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在收到又一篇以原生家庭为角度分析公众人物的微信推送后,我取关了公众号列表里最后一个娱乐号。当然,在当下这样做已经丝毫不能阻止“原生家庭”这个词的滥用继续出现在我的视野里了,连微博营销号也煞有介事地引用原生家庭来分析政治人物。
“原生家庭”,这个原本只在心理学,确切来说是心理咨询领域使用的词,正在以几乎势不可挡的速度占领人们的日常领域,从茶余饭后的聊天到娱乐八卦作者笔端。在这些远超必要的使用中,它作为专业词汇所应有的谨慎、使用限制和尚待完善逐渐消失,演化为一个和星座、血型性质相近的标签用词。滥用几乎无可避免。
http://img1.gtimg.com/ninja/1/2016/11/ninja147814496032402.jpg
“原生家庭(family of origin)”原指个体所成长的家庭环境,包括主要养育人(不一定是亲生父母)、兄弟姐妹等,它是个体最初所在的社会单位,通常是亲生或养父母家庭。
于2008年创建的豆瓣“父母皆祸害”小组,在其后不久进入公众视野引起争议的同时,也给当时的大众思想带来了“父母是可批评甚至否定”的新观点。以批判和否定父母为起点,人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汶川地震后心理健康受到重视,心理学和心理咨询快速走入公众视野,人们已经开始萌芽并试图从家本位中割裂出来的独立意识,在众多新词汇中逐渐被“原生家庭”吸引了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