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寻找老厦门 -- 从浮屿到思北路口,城市的变迁与逝去的记忆

(2014-09-23 01:34:06)
标签:

转载

浮屿的范围在思明北路与厦禾路交汇处的十字路口一带,现在多称“思北路口”。浮屿对于老厦门人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跟“海口(hai3-khau3)”,“钟楼脚(tsing-lau2-ka)”一样,是厦门人常常挂在嘴边的地名。它用闽南语念起来很好听,也很顺口,叫做phu2-su6。

 

浮屿,顾名思义是“浮在水面的小岛”。你或许会问,浮屿那一带明明都是陆地,为什么叫“浮屿”呢?其实在50年前,筼筜湖还是个港湾,南到现在的厦禾路,北到狐尾山、仙岳山脚,筼筜湾的海水沿着凤屿、莲坂,一直流到江头(原称“港头”,后方言谐化),其面积比五缘湾还大。以前禾山(今湖里)的人要来厦门,都要泛舟而来。那时候厦禾路的北面就是汪洋大海。因此,位于厦禾路西端的浮屿,在50年前是十分接近海的地方。而在一百多年前,那里真的就是一块与陆地分离的小岛。后因修建码头、寺庙,才和陆地连为一体。

[转载]寻找老厦门 <wbr>-- <wbr>从浮屿到思北路口,城市的变迁与逝去的记忆

清道光十九年厦门岛地图

早年的浮屿已是厦门最繁忙的水陆联运港口,明末清初还发展成对外贸易口岸。“打索埕”、“夹舨寮”等街巷名称就可看出浮屿一带是厦门旧时造船相关行业的聚集地。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为了方便交通以及耕作需要,浮屿北边的筼筜港开始筑堤围垦造田。因此有了湖滨西路,也叫西堤。40年来,不断的填海造地,使得筼筜湖的水域面积越来越小,筼筜湖周边陆地的面积越来越大。浮屿也就从前线退到了中心。

 

浮屿是近代厦门城市建设的起点:1920年始建的开元路,以提督路头(今钻石海岸一带)为起点,经过竹仔街、土地公祖、万寿宫、夹舨寮最后到浮屿角,是厦门的第一条马路。1921年始建的厦禾路,第一期工程是由浮屿角至龙船河(今二市)。1927年思明北路开始修筑,从浮屿角到瓮菜河(今思明电影院一带)。厦门的几条主干道在浮屿交汇,使得浮屿成为了市区交通的枢纽点。民国时期厦门厦禾汽车公司市区行车的6条路线中有5条线路经过浮屿角(《厦门交通志》),可见浮屿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转载]寻找老厦门 <wbr>-- <wbr>从浮屿到思北路口,城市的变迁与逝去的记忆
民国时期的浮屿已是一番热闹的景象

[转载]寻找老厦门 <wbr>-- <wbr>从浮屿到思北路口,城市的变迁与逝去的记忆
文革时期的浮屿角上街头宣传队在演出

[转载]寻找老厦门 <wbr>-- <wbr>从浮屿到思北路口,城市的变迁与逝去的记忆
90年代的浮屿

今天的浮屿仍然是老市区中的热闹所在。浮屿角上高楼林立,车水马龙:香港广场、源通大厦、银行中心占据了十字路口的三个角;中间的三角地带有一片不大不小的临时绿地。高楼后面紧挨着就是一排排的骑楼,骑楼背后藏匿着深深巷陌。因此,浮屿现在也是厦门新旧城区的分界点之一。而这些高楼所在的地方曾经也是漂亮的骑楼。若你90年代或以前在厦门生活过,你会记得浮屿原先是另外一番韵味。

 [转载]寻找老厦门 <wbr>-- <wbr>从浮屿到思北路口,城市的变迁与逝去的记忆
今日浮屿角

 

思北路口西侧的源通大厦,曾经是浮屿角上的地标性建筑“开明戏院”。开明戏院1931年开业。主楼高6层,裙楼高4层。戏院有座位668个,与思明戏院(思明电影院)一样,是厦门电影娱乐的老字号。浮屿角中间的三角绿地原先也有一座建筑物,最早叫“消闲别墅”,功能类似现在的洗浴中心加茶室,这座4层楼高的大厦是民国时期厦门最大的休闲场所。当然,解放以后洗浴中心跟茶室消失了,此栋大楼又先后做为厦门市图书馆、厦门第二百货公司商场、厦门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的用地。

 [转载]寻找老厦门 <wbr>-- <wbr>从浮屿到思北路口,城市的变迁与逝去的记忆

开明戏院旧影

思北路口东侧的香港广场,曾经也是一排整齐的骑楼。香港广场的后方有一个现在显得简陋的思北公交停车场,在上世纪80、90年代是厦门的近郊汽车站,去岛外如杏林、灌口等地的公交车都是从这里发车,记得90年代初从曾营到浮屿的车票仅要4毛钱。思北车站是很多岛外人来厦门市区的第一站。

 

对于浮屿的感情不仅仅是厦门的老人,作为一个在厦门长大的80后,相信许多同龄人跟我一样,对浮屿有着很深的情感:曾经坐落于浮屿三角地带的厦门市少儿图书馆是儿童的天堂。小朋友不仅可以去那里淘书,楼下更有许多玩具和文具店,还有小摊上的美食可以吃。后来,厦门的第一间特香鸡与特香包也都开在浮屿。刚开业时好多人排队买特香包的情景我仍然记忆犹新,而特香鸡让我接触到了所谓的洋快餐。时过境迁,浮屿角四周的店铺虽然不见少,但已经历过数次更替。特香鸡敌不过肯德基早已消失在大家的视野。而特香包仍然在第四市场,但是随着更多的品牌糕饼店进驻厦门,他的客源被分流了不少。

 
[转载]寻找老厦门 <wbr>-- <wbr>从浮屿到思北路口,城市的变迁与逝去的记忆
1993年浮屿特香鸡初营业的广告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厦门展开了旧城改造的序幕,浮屿一带由于其良好的商业价值被开发商所追捧。可惜当时的旧城改造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历史人文价值。不少有价值的建筑草草的被定为危房而拆除:浮屿路口上那三排极具厦门特色的骑楼不见了,两侧变成了商品房,巨型的高层建筑跟周围细腻的骑楼显得不相协调。消闲别墅的平面投影,变成了一块临时的绿地。绿地那一角有两块并不起眼的花岗岩,如今已经被前方密密麻麻的指示牌与越长越高的花圃所遮掩。下面的那块刻着“浮屿”二字,似乎是老浮屿的化身,淹没在了城市发展的步伐当中。

[转载]寻找老厦门 <wbr>-- <wbr>从浮屿到思北路口,城市的变迁与逝去的记忆
刻有浮屿二字的花岗岩

 

在普通话通行的年代,“浮屿”这个富有厦门特色的地名,因为普通话念起来比较拗口,逐渐被“思北路口”取代。厦门的90后以及新厦门人知道“浮屿”或者听得懂“phu2-su6”的人已经不多了——若不是有“浮屿大同鸭肉粥”,知道浮屿的人恐怕更少。

 

浮屿角虽然变了很多,但是浮屿周边尚存的老市区仍然延续着许多人对厦门的情感。虽然“浮屿”这个称呼用的比以前少了,但是我相信浮屿这个地名会继续延续下去。因为浮屿不仅仅是个地名,更是一份记忆,一份情感,它承载了厚重的闽南地理和人文,即见证了厦门的发展,也是今日厦门的根基。


本文闽南语拼音使用国际音标注音。声调为:1 阴平、2 阳平、3 上声、5 阴去、6 阳去。
本文发表于《乐卡汇》2013年4月刊,题为“浮屿不仅仅是一个符号”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