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减负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素质教育包括八大方面: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审美艺术、劳动技能、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特长。而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切实落实“减负增效”的关键。
(一)在备课上下功夫。
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在备课上应多研究,多斟酌,多进行教学探索。准备充分,对一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逻辑清晰可见,教学目标明确无误,是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
1、备教材。教师要反复钻研教材和教师用书,把握编者意图,吃透教材的组织结构、重点和难点,对每一章节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做到心中有数,领会教材所需达到的教学目标和素质教育的目的。要做到这些要求,就一定要静心坐下来,去研究,去比较,去联系。
2、备学生。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班的每个学生,课上多观察、多交流;课下多接触、多了解,弄清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兴趣动机,接受能力与个别差异;弄清每个班的整体特点、水平和差异,这样才能“以学定教”和“因材施教”。
3、备教法。教法应是建立在学生学法的基础上,是在结合考虑教材、学生、设备和教师自身的特点基础上,再以教学法的体系中优选出上好一堂课的教学方法。实际上,不管什么方法,都应立足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激发兴趣,努力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接受知识,掌握知识和学法,提高科学素养,减负增效。
(二)在上课中见成效。
备好课并不等于上好课。备课中的主角是教师本身,而上好课的主角是师生双方。上课如演戏,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备课本是剧本。有了好的剧本,好的导演,好的演员,这出戏才演得好。若光有好剧本,导演平庸,演员散慢不用心,这出戏肯定谈不上精彩甚至会演砸。所以,教师一定要在预设的基础上,注重师生、生生间的互动、生成,使课堂教学异彩纷呈。
(三)科学分配时间
上课时若没有完成教学计划就延长一节课时间或教学时数,把完整内容分割开完成,这是不可取的,不符合最优化原则,也加重了学生负担,降低了教学效率和教学的艺术性。所以,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负增效,教师应把握好一堂课的时间结构,优化课堂结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