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邂逅古猗园

(2017-07-14 07:05:58)
标签:

转载

分类: 美图欣赏
原文地址:邂逅古猗园作者:眼镜先生

   邂逅古猗园,完全是偶然。一般说来,我要去某处游览,都是先有目标,后做计划,进而实施。而我来到古猗园之前,完全不知道位于嘉定的南翔古镇上有这么一处清幽之所在。

[转载]邂逅古猗园[转载]邂逅古猗园
      步入园内,迎面是一片清静幽雅的世界。曲径通幽处,美景扑面来;漫步画景中,思绪随风开。

[转载]邂逅古猗园[转载]邂逅古猗园
    建于明嘉靖年间的这方古园,取绿竹猗猗之意而名猗园。由当时嘉定竹刻家朱三松精心设计,以“十亩之园”的规模,遍植绿竹于园内,筑亭台楼阁,并刻千姿百态之竹景,处处生动典雅。清乾隆11年拓充重茸后更名古猗园。

[转载]邂逅古猗园[转载]邂逅古猗园
    循着园区内的幽静小道一路走去,映入眼帘的除了风格各异的亭台楼阁、泛起涟漪的龟山湖,就是一片片高低不平的竹林。竹林是古猗园的特色,分布在园区的竹子有近60种,有紫竹、宽叶竹、孝顺竹、观音竹、凤尾竹等竹子。

[转载]邂逅古猗园[转载]邂逅古猗园
    几经扩建的古猗园,面积达146亩,按不同景观划分为逸野堂、戏鹅池、松鹤园、青清园、鸳鸯湖、南翔壁6个景区,各具独到精巧的艺术构思,散发着特有的古朴素雅、清淡洗练的风貌。

[转载]邂逅古猗园[转载]邂逅古猗园
     行走期间,冷不丁看到一树的梅花,岁首冲寒而开,嫩黄色的花儿有的绽放、有的含苞,花色艳而不俗,枯树枝上绿叶还不见踪迹,唯有这些梅花无视于寒冬的残酷,嬉戏在枝头欢娱着属于它们的季节。曾有诗赞美其:蕊破黄金分外香。落霜雪飞过后,梅花依然能傲骨芬芳,灿烂满树,品格高贵,使人观赏之际心旷神怡,心生怜惜,实在是可歌可颂,可咏可叹。

[转载]邂逅古猗园[转载]邂逅古猗园
   戏鹅池畔白鹤亭、一泓湖水似镜明;轩塔厅阁映松荷,鹤寿竹梅配松龄。千年经幢人叫绝,梅花厅前馨香飘;碧荷古塔相辉映,松园白鹤引颈啸。以猗猗绿竹、幽静曲水、典雅的明代建筑、韵味隽永的楹联诗词及优美的花石小路等五大特色闻名于世的古猗园,集江南苏杭园林特色于一身,被誉为上海这颗明珠上的绿宝石

[转载]邂逅古猗园[转载]邂逅古猗园
     鸳鸯湖面明如镜,柳荫桥望亭水间;阁台错落山水连,曲香廊尽有茗轩。对于古猗园的优美景致,前人写道:“清秋时节名园胜,芳草对奇花,亭台阁榭,砖甍碧瓦,相映参差。曲栏杆外,游人划艇,歌笑声哗,含蕾秋菊,苍松翠柏,高树归鸦。”我想,这当是对古猗园的贴切描绘了。

[转载]邂逅古猗园[转载]邂逅古猗园
    青清园内竹猗猗,翠霭楼前风静谧;古镇得名有传奇,白鹤南翔留照壁。相传距今一千五百年前的梁代天鉴年间,有人在此挖土发现一白色巨石,此后有对白鹤飞来栖于石上,因德齐和尚在此建寺,白鹤南飞一去不返,后人怀念白鹤而将寺名更为白鹤南翔寺,南翔古镇由此得名。

[转载]邂逅古猗园[转载]邂逅古猗园
    挺拔的竹竿与绿色的竹叶,在冬日下焕发出勃勃生机,使厚重衣服包裹下的心怀为萧瑟中的冬之绿而振奋,似乎看到了严寒后的春天希望。

[转载]邂逅古猗园[转载]邂逅古猗园
    园区出口处,一副松鹤嬉戏图吸引了我,仔细观赏发现精工细编、栩栩如生的松鹤竟然是用竹子编刻的。而古猗园里的竹刻文化,正是嘉定竹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缩版。

[转载]邂逅古猗园[转载]邂逅古猗园
     浏连于古猗园如诗的画境中,怀念着那一去不返的南翔白鹤,羡慕着生活在古镇上可天天来此园内享受美景的人们,暗自庆幸此次沪上之行的意外收获。其实,古猗园已经静静地在这里等候我许多年了,只是此前我不知道而已。

[转载]邂逅古猗园[转载]邂逅古猗园

[转载]邂逅古猗园[转载]邂逅古猗园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