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五单元歌曲《军民大生产》说课稿

(2014-03-10 15:08:56)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劳动的歌中歌曲《军民大生产》,所选的教材是义务教育音乐教科书七年级上册。

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唱劳动号子《军民大生产》,通过聆听、模唱、创编等要素,学生能够喜欢上我国的民歌劳动号子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歌曲《军民大生产》是根据甘肃东部的打夯号子《推炒面》的曲调填写而成,表现了当年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开荒生产的热烈情景,后被选入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改为现在的五段词,表现开荒、纺线、习武等劳动生活场景,歌曲中富有劳动特色的衬词渲染了歌曲热烈、欢腾的气氛,其具有“一领众和”的劳动号子的特点,节奏坚定有力,表现了边区军民的乐观精神。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接触过一些歌唱方法的学习,对于中国民歌也有一定的了解,还具备一定的演唱水平。学生处于变声期,尤其是男生,指导学生注意嗓音保护,不要喊叫。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分析,我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出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能够体验劳动号子的风格特点,知道劳动号子基本类别,主要形式,特点和作用。

能力目标:演唱《军民大生产》并背唱,演唱时声音要有弹性,一领众和要配合默契,能够表现出歌曲的劳动节奏特点及乐观情绪。记住歌曲作者张寒晖。

情感目标:能对我国民歌中的劳动号子产生兴趣,并喜欢在演唱、聆听中加强对劳动的热爱及对劳动者的尊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和体验劳动号子的风格特点类别形式和特点作用。

难点:用弹性声音演唱歌曲,并能表现歌曲的劳动节奏和情绪。

三、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如何教,教的方法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和学习歌曲,帮助学生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和感受音乐的作用。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识音识词,视觉导入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个别知道军民大生产是首民歌,除此之外他们并不了解这首歌的背景以及它是劳动号子,而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大生产运动时期创作的最杰出的曲子之一,为了让学生对歌曲产生学习兴趣,首先通过设置情境搬琴和朗读一段语言劳动号子引入新课。

 2.感乐感美,情感教学法:音乐重要的是以“审美”为核心,而审美的重要表现形式就是通过一定的情景才能更好的体验表达出来,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从情感唤起到情感深入最后到情感外化。我从欣赏视听《军民大生产》不同的表现形式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结合东方红舞蹈史诗中视频和当时的影像中劳动场面及舞蹈动作,让学生在联系实际平时是如何在家劳动时候的场景,把自己劳动的动作和影像中动作进行有效结合并进行即兴创造,让学生在音乐中舞动起来,更加深刻的理解感受,表现劳动号子的特点,之后再次欣赏视频歌曲从中深化情感体验,最后在迁移中从歌曲精神的探求延伸到音乐文化渊源的追溯,使审美体验升华。

3、记谱记律,学唱法:在教授歌曲时,我运用了教唱、模唱、聆听、自学、学生教唱歌曲等方式,让学生自填歌词模唱学唱方式,从而使学生更好的视听旋律,学唱歌词。

 4、才能展示法:通过不同形式欣赏、演唱,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来演绎歌曲,再把学生的才能展示给大家,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积极性。

5、多媒体展示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形式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获得多种体验。

四、说学法

 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增强学习兴趣达到的学习效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学法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聆听”“欣赏”“学唱”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演唱方式以及歌曲类型。通过听范唱、电脑课件、视频跟唱、对比学唱的方法,使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接触歌曲从而完成能力目标,本节课我主要用了以下的学法指导:

 1、听唱法:音乐要从“听”入手,音乐活动也必须在“听”的基础上进行。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学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放在首位。因此,我让学生从“听”入手逐步培养锻炼他们的各种音乐能力,我设计了让学生听范唱,听不同演唱形式。从而提高听力和对音乐的感知鉴赏能力。

2、对比模唱法: 我运用了教唱旋律学生自填歌词摸唱学唱方式,从而使学生更好的视听旋律,学唱歌曲。   

3、自主创新法:在学会歌曲第一段之后,让天赋好的,学的快的学生当老师教唱2--5段歌词,另外在表现歌曲的时候,让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劳动动作再创造,在老师的引导疏导指导辅导下,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歌曲,达到快乐歌唱、快乐舞蹈、快乐创造的目的。

五、说教学过程: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依据本节教学内容和学生音乐知识的了解情况,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发展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获得一些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根据本节教学内容,为了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我是这样设计教学流程的:

(一)创设情境

1.设置问题:

(1)老师想要移动钢琴,请几位男同学帮忙。(学生尝试)  

(2)我们应该怎样抬,才能把钢琴平稳地抬起来?(学生讨论)

(3)引导学生喊口令“1,2,3”,喊口令的作用是什么?(板书:统一发力)  

(4)要移动步伐,可以喊“1、2,1、2”。(板书作用:统一步伐)

设置意图:这样的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感受人么劳动时要喊着口号并导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劳动号子

2.引入情境,体会号子的情绪作用。

师:有这样一个场面,果园里,大家都忙着采摘苹果,正当大家都有些筋疲力尽的时候,前面有一只小老鼠跑过,后面紧跟着一只猫穷追不舍。老师把它编成了一个“劳动号子”。

前面  有只  老  鼠 , 嘿  哟  嘿  哟 !

后面  有只  猫  啊 , 嘿  哟  嘿  哟 !

同     志   们  啊 , 嘿  哟  嘿  哟 !

加油  采苹  果  啊 , 嘿  哟  嘿  哟 !

(1) 师示范,生尝试。

(2) 师:在辛苦的劳动中,加入丰富的语言和简单的节奏,与单纯的喊“1,2,3”这样的口令相比,这样的口令下劳动的心情怎么样?(板书:调动情绪)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情景的设置并进行语言的练习初步了解语言劳动号子的作用是调动情绪  统一步伐。然后引出再加上旋律就形成了我国的民歌题材的一种--劳动号子

 (二)导入新课:

(1)学唱《军民大生产》,感受 “劳动号子”

(2)欣赏歌曲,歌中所唱的是哪一种劳动场面?

设让计意图:让学生听歌曲范唱,引导学生会听懂得听,这样即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又对歌曲得内容有所了解。

1、欣赏视频《军民大生产》,学生交流。

2、简介歌曲:这首歌曲是依据甘肃著名的打夯号子《推炒面》改编而来,表现了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生产的热烈情景,并被选入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这首歌曲原名为《边区十唱》,有十段歌词,现经过改编成为五段歌词,改名为《军民大生产》。

3、复听,思考歌词内容表现了哪些劳动场景?(开梢林,开荒……)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歌曲。

4、衬词句,“西里里里  察拉拉拉 嗦啰啰啰 太” 讨论作用。

师:哪一句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这些句子加在歌曲里有什么作用?

(1) 讨论作用:这些具有劳动特色的衬词渲染了歌曲热烈、欢腾的气氛。

(2) 按节奏读一读

(3) 加入旋律,唱唱歌谱,

(4) 提示注意升记号,上滑音记号

设计意图:进一步学习歌曲,让学生注意难点。

5、师生合作念第一、二段歌词。 

(1) 师领生齐第一段,引导学生理解号子吆喝声的特点,讲解重音记号。

(2) 交换念歌词,注意第五小节切分音节奏。

(3) 生尝试第二段歌词。

6、学唱第一、二段歌词。师领,生唱衬词部分。再交换。

7、自学后三段歌词。

8、完整唱歌曲《军民大生产》。

9、讨论歌曲的演唱形式:一领众和。引导学生说出演唱形式并真正理解一领众和的这种演唱形式。

(三)、拓展,创编。劳动号子的歌词往往是劳动者在劳动中即兴顺口编出来的,内容多与劳动直接联系。

师:“劳动是生活,生活中的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我们都可以当做音乐的素材来歌唱,请同学思考一下,在你的家庭以及学校生活中有哪些很有意义的事情可以歌唱呀?”

1. 学生分组创编

2. 用《军民大生产》的旋律,唱一唱自己创编的劳动号子歌曲。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学到知识拓展延伸,巩固学习效果并能锻炼学生们创作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四)、小结

 

 

通过学习歌曲体会歌曲的特点讨论总结:

 

 

 

劳动号子

定义

类型

主要形式

特点

作用

 

搬运号子

工程号子

农事号子

船渔号子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让学生加深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并能总结出学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并能知道这节课都有了那些收获。

 总之,本节课以“快乐学习、快乐张扬、快乐创造”为理念,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教师引导、疏导、督导、指导、辅导的作用,尽最大努力发掘学生的主体潜能,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让他们快乐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