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昆铁路(19)密马龙5号桥
(2014-04-21 00:03:18)
标签:
宏伟深远的战略决策卓文化 |
分类: 成昆铁路之世界风云 |
密马龙位于渔坝村至禄丰火车站之间,在成昆铁路上属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站,但地处小站成都方向的密马龙5号桥,以“最高桥墩55米”成为全线最高的桥梁而名噪一时。
1965年4月,西南铁路建设指挥部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铁道兵一师一团一连来完成,这是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以“登高英雄杨连弟”来命名的英雄连队。杨连弟是全军、全国著名的大英雄,他在解放战争的修桥筑路中成绩卓著,在后来参加抗美援朝的战斗中英勇献身。为表彰杨连第的功绩,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一级英雄”称号,他生前所在连被命名为“杨连第连”。
但是,要完成被誉为“成昆铁路第一高桥梁――密马龙5号桥”的建设任务,困难不少。一是连队的战士大部分都是来自平原地区,对云南的地理环境不了解和不熟悉;其次是一个月前连队刚刚进行整编,再加上老战士退伍复员,新战士对施工作业都还不掌握,畏难情绪严重。
密马龙5号桥,最高的桥墩达55米,英雄连的干部战士都还是第一次遇到。大家都清楚,当年登高英雄杨连弟抢修的陇海铁路8号桥的桥墩也才45米。面对艰巨的任务,不少新战士就悄悄说开了:“从半空中掉下来,准得摔成肉酱。”“一抬头连帽子都望掉了,咋个爬上去施工作业呀!”
面对困难,连队指导员就利用各种形式进行思想引导:人要登高,思想必须首先登高。他通过和大家广泛讨论抢修成昆铁路的伟大使命,激发了干部战士的革命情怀,鼓起了他们的干劲。
随后,干部战士们把一封封决心书交到连队党支部。战士们都说:“当年英雄杨连弟为解放全中国,义无反顾地登上了45米高的陇海铁路8号桥,今天,我们为了响应党的号召,听从祖国的召唤,为了加强三线建设,一定要点上55米高的密马龙5号桥,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光荣任务。”
各班争着挑重担、当尖刀、打头阵。登高修桥的战斗打响了,一班担负了最艰巨的立钢塔架的任务,他们边干边学,在施工作业中练,在工作之余也练,练臂力,练平衡,练胆量。班长杨玉贵不但言传身教,而且还处处带头,一马当先。新战士胡兴达手上磨起了泡,仍然“轻伤不下火线”。
还有一次,一个四川新兵正用水枪保养桥墩。架子上弄得到处都是水。那个四川新兵在换位置的时候,脚一滑,掉了下来。杨老兵此时下到离地面五米的地方,听到四川兵的叫声,抬头看见四川兵掉下来的身影,赶紧用手托了他一下。四川兵借力抱住毛杆扎成的脚手架,命算是保住了。四川兵得救了。杨鋆却被砸得坠落下去,落地时手骨折断,造成杨老兵以后一只手比另一只要短,留下一个“老短”的外号。
时间一天天过去,功夫不负有心人,密马龙5号桥的桥墩也一米一米地增高,运送混凝土的杆塔也随着一节一节往上窜。战士们说:“这虽然不是同敌人进行浴血奋战,但同样也是严峻的考验”
到桥墩长到30米高时,一个新战士在作业时看到云彩在空中飘荡,钢塔架也似乎摇摇晃晃,整个人都好像晕晕乎乎的。但他和战友们还是克服困难,并写下一首表现革命乐观主义的诗歌:“头上白云飞,脚下河水滚;抬头看远方,山移铁桥稳。”
在 “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的思想鼓舞下,杨连弟英雄连的干部战士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终于把“八一”军旗插上55米高的密马龙5号桥墩上,圆满完成了建设成昆铁路全线第一高桥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