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我姓名,姓陈名阿登
标签:
陈阿登志怪小说鬼故事鬼节杂谈 |
分类: 读易心得篇 |
中国古典小说中,有一类叫志怪小说,以记叙神异鬼怪故事传说为主,产生和流行于魏晋南北朝。代表作品有干宝的《搜神记》,还有《博物志》《神仙传》《述异记》,一直到清代的《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子不语》。志怪小说每个朝代都有许多,还有一些故事零星散落在文人笔记中。这些神异怪诞的故事流传于民间,还被改编成各种文学体裁,也依然是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2
半路上,他看见路旁有一间小屋,屋里篝火通明,一种柔和静美的感觉袭来。他于是决定在这间小屋投宿,第二天继续赶路。
出来应门的是位少女。这位善良可爱的女子,为了避免与陌生男子独处一室的尴尬,也不愿拒他于门外,于是,她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她叫上邻家女子,三人作伴,明月当空,夜弹箜篌。箜篌是一种古老的乐器,一直是上层社会的珍爱之物,被称为“天乐”、“仙乐”。
宁波民俗专家沈志远说,在古代,擅长琴棋书画都是高雅的举止,“琴”排在首位,箜篌更是琴中“贵族”。因此,汉代的女子能弹箜篌,一般是两种情形,一种是为生活所迫,以弹箜篌为生;一种是大户人家的女子,操琴为了陶冶情操、感官享乐。
当然也有例外的,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里的刘兰芝就是寻常人家的女子,但她“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再回到陈阿登的故事,陌生的荒野人家,幽静无声,妙龄女子用纤纤玉指弹着箜篌,琴声铮铮。是为了迎接远道的客人,还是为了排解心中的愁闷?
女子的容颜如初发芙蓉一般,为何弹奏出如何哀婉凄美的曲调?
这位男子不禁心旌荡漾,轻声问女子姓名。少女却兀自拨弄琴弦,并不急着回应。
琴瑟声声中,女子把心事藏在唱出的歌谣里:“连绵葛上藤,一缓复一絙。欲知我姓名,姓陈名阿登。”
葛与藤都是纠结之物,可知这位少女欲言又止,有说不出的内心纠葛。是婚姻的不如意,是丈夫的不爱怜,还是对眼前男子的相见恨晚?这一切都无从而知了。
这男子当时的心境,大概可以用一句诗来形容:“琴韵凄凄添别绪,情丝屡屡上心头。”
第二天,这个句章男子到东边的城墙外,看到一家卖食物的小铺。他走进去坐下来,与一位中年妇女模样的老板娘攀谈。
聊到昨晚的事,他不禁再一次陶醉其中。他眉飞色舞地描述着:有一位女子为我浅唱低吟,她的名字也不落俗套,名叫陈阿登。
突然,这位妇人打断他如梦一样的回忆:陈阿登就是她的女儿,刚刚死去,葬在城外。这个城外,就是男子昨夜投宿的地方。
故事到此戛然而止,让人看到这里只感到脊背发凉。
这位男子的嘴巴肯定张得很大,惊讶自己撞上鬼了。但如此曼妙美好、多才多艺的女子怎么会碧落黄泉呢?她又怎么会是鬼呢?这使他百思不解。
他或许有些喜欢她,如果不是喜欢,他为什么会如此沉醉,为什么会去问她叫什么名字?所有的故事已经无法推理。心中只有一种惆怅袭来。
或许是他真的喜欢陈阿登,但这种情愫是在一个梦里。第二天的早上,这个梦就没有了,她不是一个人,她是一个鬼,一缕钻进他梦里的婆娑身影。
以女鬼为题材,是志怪小说家的最爱。因为鬼是狰狞,是恐惧,是无奈,是愁恨,是黄土垄中的白骨,也是香消玉殒的尘烟。
但这一切似乎不再重要,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引箜篌弄琵琶,或独唱,或对歌,伴着篝火闪烁,星空璀璨。即便是一个梦,也是一个美得让人眩晕的梦。
这个故事借鬼言情,却不像聊斋中的鬼狐,动辄自荐枕席,而是恪守妇道,发乎情而止乎礼。情意绵绵,让人意犹未尽。
可见从陈阿登的歌中隐隐中已透出自己是女鬼的信息。
(部分内容摘至网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