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上学放学都要经过一个大池塘。池塘水是绿的,水质不算好,池塘一角漂着些浮萍,池塘有时候还散发着淡淡的腥味。我记得那是1978年春天,一年级的第二学期,有一天放学,经过那里,池塘边的缓坡上,忽然有了点变化。
公路到池塘,是几米宽的缓坡。缓坡上是乱石和泥巴。乱石上临时盖了一个简易窝棚。
这窝棚就像农家田边守夜的那种小棚子,几根树棍加上树皮、干草,凑合而成。面积不到一张双人床。
我上学的时候都没发现,放学忽然看见这个,觉得十分好奇,就走近些细看。
窝棚旁边的碎石地上,还生了一堆火,火上面支着一只铁锅。
一个女人正从旁边的池塘里,用一只黑色的罐子舀了水,倒进锅里。
窝棚旁较平的大石,已经被打扫干净,上面放着一个包成蜡烛包的婴儿。
远处,池塘边,有两个男孩,正在捡拾树枝树叶。
大的那个男孩,看起来差不多跟我同龄。
我们这里的风俗,婴儿是松松的拿块布裹着,方便用背带或背篓,背在背上,婴儿不会包成蜡烛包的模样。蜡烛包模样的婴儿,我只在连环画上看过。我觉得挺好玩,又往那边凑近,看那婴儿。
婴儿已经睡着,脸上还有干鼻涕。脏脏的。没我想像的有趣。
但那女人的举动,让我觉得十分新鲜。
大人一直教育我们小孩要远离池塘,说那池塘水很脏。结果,现在那女人直接把池塘水舀到锅里煮开。
她穿着一件蓝布大襟。那个年代,蓝色是人们最常穿的颜色,但她的衣服,比平常所见更破旧一些,补丁更多。
她这种架一堆柴火的方式,也是我没见过的。
接着,我看见她从窝棚里,拿出干挂面,抓了一大把,扔进锅里。锅里翻滚着,白沫上涌,热气腾腾。
我们家很少吃面条,就算吃,也都是湿面。跟现在看到的不同。父母做饭,一般都会把我们小孩轰出厨房。所以,现在这野外煮面的样子,把我迷住了。我一直在旁边愣愣地看着。
一会儿,她就向远处喊了什么,那两个男孩就往这边走。
女人早看见了我,这时,她转头问我:“小姑娘,要不要吃?”
她说的方言跟我们不一样,但我还是听懂了。我的脸马上就红了。我家管得很严,绝对禁止吃别人的东西,也不能“望嘴”。“望嘴”的意思就是看别人吃饭。
我摇摇头,赶紧离开了。
回到家里,我跟母亲讲起我看见的这一家人。母亲叹口气,说,这是逃荒的。她听到是一个女人带着三个孩子,更是唏嘘,连说:“太不容易了。”
http://img1.gtimg.com/ninja/1/2017/02/ninja148678525870054.jpg
晚饭后,母亲给我一只小锅,里面有些饭,让我去送给那家人。我端着锅来到池塘边,远远就看见有两个男人,走在前面。
那两个男人,穿着军绿色的衣服,其中一个还戴着红袖标。
我站在稍远处,不敢走得更近。
那两个男人说着本地方言,我大约听见他们说,他们是“民兵连”的,接着,他们就开始质问那个女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