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2018-01-16 01:45:02)
分类: 游记摄影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据悉,西递(旧称西溪、西川),位于安徽省黟县,距屯溪54公里,距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距黟县县城8公里。和宏村一样,也是皖南古村落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点之一。因村边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递送邮件的驿站,故而得名“西递”。素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世界文化遗产地、明清古民居博物馆、桃花源里人家、古民居建筑的艺术宝库等美誉.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船型的村落结构:西递村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这座将近千年历史的古村落,依船形而建,村中鳞次栉比的建筑群,酷似一间间船舱,昔日村头高大的乔木和13座牌楼,好比船上的桅杆和风帆,周围连绵起伏的山峦,宛如大海的波涛,而村前上百亩良田和月湖簇拥着的村子,恰似一艘远航的巨轮停泊在宁静的港湾,空中俯瞰,犹如欣赏一件船型结构的艺术品。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辉煌的历史和保存完好的古迹:据史料记载,西递是一个以宗族血缘为纽带的胡氏聚居地。西递胡氏有两大系,其中一支胡姓是正统胡氏,另外一支胡姓则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后裔,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西递,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后人所称的“明经胡”,因此有“真李假胡”之说。故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间,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架桥、铺路,将故里建设得非常气派舒适、富丽堂皇。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时间洗礼、风雨的侵袭,虽大部分古建筑已毁,但至今全村还有14-19世纪祠堂3幢、牌坊1座(胡文光牌坊”,俗称“西递牌楼”)、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建筑224幢(其中124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来虽有修缮,但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

孝悌传家根本,诗书经世文章。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浓厚的文化底蕴:西递村有很多充满书生意气的老楹联:“事无不可对心意,人生处事儒谦言”、“寿本乎仁乐生于智,勤能补拙俭可养廉” “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为报本”、“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等对联,教人如何经商、做人,如何忠、孝、礼、义,明清时期的西递人,是大部分古徽州人都是读着、看着这些楹联做人、处事、经商、做官的。因此出了许多达官显贵、商贾富户。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胡文光出任江西万载县知县到清道光六年(1826年),这261年间胡氏家族就出了130多名官吏,数位商人、文人,且大多数是儒官、儒商。可谓人才辈出,足见古代村民们刻苦攻读、求取功名、任职全国各地为官的成就显赫。这些有着家训意味的楹联,可称是至理名言,对今天仍有很多益处。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精湛的艺术精华:西递有99条高墙深巷,粉墙黛瓦马头墙的古徽派建筑错落有致。纵观那些富丽宅院、精巧的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石雕门框、漏窗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的楼台亭阁、人物戏文,及精美的木雕,绚丽的彩绘、璧画,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且“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据悉是国内古民居建筑群所罕见,堪为徽派古民居建筑艺术之典范。古徽州之砖、木、石雕堪称“三绝”,体现古代西递人才杰出和辉煌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院所对的住宅大门两侧墙上各嵌有一个石雕漏窗,松石图竹梅图,雕工精湛,高雅别致。西园这种比较看重庭院设计的布局在西递这样的乡间并不多见.价值10万美元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西递古民居内大都设有"天井",这是徽派建筑的一大特色。天井的设置,一般三间屋在厅前,四合屋在厅中,起到采光、通气诸功用。因过去徽商巨贾为了藏富防盗之需,其住宅大都建有高大封闭的屋墙,很少向外开窗。设置天井,把大自然融入屋中,使"天人合一",足不出户,也可见天日。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商人以积聚为本,总怕财源外流,造就天井,可"四水归堂",即四方之财如房顶上的雨水,汇集于天井内,不至于外流他家,俗称"肥水不外流"。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绣楼是大夫第主人利用正屋旁侧隙地,建起的一座临街阁楼,俗称"小姐绣楼"。飞檐翘角的绣楼,建筑别致,玲珑典雅。楼额木刻分别为清进士祝世禄手书"山市"和清代本邑书法家汪恩道隶书"桃花源里人家",其中"源"字书写时,有意移一点于"厂"头上,益显整体美;尤其是"人"字,活脱脱像一位倾躯伸臂迎接小姐彩球的后生。楼下的小门户比正屋墙体缩进一大步,与主人自书石刻门额"作退一步想"相映照,耐人寻味,果真是"进也风流,退也潇洒"。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2017年11月16日上午,我们漫步在这块具有将近千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神奇土地上,扑面而来的是那浓郁的古文化气息,那些精湛的艺术“画面”、错落有致的徽派古建筑风格,至今历历在目。这个闻名天下的古村落,如磁铁一般吸引着八方游客纷至沓来,让不少游客陶醉其中,留连忘返。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探秘”明清古村落(西递)——徽州行(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