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陈述:今天下午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班级里的两个孩子竟然没上英语课,逃课了。这两个孩子都是平时父母花时间很少的孩子。其中G是家里的大宝,孩子很聪明,思维也很活跃,课堂上回答问题还算积极,但由于父母关心较少,孩子越来越脱离班集体,孩子为了吸引班级同学的注意,经常做些恶作剧,比如故意说一些脏话,或者故意捣乱,班干说他他也满不在乎,每次身上都是脏兮兮的等等。而H则是主动性不强的孩子,学习也没有什么动力,磨叽是他最大的特点。他曾经问妈妈,你希望我考多少分,妈妈遵循现在社会很多人的教育原则,告诉他,:孩子,妈妈不要你考多少分,你只要尽力就好了。而这在他看来可能是妈妈反正觉得我压力已经够大的了,努力不努力一个样,不努力他们也不知道,于是写作业拖,读书拖,拖到最后一般就是不了了之。这次的逃课是偶然中的必然。
当我听到孩子逃课的消息第一时间找到了孩子,两个人低着头一声不吭。拉着他们来到办公室,本打算对他们一阵暴批,让他们知道这件事情是多么严重,可是转念一想,我这样粗暴的批评他们一通后真的有效果吗?孩子们真正逃课的原因还敢说吗?如果以后再有类似的情况,那又该怎样去解决这样的问题呢?是不是就该更严厉地批评就解决了呢?当一个个问题袭来的时候,我陷入了思考,一个三年级的孩子为什么会出现逃学的情况呢?
我先平息住自己内心的怒火,用看似轻柔低缓的语气轻声的问到:孩子,为什么要缺席上课呢?我把逃课换成了缺席,是想给他们也压压气。一开始两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愿说话。于是我又问了一句,不上课是因为听不懂还是老师厉害,结果两个人都异口同声地说:真的听不懂。看到他们开口,我接下去问:是谁提议不去上课的呢?这时候两个人互相推诿,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并不看他们的争论,平静地告诉他们,你们俩如果一直争论,那就说明你们俩共同商定,我不是警察,也不想清楚你们到底是谁提议不上课,那就说明是你们两人的主意,给你们五分钟的时间,如实的把情况说一说。结果五分钟到了,两个人还是说不清。但我差不多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以前有提议不上课基本上是在体育课,由于比较热,孩子偷懒,一般都是G提议的,但今天英语课这个情况从H支支吾吾中了解到是他先提出的。
了解完情况以后,根据两人的情况和动机,我知道这次的逃课一定要杀鸡儆猴,以一儆百,坚决扼杀逃课的种子。于是我决定喊孩子的父母过来,让孩子知道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不是他能解决,也不是老师和他们就能解决,不仅要喊家长,而且还要得到大队部看他们的认错态度和表现才决定他们能不能继续上课。我先和大队部做好“结子”,然后只等孩子的父母到来。孩子的父母来了后,自然问其原因,看得出来,两个孩子对家长还是惧怕的,特别是G,虽然平时他的爸爸妈妈很少关心他,但他对父母还是很有感情的,知道父母也是为他操劳才没有多少时间陪他的。等他们的父母了解到孩子逃课的原因自然是一顿狠批,我看火候已到,便一个一个喊来,问他解决的方法。首先来的是G和他的妈妈,G低头不语,我也不急着催,他一字一句的说不在逃课,多问老师,求得原谅后,我开始说话,和他一起制定好规则,不过我还顺势加了一项,爸爸妈妈再忙,每天都要花半小时陪孩子。H也是低头不语,等到最后终于蹦出话语,说出了自己的决心,制定好自己要遵守的准则。待这一切都准备就毕,我说:既然你们已经诚恳的表示自己愿意改正,但我现在也不能决定就让你们去上课,因为你们是自己放弃不上课的,如果想再上课,必须要取得英语老师的原谅,还要到大队部解释清楚,你们看?于是两个孩子表达了自己去大队部解释,而且自己去取得老师的原谅。事情到了这里还没结束,在他们去过大队部和英语老师那里后,我让两个孩子写了逃课以后的感受,放在我这里,给他们一次机会,如果再有下次,那我们一起去校长室说清楚。
逃课的事情就这样结束,孩子们经过这次处理,相信再也不敢逃课。但震慑不是目的,目的还是希望孩子能健康快乐成长。我让家长回去再做做孩子的工作,和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关注孩子,从陪伴孩子开始。如果我们的家长能及时发现孩子学习中的不足,及时的让他来和老师沟通,这种事情能发生吗?如果家长能及时的孩子了解,让他知道认真复习准备,孩子还会这样听不懂吗?事情的出现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我们作为父母,不是单单给孩子提供米饭,住宿,他们还是我们的孩子,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愿我们的家长能多给孩子一点时间,一点陪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