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儿生活习惯家长问卷调研报告(二)

(2014-05-06 13:39:59)
标签:

育儿

分类: 问卷调查及报告

  幼儿生活习惯家长问卷调研报告(二)

一、问题提出
      习惯是指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种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的不容易改变的活动倾向,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高层次的自觉行为。幼儿生活习惯是指在幼儿生活方面所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方式。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人类的习惯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习惯养的好,终身受其福,反之,则终身受其害。”《幼儿园纲要》中也指出:幼儿园教育的任务是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而幼儿文明的生活习惯是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幼儿创造力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未来一代新人应具备的素质。“二期课改”的理念更让教育者意识到;尊重幼儿发展需要,培养幼儿自觉养成文明生活习惯,不仅是适应幼儿当前的需要,更是为幼儿的持续发展与未来生活奠定基础。
      但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父母、爷爷、奶奶背着或抱着健康结实的孩子上幼儿园;在家里四个大人轮流充当“保姆”,穿衣、洗脸、洗手,一切都照顾得周周全全。吃鱼吃虾更是挑净刺,剥去壳,亲自送到孩子的口中,造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局面。我们着急,急在如何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与生活习惯,即良好的生活处理能力(包括饮食、睡眠、穿脱能力等);急在如何让家长也参与到我们的教育行列中来,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帮助我们深入地了解一些问题:
 二、问卷调查
    小班家长调查问卷汇总表() 
    班级  小三班  20人   小一班  10人     小二班 10人说明:表格内为人数统计,并将统计的结果作思考和分析(表格附后)

三、调查内容分析
     通过本次调查问卷,我们发现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有了更科学的认识,并达成了共识,认为幼儿期对孩子习惯的培养是很重要的。 拥有良好的行为与生活习惯,对孩子来说会终生受益。实践证明:一个没有良好行为习惯,不会生活的人,也就不会学习、不会工作。对人有礼貌、谦让、节约,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穿衣、吃饭、喝水这些在成人看来再简单不过的生活内容,却构成了幼儿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的点点滴滴。所以,良好行为与生活习惯的养成,需要从幼儿时期就进行培养,需要幼儿教师、家长密切配合倾注温情、付出心血。同时,家长们也意识到自身的素质的提高也很重要,因为,孩子模仿的能力极强,有一个良好的文明习惯的环境及家长们的榜样作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更是孩子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基础。社会上提倡的“七不规范”,尊老爱幼的良好风气则是人文素质的具体体现,我们应自觉遵守。

当然,在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问题一、有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中总是要父母喂着吃饭,在进餐的过程中,幼儿有挑食现象,经常洒落饭菜,饭后餐具有时还不能放在固定的地方,原因归纳如下:
     1.由于是独生子女,家中过分溺爱孩子,特别是爷爷奶奶,经常喂孩子吃饭,使孩子缺少独立进餐的机会。
     2.孩子喜欢吃零食,父母对孩子的饮食结构不重视,忽略主食。
     3.孩子习惯吃汤泡饭,甚至是水泡饭。
    现在,孩子已经基本能独立用餐,但还不能很好的掌握吃饭的方式,这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培养。一方面,我们会继续巩固孩子良好的用餐习惯的意识,在反复强调的过程中,逐渐让孩子们自觉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当然,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在家也让孩子能独立用餐,并且知道吃好饭要把碗具放在固定的地方,并鼓励家长能创设这方面的条件,培养孩子的用餐习惯。 1.提供丰富的饭菜,
     措施:
     1.提供丰富的饭菜,让孩子不挑食、不偏食:
     挑食和偏食是许多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而且形成固定的口味以后,长大成人也难再适应多样化的膳食。孩子的口味是受环境的影响形成的,再加上学龄前儿童的 "受暗示性"强,所以,大人在饮食上的习惯和言行对孩子有很大影响,如果大人挑剔食物或在孩子面前讲这不好吃那没滋味,孩子也会先入为主,不爱吃这些食物了。孩子挑食,家长百依百顺,这样就助长了孩子偏食的毛病。应该让孩子吃得"杂"些,以米、面、谷类为主食,以鱼、肉、蛋、奶、蔬菜、水果等为辅食。比如,开始吃胡萝卜、芹菜,孩于往往不爱吃,可以用这些蔬菜做饺子馅,将不爱吃的蔬菜、豆制品烹调时多变花样,使其色、香、味俱全,以避免孩子挑食、偏食,同时每天要制定代量食谱,将幼儿需要的营养量分配到幼儿的饮食中,吃饭时要给幼儿一次分得少一点,勤给吃完的孩子添饭,鼓励没吃完的孩子快吃、多吃,才能保证每个孩子每餐摄取足够的营养。
     2.不娇惯孩子:
      现在的独生子女受到家长的宠爱这是很自然的,但在吃的习惯上不要听任孩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比如,不论什么时候,孩子想吃东西就给他吃,孩于喜欢什么食品就给他吃什么,吃饭的时候,好像在"求"孩子吃饭,百依百顺,姑息迁就,甚至使孩子感到可以用"那我就不好好吃饭"的手段来"要挟"家长。这在饮食习惯上娇惯孩子的做法,便孩子的不良习惯得以形成且难以改正。
     3.为孩子树立好的学习榜样:
     幼儿园的孩子来自不同家庭,由于各自所处的环境不同,吃饭的万式万法也不一样,有的孩子在家娇生惯养,不会自己吃饭,全靠大人一口一口地喂;有的不能安静地坐下来吃饭,一边玩一边吃等等。由于孩子的模仿性强,因此,对于初入园的孩子,可以将录制的一些如:小朋友自己正确使用餐具,独立吃饭的录像片播放给幼儿观看,也可以在园内选拔一些做得好的小朋友进行表演,组织幼儿观看为其提供模仿的榜样。教师也及时地给予讲解引导,慢慢地使幼儿养成专心、独立吃饭的好习惯。
      问题二、有的孩子不愿自己穿脱衣服,个别幼儿有攀比现象。
     原因:
     1.个别家长的消费观念不科学,喜欢穿名牌、用名牌,并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这种意识。
    2.家长习惯包办代替,使幼儿的自理能力得不到提高。
措施:
    1.告诉孩子穿衣的目的首先是为了御寒和遮体,其次才是为了美观。在穿衣问题上,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孩子有正确的消费观点,不要让孩子产生攀比心理,否则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2.家长能教给孩子正确的穿衣方法,鼓励孩子自己尝试。
     问题三、如何指导孩子收拾和整理玩具?
     孩子随意摆放物品的原因:
     1. 家长忽略了这方面的要求。
     2. 家中没有给孩子准备合适的储物箱。
     3. 家长本身在这方面不注意。
     措施:
     1. 用废旧的皮鞋箱、牛奶盒做成一个个收纳箱,比较小巧的箱子放一些小
玩具,便于孩子搬动取放。
     2. 家中设置一个玩具角,给她一定独立的空间,养成自己整理的习惯。
     3. 在储物箱上贴上标记,将玩具进行分类。
     4. 家长能注意自身的行为,并为孩子创设整洁卫生的家庭环境。
        问题四、幼儿与同伴交往中容易发生争执,以自我为中心。
       原因:
      1. 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
      2. 独生子女的共性与弱点,缺少同龄的玩伴。
      措施:
     1. 用文学作品对幼儿进行品德、情感方面的教育,养成关心他人、有爱心与同情心的个性品质。
     2. 家园共同配合,教育幼儿礼貌谦让。
     四、思考
     通过本次调查,使我认识到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与生活习惯需要家园同步进行,另外,社会大环境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教师与家长双方共同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1. 放心放手,给孩子营造一个锻炼的机会。
2. 目标一致,给孩子提供一个平衡的环境。
3. 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一个模仿的榜样。
4. 持之以恒,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城关镇中心幼儿园:兰苗

                                2014年3月20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