,姜先生若是想扬名立万显然是易如反掌。所以只有大胆地推断,一定是姜先生本人极端刻意的要求低调,才使得他声名不显,如今更是成为了一个谜一般的人物。
看来,姜先生还有些“范蠡张良严子陵,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意味。
http://s8/mw690/003BCy7agy6El7xA7or57&690
姜云行先生在插画中多署名为“云君”。我认为他取笔名时,一定是想到了《楚辞·云中君》。
1977年在湖北江陵天星观一号出土了一批记录楚人祭祀及卜莁情况的竹简。其中记载了楚人祭祀“云君”。
据考古资料的证实,学者们基本已肯定这个“云君”即是“云中君”。
云中君,是楚人所祭祀的云中之神。云中君为云神已成定论。后世注家大多无异词。
云中君作为云神时,还有两个异名。“丰隆”和“屏翳”。
“丰隆”是指云在天空堆集的形象,而“屏翳”则是云兼雨的形象。因为天雨时,云在太空一定堆集得更厚,以致遮蔽了日光,天显得晦暗不明,所以叫“屏翳”。
云、雨、雷、电本是极常见的自然现象,因此在原始神话思维中,云神、雨神、雷神、电神也往往互相转化、互相替代、互相混淆。云神“云中君”又叫“丰隆”(即雷神、电神)和“屏翳”(即云神、雨神),道理就在这里。http://s4/mw690/003BCy7agy6EwkL4Exl03&690
“姜”姓本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据许慎的《说文解字》所载,神农 ( 炎帝 )
生于姜水,故以为姓。而“云行”有“云游”之意。唐代诗人吕温《送文畅上人东游》中有一句为“水止无恒地,云行不计程。”
回顾姜云行先生一辈子的人生轨迹,最终倒是完全验证了那一句。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