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姥姥与贾母究竟谁大?

(2013-05-24 12:48:04)
分类: 红楼解惑

刘姥姥逛大观园时,自称“我今年75岁”,贾母说“比我大好几岁呢”,但是两年后,贾母却做起“八旬大寿”来,又过两年,贾母去世“享年83岁”。读者对这些有悖常理的描述,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只要了解刘姥姥和贾母的生活原型,这类文本语言上的“矛盾”便迎刃而解。恩师古洞秦人早已考定,贾母原型即曹寅之母孙氏,孙氏生于1631年,死于1706年,享年七十五岁。而刘姥姥原型即康熙七皇子胤佑(1680-1729)。现实中的这两个人,年龄关系上存在三点出奇的巧合。

刘姥姥(胤佑)其实只活到49岁,他自称“我今年75岁”,乃作者虚设的一个诞辰,时间设指1755年,为胤佑75岁诞辰,而这年恰恰是孙氏逝世49周年,也就是说,孙氏的冥寿正是胤佑的阳寿,皆为49岁。对比阳寿,孙氏比胤佑大26岁,但假如在1729年胤佑离世那年,二者亡灵在阴曹地府相遇,谈到年龄大小问题,孙氏的冥寿是23岁,而胤佑的阳寿是49岁,这样对比,则胤佑反而比孙氏大26岁,贾母所说“比我大好几岁呢”,正是这样对比的结果。作者正是依据现实中人这组巧合的年龄数据,巧妙安排贾母与刘姥姥这段对话的。

     现实中的孙氏只活75岁,然而第七十一回“因今岁八月初三日乃贾母八旬之庆”作何解释?我们注意到该回文字背后充满悲凉气氛,联想到宝钗过生日贾母要宝钗点戏,宝钗点的居然是《西游记》,隐含“驾鹤西归”之意。第六十二回又说“过了灯节,就是老太太和宝姐姐,他们娘儿两个遇得巧”。至此,聪明的读者应该悟出:贾母的“庆生”活动充满死亡气息,其实写的是祭祀活动,“生日”实为忌日,且贾母“庆生”总与薛宝钗(曹顒)相关联,作者如此用笔,意欲如何?笔者断定这个“八旬之庆”,大有文章。

    “八旬之庆”,其实指贾母逝世“八周年”庆典之日,孙氏死于1706年,至1715年初,正好死亡八年(虚龄),那年正值继曹寅假死之后,曹顒假死京城之年,假死亦即再生。曹寅将这两件“往生”之事揉合在一起写,才“炮制”出这个令读者头痛的“八旬之庆”。即便作者用笔如烟云,还是有学者识破机关,推算出贾母死亡时只有75岁,符合孙氏真实的享年岁数。

然而,后四十回迷局再现。第一百一十回白纸黑字写着:“听见贾母喉间略一响动,脸变笑容,竟是去了,享年八十三岁”。这是否意味续书人未尊重原著脉络,或不知贾母原型是谁呢?当然不是,这段话明写贾母,实言曹寅真实的享年八十三岁,且看这段隐语究竟说什么。原来说的是:【亭见家母,后见天哥(康熙)。已享栋,脸变笑容,竟是去了,享年八十三岁。】

《红楼梦》变化无穷的春秋史笔,无不令人惊叹,然古今能识破语中机杼者,又有几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