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年级传统文化《买椟还珠》教学设计

(2014-09-25 09:28:33)
分类: 精品案例

买椟还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借助书下解释和课后文意读懂课文。

联系现实,探究寓意。

教学重点:

了解《韩非子》,并了解本文《买椟还珠》的寓意,了解课文讲解给我们的做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对寓言故事与现实联系的了解。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学习吟诵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体会到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大家还记得吗?让我们一起来吟诵《诗经》中的《硕鼠》和《黄鸟》吧!

二、指导自学,提出自学要求。

1、刚才大家朗诵的真熟练,真有感情。为了奖励大家,我们现在先看一段动画片。播放视频《买椟还珠》。

放动画,然后让同学回答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有个卖珠宝的商人,为了让自己的珠宝卖的更好。他用名贵的木兰为珠宝做了一个匣子,并用桂、椒两种香气熏染,用珠玉宝石在盒子上镶缀,用玫瑰石来装饰,用翠鸟的毛衬托。有一个郑国人去珠宝店看见了却只买走了装宝珠的盒子,却把里面的宝珠还给了珠宝商。(奥,原来是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2、刚才我们看到的这则寓言故事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短文《买椟还珠》。请大家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板书。(齐读课题)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文言文,今天老师就来看看同学们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学会《买椟还珠》这篇短文。

3、这篇短文选自《韩非子》,他是我们国家的另一部历史著作,课件出示《韩非子》的相关资料。

4、出示课文,学生自己读课文,请划分节奏停顿。(课件出示)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散读——学生代表朗读(请朗读最好的同学,读出古文感觉来)——全班齐读等形式。

5、读熟课文,借助书下注解,理解文意.

现在有哪个同学可以试着把这篇寓言试着解释一下,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呢。(同学解释的真不错!)

全文意思是:楚国有一个专门卖珠宝的商人去齐国卖珠宝,为了让珠宝畅销,特地用名贵的木料制作了一个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用桂椒香料将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商人。

三、全班交流,理解文章内容。

1、既然大家都对这篇寓言故事有所了解了,我们找同学起来评价一下,故事中的两个人物。对他们进行点评一下。(嗯,同学们说的真棒。同学的思维很敏捷,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老师的理解。)

楚人:为了让自己的珠宝卖的更好,把珠宝的盒子装饰的什么精致,过分的注重外表,使得外部装饰的价值要超过珠宝的价值,从而来提高商品的价格。谋取暴利。

郑国人:郑人的眼睛只盯着那只精美的盒子,结果却丢掉了真正有价值的宝珠。

争辩:同学们支持楚国人的做法还是反对呢?(反对,说一下理由。)卖珠的商人为了显示珍珠更有价值,做了超值“包装”结果是喧宾夺主,反而淹没了珍珠的价值。

2、理解:郑人为什么会“买椟还珠”呢?

那个郑国人的眼睛只盯着那只精美的盒子,结果却丢掉了真正有价值的宝珠。可见,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次,否则就会像这位“买椟还珠”的郑人那样做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的傻事来。

3、通过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生交流后引导归纳:

(1)做事不要主次不分,不能舍本逐末,本末倒置。也不能盲目的追求奢侈品。

(2)看问题要重实质 ,不要只看表面。

(3)要提高鉴别力,不要贻笑大方。

(4)商品不仅要注重质量,还要善于包装。

……

(根据回答板书:要主次分明 注重本质等 

4、小小的故事蕴含着古代先哲大大的人生智慧,再来读一读这则智慧的结晶。

四、编写一幕简单的课本剧,加深理解。

小组内编排,然后展演。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看看现在的社会有没有延续“买椟还珠”的传奇呢?同学们有没有起来说一下的?(同学们真棒,同学们的观察太敏锐了。)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刚刚过去的中秋节的月饼包装,大家看着美不美啊,(生:美,漂亮),可是同学们知道吗,他们美丽的包装里里面装的月饼有的竟然是用冬瓜做的馅子,而却卖的很贵,大家说这种做法是不是属于买椟还珠呢?(属于)。

现在的我们浸泡在奢侈品世界宣扬畅快的享受生活,你们觉得现在人越来越多的追求奢侈品,这种现象好不好好呢?(生:不好)师:对,我,们不能光涂有鲜亮的外表,要多读书学习知识充实自己。大家说对不对?早在2200多年前,韩非就以生动的“买椟还珠”之故事对奢侈生活做出了形象的描述,看来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就已经对社会的奢侈化做出了评判,《韩非子》一书是不是值得我们大家都去阅读呢?(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像《韩非子》这样的书有很多,像《淮南子》《战国策》等等大家可以在课余时间从从各种途径阅读与了解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有节奏有韵律的读一下《买椟还珠》这篇寓言故事。在朗朗的读书中我们下课。

 

 

wu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教科研计划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