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年级传统文化第一课

(2014-09-18 10:36:32)
标签:

教育

分类: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学科

传统文化 

年级

主备人

李莉 

使用人

李莉 

课题

第一课、《论语》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了解孔子的“仁”的基本意义

3.掌握文中出现的常用虚词和实词 

4.引导学生阅读、背诵《论语》的有关章节 5.对判断句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

教学

重难点

   1.孔子的思想 

2.仁的意思的解读

教学

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

教具

多媒体 

一、课文导入

二、写作背景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为宋国贵族,后迁居鲁国。 

三、《论语》简介  儒家六艺:诗、书、礼、易、乐、春秋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乐后来失传了)四、课文讲解  (一)先请一位学生朗读引言  (二)让学生照书下注解,标好字音,默读课文,提醒注意句读 (三)全班朗读,纠正字音和句读。(四)讲解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3页

 七、活动广角:第4页

 八、成长阶梯:第4页 

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学

反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