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访古之288】南阳古城保护及建设方略(下)

分类: 南阳访古 |
宋金以来,南阳这座城市战事连绵不断,但南阳历史从未中断;及至明清由于古道和航运的复兴,南船北马商贾云集,沉寂多年的古城再次迎来又一辉煌的时期,重现生机盎然的繁华景象。
因此讲南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第二个方面就是明清古城即梅花寨城。
一座城市既然被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它的含义非常广泛,即她不仅仅具有城的名字和概念,有城墙、城门、城河等古城要素;还要有古街老巷;有维系古城运转所必须的官署衙门兵营驿馆;有生活在城市里的达官贵人和普通百姓以及他们居住的王公宅院和普通民居,以及为维持繁荣生活必不可少的教育设施、生产生活作坊等。
另外,还包括政府层面的庙宇道观,如文庙、玄妙观、武侯祠、关帝庙;还有作为世俗百姓社会生活离不开的庙宇道观如城隍庙、祖师庙、龙王庙、马王庙、教堂、祠堂等,以及由此聚集形成的庙会、戏曲、民间杂耍、风味饮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具有以上内容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古城,这座古城也才因此而具有盎然生气,成为烟火人间。
目前,以府衙文庙、王府等重要建筑构成古城的空间主导地位、以大片传统民居为背景所形成的平缓有序的天际线已被基本破坏,因此要尊重历史空间和结构脉络,延续路网肌理,保护、恢复、挖掘人文景观,寻找发现古城内在联系性,系统的体现古城一脉相承的历史建筑、街巷记忆和较为完整的传统风貌。
明清南阳古城框架较小,北至工农路,南面和西面两侧部分与汉宛城重合,后又环城修筑四座寨垣。在中国诸多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南阳的梅花寨城与大多数城池的瓮城有着本质的区别,是独一无二的城防造型。
明清古城的复兴首先要让古城看得见、摸得着,举目可望,触手可及。
现在南阳正在做南寨墙的恢复,做好后若能把朝山街寨门、解放路小寨门以及淯阳桥头大寨门恢复起来,这样从南寨门开始向东依次有小寨门、朝山街寨门、永庆门通过高低错落的城墙勾连;
并将解放路南段、新街等升级改造为步行街,树立小寨门古码头、太平军攻城殉难处等遗迹碑刻;
这样和现存的三皇庙、天妃庙等古迹以及杨家大院、徐家大院、谢家大院、泰古车糖公司、万兴东大药房等形成一个完整的古建筑原始生态群落;
南寨墙修复后,向北又即可连接奎章阁城门、甘露庵、琉璃桥、河大王庙、清真寺、邱公祠、闸口、宛城驿、马王庙等古建筑群,从而营造体现出南阳梅花寨城的特色布局,更打造出一个以明清民国时期古城文化历史游的精品环线。
新华路的延曦门是南阳唯一的带楼阁的两层城门,规制比较高,目前此地北侧的护城河沟深河阔,择机恢复延曦门对古城复兴具有重大的标志意义;
并且将此段护城河整修清理,成为护城河的景观水系,复建公议门,清淘恢复三眼井;
这样不仅可与医圣祠秋风阁东寨门呼应,又可与宛南书院、老粮行、救助院等古建筑群连为一体;还可以跨过护城河与解放路历史文化街区衔接。
同时在南阳其他几座城门寨门原址处树立大型石刻碑记,将“中原冲要”“楚豫雄藩”“控制秦关”等原来的石额文字镌刻其上,如此明清梅花寨城的大体脉络就跃然而现。
有了古城的轮廓,实现古城复兴,内在民主街和解放路,还有工农路,这三条老街是古城存留下来非常珍贵的历史街区,并值得一做。
但当务之急是尽快落实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政府应加大年度文物保护资金预算和投入,并结合成熟一个先做一个的示范原则,可先拿出专项资金做民主街的修复提升。
该街道现有规模布局较为规整,沿街还有察院、复兴昌、任家大院、吴家宅院、淅川会馆几个古建筑群和中原书局、阎天喜饺子、谢顶大果子、好莱坞照相馆等老字号,较容易能把其恢复起来。
西有府衙的龙头和辐射作用,将民主街其自身的文化历史价值和这条街潜藏的商业元素相融合,产生必要的经济价值和盈利效应。
同时也要对解放路古建筑群落的安全隐患开始排查,把沿街的三轮加工、铁艺加工等行业的安全隐患遏制住,并引导沿街门店的行业转型。
在做历史文化街区和古建筑老民居的修复时,要坚决摒弃过去“旧城改造”“旧房改造”这样不敬畏历史的字眼,除了在立面屋顶等建筑外观等方面严格按照文物保护的原则进行修复、维护外,除了对内部设施和空间布局根据需要进行合理的更新和改造外,更要借鉴先进的古城改造模式更新思路,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功能优化和人口疏解。
首先要抓紧组织专门力量进行调查摸底、统计造册,并通过数字技术予以复原存留档案;
选择重点做出规划,按照抢救性保护、建设性保护、提升性保护分类逐步予以保护和修复;
要弄清产权关系,在公房范围内,由政府协调,尽快将杨家大院、董作宾故居、万兴东等产权予以交付给文物部门;
对一些有故事的旧居、旧址摸底评估,制作出一幅文化地图;
对于那些无法居住,日渐衰落的古建筑,以开发换开放或以土地换产权;
更可由政府对沿街房屋使用权进行统一的租赁经营,这样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有机更新、完善,把民主街、解放路、工农路保护性开发成步行街,并成为南阳古城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
当前,南阳正在搞双创,很多的背街小巷也开始打历史文化牌做步行街道,并且追求的也都是仿古建筑和古色古香的味道。
但给市民的视觉效果却多是千篇一律的圣人图、二十四孝或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墙,这在短期内确实能够起到铺天盖地的美化作用,但对一个街区和城市来说表现力太弱、太短视;
而且,二十四孝良莠不齐,本就不应该全面宣传,这也更造成了社区文化现象的简单复制与雷同化、庸俗化。
毋庸置疑,双创使社区形象和城市环境有了明显的改观和提升,而且打捞出了很多几乎要湮没的老地名,如阁老庄、卧佛寺、李相公庄、四佛井、五佛井、大官庄等。
作为历史文化古城,南阳不用千篇一律的搞步行街,而应抓住这个节点统一规划,认真组织挖掘本区域内独有的历史文化元素和符号,哪怕仅剩下一个有意义的地名,也要以特殊的方式在街区的显著位置予以展示介绍。
比如梅溪街道八一路社区步行街,本应该借助梅花寨城西永安寨、银钉街、二忠祠、节义祠、铁瓦庙等原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尤其是围绕“银钉街”这个名字予以打造,并且在沿街突出明清建筑特点,但却设计成了所谓大宋和徽派的风格,名字也依旧用的是“八一步行街”这样一个不古不今的名字。
古城内,散落的一处古建筑、三间老民居、一座古墓、一棵古树甚至一个老地名,如果加上其历史价值、文化内涵的雕塑、石刻、景墙等标识予以解读,这样便又形成随处可见的街头博物馆,从而彰显一座座社区街巷独特的人文历史。
而串联起来,古城就有了讲述、铭记、停驻的平台,模糊的历史和人物就会鲜活生动起来,古城的丰富多彩就会不请自来。
当然,专业和综合性博物馆的奇缺,南阳众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及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无法得以研究、展现、欣赏,乃至远走他乡,这更是南阳多少年来纾解不开的情结。
要规划建立更多的博物馆,并纳入财政支持的免费开放范围;
要发挥文物资源在旅游业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文博创意等产业发展;
不仅博物馆,三馆一院都要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文化产品和社会服务,以满足人们基本的精神诉求,也留住和昭示南阳古城七千年的沧桑厚重。
南阳明清古城的中轴线并不是传统或其他城市以地方最高行政中心----府衙做为中轴线的,而是以唐王府即今文庙—王府山为中轴线的王城予以布置的。
南阳明唐王府的地位比府衙尊贵,所以城中应做好唐藩王文化,把文庙与王府山划归王府,将文庙照壁物归原址;
在公园内的护城河以东重现王府园林景观,并通过护城河连接现公园,如此一河两岸,又将玄妙观古建筑群、汉宛城遗址与明唐王府、文庙遗址、董作宾故居、张氏家族故宅、武庙、解放路和工农路历史文化街区等有机联为一体,不断营造完善的古城风貌,增加文化品位和旅游价值。
明唐藩王时期是南阳重要的一段历史,作为古城来讲,唐藩王不能仅仅局限在南阳府城或王城内,而是北有紫山。
紫山的白云宫及陵寝文化应予以高度重视,现在的陵墓遗迹不能就这样听之任之,乃至湮没不存;
要整理规划,树立标牌,这样大家站在古城遥望或到紫山区域就有内容可以徜徉,有遗迹可以凭吊,更将紫山升格为南阳历史文化名山和休闲旅游胜地。
在古城南边,肇始于汉及至唐藩王的古水利堰陂遗迹和屯田文化十分丰富,重要的是与唐藩王府有关的钦赐田、玉皇庙、奶母庄、龙虎庄、蓬莱府、大夫庄、黄台、大中仓、小中仓等古村群落。
可以先选择历史遗存较多、原始风貌较好的钦赐田、玉皇庙、蓬莱府等打造成传统村落,使其和南阳城中的唐王府、王府山及北边的紫山三点一线,互为表里。
作为古城中重要的行政办公部门,府衙已经集聚了人气,东边的察院也可以修复开放;
镇台衙门、左营营署也要予以保护修缮;而接官厅、宛城驿、县衙、县文庙等都应该在原址树立标牌,让大家了解维持南阳这座古城正常运转的南阳府县两级衙署。
南阳的庙宇道观很多,作为政府层面的庙宇道观,最主要的就是孔庙,现在王府、新华宾馆等地的府县两级孔庙还都在;
古城有名的“八大寺八大庵”现能看到的就剩甘露庵,其他像城隍庙、红庙、观音庙、祖师庙、鲁班庙、龙王庙等都已看不到了,下一步政府应将恢复玄妙观列上日程,尽快推进宛城区政府的腾迁,使玄妙观得以恢复和利用。
作为政府和民间共同敬奉的关公,对于任何一座古城都是一位非常重要的神灵,南阳城内及附近原有老关帝庙、南关关帝庙、小关帝庙、关爷庙、下光帝庙、王营关帝庙等数座,应恢复出最少一座关帝庙。
可借助武庙现有的遗存规模以及岳飞与南阳的独特历史渊源恢复武庙,并祀武圣关羽岳飞;同时以政府和民间相结合的方式扩大下关帝庙的规模,并恢复王营关帝庙的道统。
天妃庙能保存下来十分珍贵也十分不易,下一步应进一步规范扩大;三皇庙现已修整,要对外开放;鲁班庙异地重建也必须尽快启动。
好的文化,不是藏在王公侯府,而一定是弥漫在身边,作为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名人故居和普通百姓民居群落很多,现留存的有杨家大院、徐家大院、谢家大院、任家大院、孙家楼、方九功故居、董作宾故居、张嘉谋张氏故宅等。
要让这些历史建筑活起来,像张嘉谋张氏故宅应挂牌,很多人不知道他故居的位址,应让大家了解南阳历史并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利用,要对外予以开放,达到弘扬南阳名人文化的目的,提升整个古城的文化内涵。
对南阳的一些老字号如万兴东、闫天喜饺子、谢顶大果子、老凤祥、复兴昌、中原书局等,现只有闫天喜饺子在运营,可以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找回他们的传人,或引导手工艺人回归,在恢复历史文化街区的同时,恢复部分的老字号,比如万兴东依旧可以悬壶济世,中原书局化身茶吧书吧,董作宾故居转身为民间手工艺基地。。。把戏曲、饮食、食品、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承下去。
这些古建筑群落在恢复利用的时候,应遵循以保护为前提、坚持文化价值优先、以服务公众为目的、尊重科学精神、遵守社会公德的基本原则,要尽可能的引入与历史文化相关的产业,不能像杨家大院、谢家大院、泰古车糖公司等那样一味做成饭店会所形式,南阳也不能走郑州德化街那样的弯路,要提前考量街区的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充分体现文物公共资源性质。
南阳古城是独树一帜的梅花寨城,南阳的水系也很独特,曾经几何“八十一巷,七十二坑”和“梅花寨城”一样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独有特征。
如果说山水是一个城市的魂灵,那么散落在城市中间的坑塘湖泊就是这座城市的眼睛,古城内外白河、梅溪河、温凉河、汉城河、护城河、三里河、十二里河、邕河、溧河等九水环绕绵延,现在已开始逐步进行内河治理,要对重点河流、重点河段高起点予以规划设计实施,实现“船在城中游”的远期目标。
城中散落着杨家后坑、清水塘、武庙坑、狮子坑、油坊坑、褡裢坑、老鳖坑、小仓坑、马坊坑等等大大小小几十座坑塘,这些坑塘水泊是古城城市水系的重要一部分,是城市排水分洪和净化空气的水肺,同是也是周边居民公共活动的场所。
这些坑塘,原先大的有十几亩,小的仅十几平米,而今七十二坑仅余武庙坑、杨家后坑、油坊坑、清水塘很小的一部,且杨家后坑和清水塘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的混乱状态,朝不保夕,亟待紧急救助。
和其他三处残存的坑塘不同,杨家后坑目前的作用不仅仅作为改善社区环境和城市生态的一部分,她更是城市历史文化古迹的天然联系点,政府要注重现有遗留坑塘的保护利用,同时要结合双创这个契机,立即启动对杨家后坑的清理改造,最大限度的保存现有面积,保持这一片古建筑区域的原始规划框架,并为整个古城街巷坑塘体系保留更多更真实的历史文化气息,增加白河游览区和解放路南段古建筑群的人文历史内涵。
白河穿城而过,作为南阳这座城市的母亲河,要广泛收集白河的历史文化元素,分单元对白河的史话、航运漕运、水利堰陂、名人历史传说与故事等进行系列挖掘打造,初期建设一条自丰山到衡山庙的“白河文化走廊”,将黄山、丰山、襄汉槽渠、夏饷铺、古鄂国遗址、瓜里津、大马营、钓鱼台、达士营、白塔村、磨玉街、十里庙、大口井灌区、马渡堰、跃进渠、五里堡、夏路、三鸦路等等古城外的历史文化古迹勾连起来,使白河成为生态休闲旅游的景观带,也成为水文化的主题大观园,更为南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光添彩。
同时利用古树名木,把老树看做古城中的长者,对他尊重和敬畏,发挥其景观和生态绿化作用,增加城市绿化率,塑造城在林中、建筑在树中的风韵。并且利用城市森林有效控制新建设用地的蔓延,起到隔离营造区域天际线的目的,以营造古城自然和谐独具历史脉络的空间。
混沌初开,天地聚合,包括独山、紫山、蒲山、丰山等在内的南阳九架孤山,是南阳的风水屏障,铭记着古城诸多的历史,虽孤悬于城外,亦不可不察。
总之,对于南阳中心城区来说,古城保护一要在北部突出汉城,二要在南部突显明清梅花寨城,南北呼应,古为今用,聚为福祉,以传承和延续古城的历史文脉,保护复兴和创建历史文化名城特色。
这样,这座古城的历史才不会戛然断片。
古城保护,任重而道远,希望政府提升文物行政部门在地方政府的地位,针对南阳现实,必要时设立单独的文物行政部门,确立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具体保护管理职责,加大文保投入,确保文物安全;
要发挥南阳文化人才优势,让更多的人来关心了解南阳古城的历史;要组织专家学者针对古城保护的特定命题召开座谈会;
要鼓励对古城有研究有建树的民间文保团队和个人积极参与到古城的保护与宣传中,真正形成全社会关注文保的良好文化氛围和社会影响,讲好南阳故事、塑好南阳形象、唱响南阳文化。
不忘初心,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份淳朴而浓郁的古城情结。
守望家园,热爱故乡,这其实,就是我们身边平凡的普通人,就是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这,就是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