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学科学(1~6年级)课程标准》(2017版)(二)
(2017-06-15 02:40:53)
标签:
杂谈 |
上海交大附中STEM实验中心资深教师彭禹:从变化看课标
此次课程标准的出台教此前2011年版无论从细节上还是从战略高度上、还是对科学教育的认识上都有了明显改变。上海交大附中STEM实验中心的教师彭禹梳理出了此次科学课程标准较往年的八处区别并向我们讲解了其中门道。
宏观方面
在对科学课的宏观把控上,此次课标展现出四个不同点。
其一:此次课标突出了国家对科学教育的本土立场
彭禹介绍,在此前的课标中,课程设计思路的部分都以“依据国际教育”一言作为支撑,但此次的课程设计思路的对应段已变为“遵循国家教育方针、充分考虑小学生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反映国际科学教育最新情况,兼顾我国科学教育现状。”这表明,科学教育真正被重视起来,宏观价值观程度上产生了改变。
其二:对中国版的STEM做出了明确的定义
在此次课表的实施建议部分,第五点明确提及学科关联建议,其中言明对STEM的解释: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与数学(mathemetics)即STEM是一 种以项目学习、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课程组织方式 ,它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有机地融为一体,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从该段落可以明确看出,我国此后的STEM概念强调在于跨学科,项目制学习,以及解决问题这三个特点,将区别于国外强调理工科或者说单科教学也被称为STEM的若干种解释。
其三:强调了与其他学科的链接
在此前的课标中,科学课就是一门学科,言科学课谈的是科学知识,但在此次的课程标准中,不止谈及科学课框架,也言明科学课与其他课程的链接:科学学科与小学其他学科关系密切,科学学科可以为其他科做贡献,其他学科也可以为科学学科做贡献。
科学课与数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科学课需要数学课的数据处理,模型量化等能力,需要语文课中的记录,表述,论文,戏剧演出等能力,需要实践活动中研究性学习等科学方法指导。
其四:删去了“基本要求”的提法
彭禹表示,在往年的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方面,都有基本要求的提法,所谓基本要求实际也是学生能达到的最低标准要求。“这种提法主要是用于普及,所以如果学校要拔高学生的科学教育,或者进行校企合作等特色教育都有足够空间,只要高于基本要求就行,但这次没有这种提法了,校企合作的空间也有一定压缩。”
确实如此,此次课程标准的要求已在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评价方面做出了相当细化的要求和步骤,这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颁发了国家课程,这给公立校外提供各式课程内容服务的企业出了难题。这意味着:教育企业一套课程通吃每个公立校的规模化复制的市场运作现状将被打破,学校完全可以基于这套课程标准开标准化的科学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