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在许多中国人眼里,孤独是一桩坏事,有些人更是习惯为别人的眼光而活,抵制孤独未必是因为自己的需要,而是生怕别人觉得自己形单影只,面子上下不来。去稍微上点档次的餐厅吃饭,很少会见到“独食客”,西餐已是如此,更别说强调热闹围餐的中餐。所谓“其乐融融”,在很多人的理解中就是一大群人围坐,喧嚣如菜市场。
可是,喜欢热闹未必是合群,或许只是因为恐惧,是因为自己没有沉静下来的能力。孤独也未必是坏事,如果当事人甘之如饴。
我最喜欢的作家赫拉巴尔,其代表作为《过于喧嚣的孤独》,书名便直指喧嚣的脆弱。林夕也曾写过这样一句歌词:“可能在我左右,你才追求孤独的自由。”末了这五个字,似是孤独的真相。
以我所见,越是发达社会,人们越有承受孤独甚至享受孤独的能力,即使有时是社会压力下的被动而为之。而若社会封闭,人们智识有限,则往往会生出“一个人不知道怎么打发时间”的恐惧。
日本地少人稠,仅人口密度便能让许多人生出过分热闹的想象,但事实恰恰相反。日本文艺作品常以人际疏离为主题,孤独似是一种常态。即使每一秒都有人潮来往的大都市地下交通枢纽,若你置身其中,也如沧海一粟,平白生出几分寂寥。
我曾在日本的地铁中见过不少读漫画的中年人,或是西装笔挺,或是制服套裙,在拥挤地铁中站着,一手握着拉环,一手捧书,安享喧嚣中的孤独。日本动漫如此发达,正因受众从不限于未成年人。作为载体,它早与文学、电影等其他艺术形式融为一体,自然也少不了孤独这一主题。
http://img1.gtimg.com/cul/pics/hv1/65/118/2186/142174805.jpg
以此主题为人所熟知的漫画家中,我最喜欢谷口治郎。2月11日,他于日本去世,享年69岁。这位漫画家在中国原本声名不彰,近年来才因《孤独的美食家》为人所知。但他并非仅有《孤独的美食家》,他的作品大多基于他人脚本,前期偏重动作类漫画,后期更重文学性,以欧美画风、文学脚本和平淡叙事见长,尤为人所称道的是作品中流露出的中年况味,也因此迈入大师级漫画家之列。
谷口治郎曾说:“我的漫画有不仔细品味就无法传达的东西。”看似大言,却是事实。人气最旺的《孤独的美食家》,书名以“孤独”为重,实则却是对这“孤独”甘之如饴。那“一个人吃饭”的风潮,正因仔细品味得来。
http://img1.gtimg.com/cul/pics/hv1/66/118/2186/142174806.jpg
《孤独的美食家》有这样两句宣传文案——“当你全心全意对待你的食物,它会回报你无比的幸福”,“我们都需要保留一段时光,与食物、与自己面对面的相处”。这样的文案便已是浓郁的“和风”,正应了日本人对食物的尊重与珍视。而这种尊重与珍视由一位独行男井之头五郎呈现,更具感染力。
如果说“吃饭是一种不需要顾忌他人、不受时间和社会规范的限制、享受自由自在的幸福时间的果腹行为”,那么“一个人吃饭”应该成为准则。当许多人把吃饭变成应酬时,食物本身以及自己的内心感受早已变成了极次要的东西,你需要考虑话题,不能冷场,需要考虑别人的口味,甚至需要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而挖空心思,否则这场应酬便会成为无用功。
这根本不算吃饭,反倒是一种“过于喧嚣的孤独”。
相比之下,一个人吃饭却意味着自由,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独立思考的训练——你无需考虑他人,无需被他人左右,无需被外界环境影响,只需要遵从内心的声音。在这个过程中体味到的酸甜苦辣,才是真正的人生况味。
相比《孤独的美食家》,我更喜欢讲述代际疏离的《父之历》。故事从阳一父亲的葬礼开始,由亲朋好友的回忆铺陈往昔故事,讲述父亲形象、似水流年和父子关系。那疏离淡漠背后的隐忍沉默、爱与牺牲、不善表达与包容,在众多文学和电影作品中均可得见,总能让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