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最近BBC宣布:《BJ 单身日记》(Bridget Jones Diary) 的女主布雷吉特·琼斯被评选为70年来最有影响力的七位女性中排第六(撒切尔夫人名列第一,英国女王甚至没有进榜),原来剩女问题是世界性的。
http://img1.gtimg.com/microblog/pics/hv1/93/233/2174/141423858.jpg
虽然有人说,雷吉特·琼斯根本就不存在,这个榜单无效。还有人说,英国女王的每次演讲都有几百万人同时观看(听)……可是当英国报纸社论叙利亚危机时,当日报纸的头条是:马克.达西(BJ单身日记的男主角)死了。
剩女问题远比国际争端更让人瞩目。
饰演布雷吉特·琼斯的蕾妮·泽尔维格因为这部轻喜剧提名奥斯卡金像奖,很长时间大家都误以为她是英国人。《BJ 单身日记》第一部制作成本为2千多万美金(大部分都是因为两位重量级男主角的片酬吧),票房高达2亿多美金;事隔25年重来,第三部续集第一周就登上英国院线票房第一名。
最主要的是我的每一位朋友都看过《BJ单身日记》,而且他们还用非常夸大的口吻问:你居然没有看过BJ单身日记。好像我不知道玛雅人存在过一样。
听说当年所有单身女郎都会用Bridget Jones 作为一种暗号的时候,并会心的一笑的时,我把这三部电影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用我当年《看电影》杂志影评人的功底,我终于看明白BJ单身日记为什么这么受欢迎了。
除了剩女问题,还有久治不愈的女性面临的社会问题:工作、婚恋、生育。这些问题就像三座大山一样压在女性身上,除了国籍不同,有程度的不同之外,在性别差异上,女性永远面临更多的压力与焦虑。
比如在第一部中,琼斯在出席朋友的聚会时,被人问:“为什么现在30多岁的女人都不结婚呢?”参加聚会时,别人都是成双成对的这种情况在西方的国家常常有,尤其是白领的社交圈。慢慢的,大家就不带你玩了,要么是老婆怕单身女子把老公勾走,要么就是单身女性开始面对难堪,只敢去那种单身人士的酒吧了。这种社交上排异,比起中国式的八大姑七大姨的质问也没有好多少。
还有是职场上的压力,这一幕在第三部被揭示的更加残酷。当你30多、40岁了,突然发现你的上司比你年轻,比你酷,涂着大红唇顶着一个大丸子头,要求你把传统媒体做得有社交属性……还用继续吗?各位花样年华就进入某个行业的资深女性,肯定知道这里的滋味。
甚至当上司提出新目标时,琼斯突然想起自己可能要成为“单亲妈妈”了,于是高高举起手。她收到了很多年轻同事的白眼,职场是看不起“白头”的,这里面有性别歧视还有年龄歧视。
还有生育问题。第一集中完美人设、剑桥毕业、国际知名人权大律师“达西先生”对孩子上什么学校,他当然主张上“伊顿公学”, 因为和屌丝女琼斯的不同理念两人谈的不欢而散。我知道,至少在中国,为孩子上私立学校还是上公立学校差不多吵架到分家的夫妻就有不少。
这当然不算生育核心问题。真正生育问题是当琼斯不知道肚子里的孩子的父亲时,那个女妇产科医生说:“相信我,你一个人也可以的。”而当她在产房中歇斯底里的产痛时,那位女医生把两位准父亲请出去了,告诉她男人不能看这个情景,“我前夫就像看到他最喜欢的酒吧着了火。”如果你是一位母亲,听到这话一定心怀痛楚,因为说到底,生产,生儿育女(这几个字最好都加上黑体)还是女人一个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