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现状调查报告
(2013-11-25 12:58:10)
标签:
教育文化 |
分类: 调查报告 |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现状调查报告
汉滨区江南小学
一、调查目的
新课标指出:“学生阅读是学生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能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拓宽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化品位。同时,新课标还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扎实地搞好阅读教学才能使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为了掌握学生阅读能力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到有的放失,我对我校五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调查时间
2013年10月10日
三、调查内容
从读书兴趣、读书种类、读书方式、读书习惯、读书方法、阅读量、图书来源、阅读收获、课外阅读时间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
四、调查方法及对象
从我校五年级4个班中,抽取100名学生,集中书面答卷。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调查问卷。
五、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学生问卷全部收回,我对所有问卷进行逐题审阅,从统计的数据来看,学生阅读量小、阅读方法单一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现从下面几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阅读量少是制约阅读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普遍有阅读习惯,但是,阅读时间少,缺乏有效的阅读。《新课标》要求五、六年级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大部分学生都不能达到课标要求的阅读总量。阅读量少必然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够,语言词汇的积累不丰富
2.学生读书比较随意,阅读效率不高。教师往往只注重引导学生去阅读、理解文章的涵义,而忽略教给学生完成这些学习任务所需要的方法,或者课堂上对于学生阅读方法的掌握、迁移、运用,缺少训练的时间和空间。所以学生在阅读中对文章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领悟文章体现的情感。
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1.创造条件,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有阅读的内部动力。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的向学生介绍名作家及其代表作,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更多的去了解有关知识。
2.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阅览室的功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3.科学指导,有效阅读。很多学生看书时不求甚解,只重情节,不知道从书本中吸取养分。因此,教师要进行科学的方法指导,使学生的阅读更有效。在具体的阅读方法上,要求学生注意积累名词佳句,让学生读有所悟,阅读能力就能提高很快。教师要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记下思维的灵感留下阅读的痕迹。如: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做好标注,进行积累、摘抄,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教给学生学会合理使用工具书;讲授精读、泛读、浏览、速度等几种常用的阅读方法。
总之,阅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指导,强化训练,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确保课题目标的顺利达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