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分类: 教学教案 |
教学内容:课本67、6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激发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极限思想。
教学重点:利用圆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等分圆教具。
学具准备:分成十六等分、十二等分的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
http://s7/middle/5d42b1bat96a85860d726&690
提问:小狗的最大活动范围是什么?
引出圆面积的概念: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
2.我们以前都学过什么图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圆的面积能不能也用这种方法推导出计算公式?
3.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圆面积计算)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圆面积公式推导。
(1)动手实验。
a:学生把附页1的两个圆剪下来拼一拼(同桌合作)
b:派代表展示
(2)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很惊奇的发现:圆转化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引导提问:a:这个图形哪里不像平行四边形呢?(边不是线段)
接着,教师展示:把圆割拼成一个近似于长方形的图形。
问:圆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相等)
(3)分析圆与长方形的关系
要求小组讨论:看拼成的长方形与圆有什么联系?你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出示提示:a: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b:指出长和宽(用彩笔标出长和宽)
c: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周长、半径有什么关系?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引导学生说出因为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然后教师按其汇报板书:)
所以:圆的面积
师:计算圆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半径)
2.
在练习本上算一算。指名汇报。
3.教学例1
出示例题: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1)
(先求出半径再求面积)
(2)
强调:r2表示r×r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十六1-3题
1、第1题
2、第2题
(1)认真读题,弄清题意。
(2)独立列式计算,指名板演。
3、第3题
(1)说一说你的解题思路。
(2)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自己运用了什么方法,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六 第5题。
板书设计:
圆的面积
因为
所以 圆的面积=周长的一半×半径
S
《圆面积计算》说课材料
一、教材简析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基本性质、变换、位置关系的过程,掌握圆的基本性质。
圆的面积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的基础。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通过直观演示,把圆分割成若干等份,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然后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而且还能应用公式进行有关圆的面积计算。
根据上述要求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利用圆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本课教学,我采用直观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等方法,充分运用教具的辅助教学,由圆转化为近似的长方形,总结出圆的面积公式,并能在实际中加以运用。借助教具效果,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及教法说明
圆的面积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圆柱体,圆锥体等知识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要求是:
课堂教学程序设计
本节课分四个环节来设计教学。
第一个环节:复习导入新课
第二个环节:新授
归纳得到圆的面积。(公式略)
本过程目的是教给学生由圆转化为近似长方形的方法,并初步感知圆的形状变了,但面积并没有变。在拼组的过程中,经过学生的空间想象,他们在大脑中已经形成了由圆转化成长方形的图像,这时显示将圆等分32份后拼成的近似于长方形的图像,会使学生在视觉上得到证实,他们的思维结果是正确的:将圆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但面积始终是不变的。运用教具显示由圆到近似长方形的图像的变换过程,揭示出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的科学美,并充分体现构图美和动态美的特点,它能刺激学生,强化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探求知识奥秘的欲望,有助于解除学生视听疲劳,提高学习效率。教具的辅助教学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达到了预想的教学目的。
第四个环节:小结
回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及极限思想,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圆面积计算教学反思
本节课共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情境导入、动手操作、探索新知、巩固练习。四个环节环环相扣,情境引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分析、观察和概括的能力,在对比总结的过程中进一步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1、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本节课也有几点不足之处:
在学生动手操作中,课本附页1中圆有点小,加大了学生操作的难度,也使剪拼的时间过长,影响后面的教学过程。
2、在探索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没有给学生足够的自由探索思考的空间,不敢放手,学生始终在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操作思考,过分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能使学生充分的理解“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
3、在学生拼好图形时,应让学生到台前展示,说明自己是如何剪如何拼的,这样要好过教师的大包大揽。
4、教师板书了草不够规范,这样会影响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