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场热闹的马屁运动

(2016-12-01 13:38:49)
标签:

杂谈

为死去的英雄豪杰以及清官廉吏建立祠堂,这是古人的一个传统,这样的祠堂,有官方建的,也有民间的。那些真的做了好事、造福一方的好官,还真的可能在死后在他做官的地方,冒出来一个纪念他的祠堂。这样的祠堂,实际上就等于是座庙,按国人的习惯,被纪念的人,实际上也就慢慢变成神了。

一个活着的人,被人建祠纪念,即所谓生祠,不是没有,但非常罕见。在中国历史上,只有极个别的清官廉吏,才有这个福分。而且,生祠之建,大多是民间行为。在历史上,也就只有西汉的栾布、石庆,东汉的任延、王堂,唐代的狄仁杰和宋代的李谷等区区数人,能有得到这个幸运。即使立了生祠,也不过限于一地而已。

然而,明末的太监首领魏忠贤,却有过92座生祠,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在天启七年(1627)的上半年建的。如果不是皇帝换人了,还不知道会建多少座。崇祯继位之后,各地要求建祠的奏章,还在像雪片一样飞来。这92座生祠,基本上都是各地地方官的主意,即使打着民间的名义,背后的推手也是官儿。

在历史上拍皇帝的马屁,是做官为政的应有之义。当然,下级对上级,也是会拍的,只是拍起来动静只限于官衙之内,断不会搞得惊天动地。动静大的马屁,只能针对皇帝来。这样的马屁,只能是日常行为,不会发展成为一场运动。然而,明朝是个极有特色的朝代,由于制度设计上的原因,朝廷里实际上有俩皇帝,坐着的皇帝是名义上的皇帝,不干事。名义上是伺候笔墨的秉笔太监,实际上皇帝是他在做,人称立皇帝。

明熹宗朱由校的秉笔太监叫魏忠贤,跟朱由校的奶妈客氏是情同夫妻的“对食”(一起吃饭的伴儿),而根本长不大的朱由校,对奶妈的感情,比亲妈亲一万倍。所以,朱由校对魏忠贤,一万个放心,连坐皇帝的样子都不摆,自己一门心思做木匠活儿(这是他的酷爱,据说手艺不错),批奏折的事儿,全托给了这个相貌不错的太监。所以,在天启朝,真正的皇帝,其实就是魏忠贤。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