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黔之驴行》之六:黄果树瀑(8)

(2022-03-26 17:20:00)
标签:

转载

分类: 书画/摄影/收藏世界

《黔之驴行》之六

 

黄果树瀑(8

 

/    阿蔡

 [转载]《黔之驴行》之六:黄果树瀑(8)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黄果树和徐霞客密不可分。

早在童年时代,阿蔡就听说过黄果树,而且还知道,最早在书中记下黄果树瀑布的,就是旅行家徐霞客。[转载]《黔之驴行》之六:黄果树瀑(8)最早记录黄果树瀑布景观的,是明朝弘治年间的《贵州图经新志》。徐霞客到贵州游历时,是明朝接近衰亡的1638年,习惯称法是崇祯十一年。那年春天,四月二十三日,徐霞客在他的《黔游日记一》中写道:

遥闻水声轰轰,从陇隙北望,忽有水自东北山腋 泻崖而下,捣入重渊,但见其上横白阔数丈,翻空涌雪,而不见其下截,盖为对崖所隔也。

根据他的描写,当代人发现徐霞客记下的,是今天黄果树大瀑布上游一公里处的陡坡塘瀑布。这挂瀑布是黄果树瀑布群落中瀑面最宽的,当代人测量出来,顶宽足足有一百零五米。

对黄果树大瀑布,徐霞客也有一段更详细的描绘,这些上面阿蔡已经介绍了。在黔游日记中,徐霞客对另外的瀑布还有描绘。自他以后,历代文人都写过很多诗文赞颂过大瀑布,清代画家邹一桂还曾绘制过《白水瀑布图》,留存在世上。

今天的黄果树人,为感念徐霞客,在风景区内还塑有徐霞客的纪念像。

黄果树大瀑布的传播,除了徐霞客和一些文人的描绘,还得益于这么两件事。其一谓民国时期,1930年编定的教科书上,有一篇描写黄果树的课文,让读书人都晓得了贵州的黄果树大瀑布。其二是1936年,滇黔公路通车,从云南到贵州、贵州去云南的汽车上,都能看到公路边壮观的大瀑布真貌,人们无不惊叹、啧啧称道,不忙于赶路的车子还专门停下来观赏。于是乎,见过大瀑布的人们口耳相传,大瀑布的美景也随之名扬四方。

黄果树瀑布的名声如此之大,但是它至今也未被评上世界自然遗产,这不能不说是大瀑布的“痛”。

进入新的世纪以来,贵州黔南的荔波,黔东南的云台山,都先后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而名声远远大于这两处的黄果树瀑布,却至今未申报,这又是何故呢?

1992年,黄果树兴致勃勃地要像其他全国著名的景点一样,准备“申遗”了,而且还把考察组请来了,结果事与愿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对黄果树考察之后,留下了一段评语:“黄果树是亚洲最有影响的大瀑布,但同时人工痕迹太重,生态环境太差,建议暂缓申报世界遗产”——人家说的是大实话,话糙理不糙呀。

是的,“黄果树”是得反省了。联合国派来的专家桑塞尔、卢卡斯在黄果树呆了三天。在座谈会上,他们对黄果树申遗所作的大量工作和努力作了肯定,尤其是对景点的科学价值、美学价值以及喀斯特演变的重要例证的存在,对大瀑布、水帘洞、天然盆景园、天星洞、银链坠潭瀑布、水上石林等景点,更是看得十分高兴,不时露出笑容和伸出大拇指。但是,当车过半边街时,两位专家都叫停车,下来不停地拍照。通过翻译,人们了解到他们说的是:景区过多的修建人为建筑是不对的。

这不对之处,包括黄果树发电站,包括在建的电站培训中心,包括溶洞的灯要安装隐蔽,不用“彩灯”。

而半边街是最大的软肋。[转载]《黔之驴行》之六:黄果树瀑(8)黄果树大瀑布飞溅而弥漫的水珠、水沫和雾露,使得它的一侧山坡,终日笼罩在朦朦胧胧的湿重雾气之中,以至这边半山坡上的植物一年四季绿茵茵、鲜亮亮的,看去十分诱人,亦成了黄果树的一景。相反,对着大瀑布的这半边山坡,既不会受到弥散而来的水雾水气的影响,更是眺望黄果树瀑布的最佳位置之一。周围团团转的老乡,就到这里来摆摊设点,出售米粉、面条、包子、李子和各式的乡间小吃。特别是1982年,黄果树正式设立景区,修建了旅游观赏小道,公共厕所,宾馆设施,收取两角钱一张的门票。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越来越多,老乡们干脆就在这一最佳观瀑点修建起一幢幢饭馆、面铺、旅舍、茶馆、摄影点,逐渐逐渐形成了一条街。由于所有的建筑都修在这半边,人们自然而然把这条喧嚣、热闹、零乱、嘈杂、卫生条件也差的街子,称作“半边街”。

桑塞尔、卢卡斯两位专家,显然也对这条天天要路过的“半边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拍下不少照片。到了北京之后,他们实话实说,提出了“暂缓申报”的建议。这给热切期待着申报遗产的黄果树人不啻是当头浇了一桶冷水。

冷静下来想想,人家也是在为黄果树大瀑布着想,[转载]《黔之驴行》之六:黄果树瀑(8)因为照规定,每处景点只能申报一次,若被“世界自然遗产联盟”的21个常务理事国否定,便永远不能再申报了。

有什么办法呢,贵州省建设厅和国家建设部,只得撤回准备了好久的申报材料。争取治理好了环境再申报。这件事,不能不说是黄果树大瀑布的“痛”。这一痛,就痛了很多年。这个疼痛不知何时能够消失?

 

 

201510

 

[转载]《黔之驴行》之六:黄果树瀑(8)

栈道长长,流水弯弯


[转载]《黔之驴行》之六:黄果树瀑(8)

人工盆景与天然盆景的互为融合

[转载]《黔之驴行》之六:黄果树瀑(8)

不息的白水河


[转载]《黔之驴行》之六:黄果树瀑(8)

空灵的天星桥


[转载]《黔之驴行》之六:黄果树瀑(8)

雄浑的大瀑布


[转载]《黔之驴行》之六:黄果树瀑(8)

川流不息的人群进入了水帘洞


[转载]《黔之驴行》之六:黄果树瀑(8)

水帘洞内彩灯熠熠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