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收藏这件事,到底意味着什么

(2017-06-05 09:08:07)
标签:

杂谈

​刚看完收藏家姚谦的纪录片《一个人的收藏》,想起曾经让我非常震撼的小说《听画》,可惜这本书被借走未归还,想买又绝版了。顾名思义,这本书,说的是收藏界百态。最让作者忍无可忍的,便是恶意炒作又不珍惜艺术品的买卖行为,看作品是用“耳朵”而非眼睛,判断艺术价值,来自于听到的数字,却对作品来历无知甚至毫无兴趣。

http://img1.gtimg.com/ninja/1/2017/06/ninja149655643370731.jpg

纪录片《一个人的收藏》海报

男人与女人之间的爱恨情仇,亦如是。当男人外遇时,女人怪女人;而女人外遇时,女人仍然责怪的是女人,从来都跟男人无关。换个角度想,女人,变成了藏家经典,怪,就怪欣赏之人,是用听的,还是用眼睛,甚至用学识涵养;标准,从心从经验还是从有数字的价码?

号称“最懂女人心”的音乐人姚谦,以音乐作品《鲁冰花》、《如果爱》获奖,曾经制作过的乐坛巨星有张清芳、江蕙、李玟、辛晓琪、王力宏、庾澄庆、蔡健雅、林忆莲、王菲、刘若英等人,个人发表过600余首原创歌词,爱好旅行与美食外,在艺术收藏领域,横跨欧、美、亚洲西画史,却围绕着当代艺术制作了纪录片,探讨何为当代,收藏的价值在哪里?如何辨识真伪?什么才算是艺术家?在他投资艺术品的角度来看,当代艺术最有发展空间,收获多变化亦有趣。

http://img1.gtimg.com/ninja/1/2017/06/ninja149655638315095.jpg

姚谦

导演从两岸三地与欧美艺术家、收藏家、拍卖官、策展人与鉴定专家的立场,选出不同时期与地点的代表性人物,做个别专访,监制姚谦先出版后出资拍摄,剪辑出《一个人的收藏》纪录片,其中涵盖了2015秋拍至2016秋拍之间7个月与10个城市的现场浏览,受访者多达25人。

当然,艺术拍卖市场的热头由欧美转进亚洲,甚至围绕着中国时,这部纪录片的主场,亦转进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只是,主流以监制人姚谦偏好的西画圈,不涉及其他领域的艺术品,可谓术业有专攻。即便如此,收藏家的视野,一通百通,价值观,是普世的人性取向,太阳底下并不会有新鲜事,熟悉与否罢了,锁定当代艺术的话题,更贴近观众的直观,而不至于落入遥远的距离,毕竟,一般人的印象,认为收藏家必须家财万贯,这一点,纪录片一开场就破题了。

这部纪录片最有意思之处,点名了收藏的核心,跟金钱无关。从人人皆有的童年收藏癖,如集邮、书与唱片起始,甚至可以延伸至破铜烂铁与个人的记忆收藏,出发点绝对跟钱无关,但也很可能无心插柳,转瞬价值连城。如果你想留下的是情感的旅程,那么,就更与数字毫无瓜葛,而仅存生活中的思考与变化,这样的价值,远远胜过无数个零之间的银行账号转换。

当然,最精彩的,莫过于有些收藏家,倾家荡产地收刮,却在晚年捐出所拥有经典中的经典,只为完整保留历史的证据,从个人爱好转为国仇家恨的文化修复,亦是收藏过程的个人心力转换。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