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们忙碌于我们身边 ——关注校园保洁人员
(2013-12-15 19:49:57)是他们忙碌于我们身边
有这样一个身影一直忙碌在我们身边,淡然从容,专注于工作,服务于我们左右。
冬日清晨,寒风瑟瑟,是他们拿着扫帚在清洁校园的每一条道路;上课时段,四处静悄,是他们拖着大包的垃圾走出宿舍楼、教学楼;夜晚时分,四处都是归巢的人儿,唯有他们还在奔忙于各个教室,清理学生们留下的垃圾,还有那人声喧嚣过后留下的点滴气息。
他们就是校园保洁人员,默默陪伴在我们身边的人群。
校园保洁人员要求为年龄在35至55岁之间的身体健康、有基本劳动能力的人员。记者采访了解,我校保洁人员大多为四十多岁的中年女性,大部分是生活在校园周边的的村民,少部分为下岗再就业的工人。他们的工作分区不同,如:公用教学楼区、校园道路、宿舍楼等等,但是他们的工作同样辛苦,每天需要工作7小时,做的都是最脏最累的工作,可是月收入仅为1500元,仅仅满足最低生活水平标准。
为了生存,我需要这份工作
王阿姨今年41岁,是天津床单厂的下岗工人,2005年来到我校开始了保洁工作,至今已经8年多了,主要负责公用教学楼的保洁工作。
当记者问及平时工作最辛苦的情况是什么时,王阿姨有些激动地说:“就是有些学生很不讲理,男生女生都有,有时我们干着活,他们就是不配合,例如上课时间我们打扫卫生间,一般都用垃圾筒把门堵上,我们跟学生说我们在做卫生,现在不能进,他们还一定要进去,硬是把桶拉开,说话态度也不好。”王阿姨表示,学生这样的态度非常影响她们的心情,学生的不配合也会严重影响她们的工作质量。王阿姨说:“学生有时乱扔垃圾,告诉他们离开时带走扔到垃圾桶,可是他们就像没听见似的,想扔哪就扔哪。你们不知道,我们做这个工作有多不容易,我们平时也有检查,忙了好几个小时,可是如果有一个学生乱扔垃圾,我们没看见,检查的人就会认为我们不干活,我们也很生气。”
理解到王阿姨如此辛苦,记者问继续道王阿姨有没有什么新的工作的计划,她如是说道:“没什么期望了,就是继续把这份工作做下去。一开始我也嫌这份工作脏、累,觉得自己干不了,但是也没什么可以选择的了,四十多岁下岗,除了干这类工作,其他的我们想干,单位也不会要的。坚持着干呗,到现在,这么长时间也习惯了。我孩子还小,还在上学,做保洁工资虽然少,但多少也能给家里增加些收入,让家里富裕点,再苦再累,也得活不是?我们这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岁数,这份工作再不合心意,我也得干着,这是就是为了生存。”
“为了生存”王阿姨的四个字掷地有声。
在家闲着,还不如工作
时阿姨今年51岁,大南河村人,2005年来到师大做保洁,现在负责26号男生宿舍楼的保洁工作。
当记者表明来意,时阿姨便立刻打开了话匣子。她说:“我在这儿干了那么多年了,从来没有见过26号楼那么乱的。他们把垃圾扔的哪儿都是,每天能从26号楼弄出十四、五袋垃圾,你说这还是学生吗?喝完酒一箱箱的瓶子扔那儿,抽完烟,烟头儿扔的哪里都是,还有吃的包装袋儿,尤其是5、6层楼,现在一天干的活儿顶原来三天。”记者继续问道:“那遇到这种情况,您是怎么解决的呢?”“我们也和学生们说过,看到他们那么做就制止一下,原来的学生还会听,不知道现在这届的孩子是不是还有逆反心理,不吃软也不吃硬,跟他们说‘受累’、‘麻烦’他们也不听,跟他们着急,他们还差点跟我们起冲突,没办法还得接着干。我觉着学院得多加强教育,他们自己也得住这儿,怎么自己就不在意呢。”时阿姨的语气越来越急切。
时阿姨说:“我在这做保洁一个月也就1500元,我也不缺这份钱,就是孩子都大了,工作了、结婚了,我自己在家呆着也没什么事,就想着出来干点活儿,有点事儿干,也能锻炼个身体,忙着也有人说说话。但是现在也是觉得有点累了,工资我都没什么想法了,就是希望能有个公休,现在六日都是上午上半天,连倒休都没有,遇到事情请假都难。”
采访中,时阿姨多次表示,她出来工作本来就是想找个事情干,工作中有些不高兴的事儿,自己也能想得到,只是遇到的这些问题多次反映,却根本没有人来解决,就像是自己胡乱抱怨,心里就有些着急了。
通过一系列采访,记者还了解到了关于男保洁人员的情况。相关工作人员说道:“我校现在还是有男保洁人员的,不过人数并不多。之前我校有几个男保洁员没干多久就陆陆续续地走了,一方面是因为保洁工作工资不高,另一方面是因为有些工作男保洁人员做起来不方便,他们自己做着不舒服,学校后勤也更愿意选择女保洁人员。”
此外,记者还采访了一部分学生,向他们了解了他们对校园保洁人员的了解和真实看法,他们纷纷表示理解校园保洁人员的辛苦,很感谢他们,但是对他们并没有特别关注过。
经过一番采访,我想我们亟需针对在校学生对保洁人员的态度进行深刻反思。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们几乎日日与校园保洁人员相处,但是我们之中又有几个人注意过他们,并且和他们有过交流呢?在宿舍楼、教学楼或者食堂,我们多少次与他们擦肩而过,我们分明知道他们为我们做了什么,但是我们却是习惯性的“无动于衷”,我们与校园中的保洁人员似乎永远都只是路人。冠冕堂皇的话人人都会说,恻隐之心很多人也都有,但是有行动的却是少之又少。
近日,在各个社交网络中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是关于校园保洁人员如何辛苦、生活如何不易的,并且号召我们注意环境卫生,力所能及地减轻保洁人员的辛苦。这段内容的真假我们无从考证,但是文字中流露出的校园保洁人员的辛苦我们却是可以想到、看到的真实。其他大道理暂且不论,“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说法当代大学生总该明白。对于保洁人员或者更多曾经为我们默默奉献的人们,当代大学生应该避免止于怜悯和同情,学会尊重与感恩。
事实上,保洁人员们并不需要怜悯与同情,他们只是在用辛勤的劳动获得应有的回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不同的只是社会分工。在这之间只有真诚的体谅与尊重才能做到真正的和谐,保洁人员需要的恰是这样的体谅和尊重,而于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还有尊重他们的人格。这份尊重不仅要体现在态度,还要体现在行动。
学会发现身边的人情味,学会尊重、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当代大学生理应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