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中医针灸篇 |
以大斡旋针法、大立极针法奠定根基,化源针法化后天为先天,生生不息,源源不绝,如琼浆甘露,一滴落于黄庭,宴之味之,精醇甘美,名曰饮刀圭也,妙不可言!----左长波
斡旋针法:
斡,蠡柄也。《说文》。段玉裁注:“判瓠为瓢以为勺,必执其柄而后可以挹物。执其柄则运旋在我,故谓之斡。”
【生理状态】:中土斡旋,土枢四象,一气周流。中土斡旋即是脾升胃降,一阴一阳,互根而不可分,斡旋斡旋,必有“斡”与“旋”。己土升,戊土降,中土如轴枢转,才可有木、火、金、水四象。
【对应病机】:中土虚弱而生邪,中土斡旋不利,中土之气则停滞拥堵中焦,土郁为病,四维之转动也不利。
斡旋针法:
一、组成:心门(右)、足三里(右)、太冲(左)、太白(左)。
二、取穴(只分析董氏奇穴,心门):
【心门】:部位:在尺骨鹰嘴突起之上端,去肘尖一寸五分陷中。
取穴:以手抚胸,在下尺骨内侧凹陷处,去肘尖一寸五分
解剖:在二头膊筋间、下尺骨副动脉、桡骨神经枝、心脏支神经。
归经:入心经。
穴性:通畅心络。
主治:心脏病、心悸亢进、胸闷、呕吐、干霍乱。
针刺法:直刺五—八分。
针感:酸胀微麻。
注意:本穴不可下针太深,扎太深会伤筋。
经验:(一)腹股沟痛取对侧本穴配上曲、下曲有效。
(二)本穴配腕顺上穴(腕顺一穴上一寸)治尾骶骨痛,有效。
(三)丹毒病灶上放血,用本穴配分枝穴。
(四)心门、肝门、肠门倒马治疗腿内侧痛,并配合导引行气针法,速效。
(五)本穴配心灵穴长期下针治心脏病,地宗穴配本穴治心悸,再配合背四五椎间放血可治心肌梗塞。
二、分析:
【心门穴】:《董氏奇穴实用手册》中指出可对应手太阳小肠经的小海穴。小海穴是阳火经(小肠经)合穴之土穴,本身小肠经是属火的,火能生土,把本经上的火气散到脾经上去了,所以它可以增强脾经的力量。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土经)之土穴。属于阳土经(胃经)之真土穴,土主纳化,阳主动。
【太白穴】:为足太阴脾经(土经)之土穴。属于阴土经(脾经)之土穴,阴主静。
【太冲穴】:为足厥阴肝经(木经)之土穴。属于阴木经(肝经)之土穴,同时也是肝经的原穴,主调节肝经的气血。此穴可调达木气,疏发肝木之气,使木气不淤滞而不克土。
只有以土来伏真阳之火,才能真正发挥潜阳的效应。斡旋阵法从五行学说来解释,核心便是木、火、土三者关系。斡旋针法的核心在于其中的小太极,圆运动,也就是阴土和阳土,即太白与足三里。而且通过左太白、太冲,右心门、足三里达到左升右降,来调整中轴,脾胃的升降。从而提高收纳与运化的功能,从后天调成气血之本。同时利用土之母,火的力量来加强脾土之力,有以土伏火的意思,土则不生湿,火而不亢。在相克方面调达木气则使脾土平和,因为常说木旺克土。
—————(以上思路理解来源于网络)
数年前某日,友忽胃不适,微痛。针足三里(左),陷谷(左),太白(右),阴陵泉(右),十几分钟后,已无恙。
以此图为理解“斡旋针法”真是妙啊!(微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