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姓氏大全(z)
(2013-07-03 08:27:25)
标签:
百家姓书籍陈明远、汪宗虎编中国姓氏大全中国姓氏大全(z)文化 |
分类: 中国姓氏大全 |
中国姓氏大全(z)
陈明远、汪宗虎编
Z
哉():现代罕见姓。《中国姓氏集》和《新编千家姓》皆收。
栽():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宰《百家姓》收,分布较广。春秋时鲁有宰予,明代有宰应文。来源:⑴周代卿士栽孔的后代;⑵周代太宰(掌管王家内外事物的官)的后代,以官为氏。
宰父():《百家姓》收,现代极罕见。春秋时有孔子弟子宰父黑,为此姓之始。
在():罕见姓,现代北京、成都有。晋代有在育,官汝南太守。
再():较罕见姓,南北皆有
载():罕见姓、成都有。明代有载君用,清代有载大昌。来源:⑴春秋时有载国(在今河南开封县东北),子孙以国为氏;⑵周文王之子聃季载的后代。
咱():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昝():《百家姓》收,分布较广。金代有昝坚,唐代有昝商,明代有昝如心。初见于《姓苑》,为历史上蜀地(今四川)姓氏。一说为北魏比卢氏所改。
攒():历史上的姓氏。古代有攒城(在今河南修武县西北),以地名为氏。
赞():较罕见姓。来源:⑴历史上有赞礼郎,掌管祀典赞导,以官为氏;⑵相马赞君的后代;⑶历史上南诏国(今云南一带)姓氏,如判官赞卫即是。
暂():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鄼():历史上的姓氏。来源:⑴秦代有鄼县,(一处在今河南永城鄼县乡,另一处在今湖北光化县一带),以地名为氏;⑵历史上南诏国姓氏,如鄼咙。
瓒():历史上的姓氏,出自赞氏,因事加玉为瓒氏。
脏():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一说即“臧”姓。
臧(zāng):《百家姓》收(不念zàng),分布较广。春秋时鲁国有臧僖伯,东汉有臧旻,明代有臧懋循。春秋时鲁孝公之子驱,字子臧,其孙以祖父字为氏。
臧会():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鲁国大夫昭伯的唐弟臧会之后
臧马():历史上的复姓。匈奴王雕延年投降汉朝,汉武帝封其为臧马候,子孙以封邑为氏。
臧孙():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鲁有臧孙辰,臧孙许。春秋时鲁孝公之子封于臧地,其后自称为孙氏。
臧文():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鲁国执政臧文仲(即臧孙辰)的后代。
藏():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遭():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糟():罕见姓,现代北京有。明代有糟士奇。
枣():罕见姓南北皆有。三国时有枣祈,东晋有枣据。此姓出自棘氏,为春秋时卫国大夫棘子成之后,因避难改姓枣。
早():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清代末年云南有早乐东。亦作“皂”。
藻():罕见姓,现代北京、武汉有。南北朝时有藻重。
灶():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造():罕见姓,现代成都、北京有。元代有造敏。来源:⑴传说为古代善御者造父的后代;⑵历史上西羌族姓氏,如造头即是。
则():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汉代有则长。
择():罕见姓,现代北京、成都、武汉有。
泽():较罕见姓,分布较广。来源:⑴居于泽者,以所居地为姓;⑵古有泽州,辖境相当于今山西南部沁水一带,以地为姓。
责():罕见姓,《中国姓氏集》和《新编千家姓》皆收。
迮(zé):南方又音zuò。罕见姓,现代上海、沈阳有。明代迮绍原,清代有迮云龙。历史上此姓与笮氏通。
笮(zé):南方又音zuó。罕见姓,东汉三国之际有笮融。来源:⑴太湖西南有笮岭山,居于山侧者以为姓;⑵历史上四川有笮夷族,后以笮为姓。
曾():《百家姓》收,分布很广。春秋时鲁有曾参,宋代有曾公亮,清代有曾霆枚。此氏出自姒姓。夏呆国王少康封小儿子曲列于鄫(在今山东苍山西北),公元前569年 为莒国所灭,鄫太子巫在鲁国做官,去邑旁为曾氏。
鄫():历史上的姓氏,夏王少康之后,以国为氏。祥见“曾”条。
增():历史上罕见姓,分布较广。现代仍有。
缯(zēng):又音céng,历史上的姓氏西汉时有缯贺。古缯国,在今河南方城一带,后人以国为氏姓。
甑():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查(zhā):《百家姓》收(不念chá),分布较广。五代时南唐有查文徽,清代有查嗣庭。
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扎():较罕见姓,但南北皆有。
札():《中国姓氏集》和《新编千家姓》皆收。
闸():现代姓氏,南北皆有。
乍():罕见姓,现代北京、武汉有。
栅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斋():《新编千家姓》收。
宅():现代罕见姓,南北皆有。
翟():《百家姓》收,分布很广。春秋时魏有翟璜,唐代有翟良。周代有哉族,一说即为狄族,后人以族名为姓。
窄():罕见姓。现代北京、沈阳有。初见于《姓苑》。
债():罕见姓,现代沈阳有。
祭(zhài):较罕见姓(不念jì),南北皆有。东汉有祭遵。古祭国,一作 ,原为周王朝畿内之国,后东迁至进河南郑州东北。始封之君为周公子祭伯,亦称祭公,子孙以国为氏。
祭公():历史上的复姓,周代公子祭公之后。祥见“祭”条。
砦():现代罕见姓。一说与寨姓同。
寨():《新编千家姓》收。
占(zhāan):较罕见姓(不念zhàn),南北皆有。春秋时齐国大夫、陈公子完的裔孙书,字子占,后代以其字为姓。
占尹():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齐有尹德、占尹应坚。周朝主管占卜之官称为占尹,世代为此官者,子孙以官为氏。
旃():罕见姓,现代北京、沈阳有。为乙旃氏所改。
毡():罕见姓,现代沈阳有。明代有毡求。
粘():较罕见姓(不念nian),南北皆有。明代有粘鹏。为金代女贞族粘合氏和元代粘罕氏所改。
粘哥():亦作“粘葛”或“粘合”。历史上女贞族姓氏。
粘割():历史上女贞族姓氏。金代有粘割贞。
粘葛():一说即“粘哥”。历史上女贞族姓氏。金代有粘葛奴申。
粘合():一说即“粘哥”。历史上女贞族姓氏。元代有粘合重山。
沾():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詹():《百家姓》收,分布较广。春秋时有詹嘉,战国时有詹何,唐代有詹必胜,明代有詹希原,近代有詹天佑。来源:⑴相传古帝虞舜封黄帝之后得詹者(“詹”同“瞻”,即受尊敬)为詹氏;⑵周宣王的吱子封为詹侯,子孙以封邑为氏。
詹伯():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郑国詹伯的后代。
詹葛():即“瞻葛”氏。
瞻():罕见姓,南北皆有。《庄子》记载有瞻子,元代有瞻思(大食国人)。来源:⑴为瞻葛氏所改;⑵元代大思国人瞻思之后。
瞻葛():亦作“詹葛”,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宋有大夫瞻葛祁。来源:⑴相传为有熊氏之后;⑵虞舜封黄帝之后于詹,后由詹移至葛,因有葛氏、詹氏。参见“詹”条。
鱣():历史上的罕见姓,相传为黄帝臣子鱣先的后代。
斩():较罕见姓,南北皆有。为渐氏所改。
展():较罕见姓,分布较广。春秋时鲁有展庄叔,明代有展迪。来源:⑴相传帝喾高辛氏时有展上公,为此姓之始;⑵春秋时鲁孝公之子子展的后代;⑶为北魏代北地区辗迟氏所改。
展兴():历史上的复姓。古代莒国之后。
崭():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辗迟():北魏代北地区姓氏,后改姓为展氏。
战():较罕见姓,分布较广。东汉有战競,五代时有战贻庆,明代有战正。来源:⑴周代毕战之后;⑵主战阵之官以官为氏。
栈():较罕见姓,三国时魏有栈潜。
佔():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绽():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湛():《百家姓》收,现不多见,但南北皆有。春秋时有湛阪,晋代有湛方生,唐代有湛贲,明代有湛若水。此姓以地为氏。
湛卢():历史上的复姓。古代有宝剑名湛卢,相传为春秋时欧冶子在湛卢山(今福建松溪县南)所铸,后代以此为姓。
张():《百家姓》收,分布较广,人数极多。西汉有张良,唐代有张九龄,明代有张羽。来源:⑴相传张、王、李、赵四大姓皆为黄帝所赐,黄帝子少昊的第五个儿子挥被赐姓张;⑵春秋时晋国有解张,为张侯,晋国张姓始此;⑶三国时蜀赐龙佑那为张氏;⑷三国时魏国张辽本姓聂,后改姓张。
章():《百家姓》收,分布较广,人数极多。秦代有章邯,宋代有章惇,清代有章大来,近代有章炳鳞。来源:⑴周代有鄣国(在今山东诸城,一说在平阴县),建国始君为齐国吕尚的支系子孙,公元前664年为齐国所灭,子孙去邑旁为章氏;⑵元代章卿孙,原姓刘,幼年为章氏抚养,因姓章。
章仇(qiú):历史上的复姓,隋代有章仇太翼,唐代有章仇兼琼。秦代将领章邯,投降项羽后,被封为雍王,子孙居仇山,姓章仇氏.
章商():历史上的复姓,相传为夏禹臣子章商的后代。
傽():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彰():罕见姓,南北皆有。汉代有彰章。
长儿():历史上的复姓,晋代有长儿鲁。
长孙():罕见复姓,现代上海、沈阳有。汉代有长孙顺,唐代有长孙无忌。北魏孝文帝因拓跋为皇族之长,故改为长孙氏。
仉():《百家姓》收,南北皆有。孟子母为仉氏,南朝梁四公子之一姓仉,明代有仉经。来源:⑴即“掌”氏;⑵为春秋时鲁国大夫黨氏之后,字讹为仉。
仉督《百家姓》收,现代无此复姓。一说“仉”与“督”为二姓。
掌():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晋代有掌同,宋代有掌禹锡。春秋时鲁国大夫黨氏之后,因读音讹变为掌。
黨(zhǎng):不念dǎng。为周王朝公族之后。春秋时鲁国有大夫黨氏,明代有休宁知县黨还醇,清代有户部侍郎黨崇雅。周代同姓诸侯的后代,与党氏为二姓。
丈():《中国姓氏集》收。
钊():罕见姓,南北皆有。明代有钊剑佩。来源:⑴周康王名钊,其子孙以其名为氏;⑵为金氏所改。
招():较罕见姓,分布较广。汉代有招猛,清代有招子庸。来源:⑴周代陈侯放于越,其子孙以祖父字为姓;⑵春秋时晋国步招的后代。
昭():罕见姓,现代成都、北京有。战国时有昭奚恤。来源:⑴相传为夏禹臣子昭明之后;⑵春秋时楚国同族有昭、屈、景三姓。
昭明():历史上的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昭涉():历史上的复姓,西汉初有昭涉掉尾。
爪():《新编千家姓》收。
找():罕见姓,现代上海有。
炤():见《集韵》。一说同“照”姓。
兆():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明代有兆元享,初见于《姓苑》。
赵():《百家姓》收,分布较广人数极多。春秋时晋有赵盾,西汉有赵婴其,宋代有赵匡胤,清代有赵尔丰。来源:⑴相传赵父曾为周穆王驾车西巡狩猎,徐偃王谋反时,助周穆王大败徐偃王,因赐赵父以赵城,遂有赵氏;⑵历史上少数民族亦有赵氏,如汉代赵安稽(匈奴人),唐代有赵曳夫(南蛮人),五代时有赵国珍,牂柯(今贵州、广西和云南东南部一带)酋长的后裔。
赵阳():历史上的复姓。周代卫国公子赵阳的后代。
召(zhào):又音shào。见前。又为傣族的姓氏。
召伯(zhàobó):又音shàobó。见前。
照():罕见姓,南北皆有。传说为后照之后。
肇():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战国时赵有肇贾,为此姓之始。清代爱新觉罗氏后人亦有以肇为姓者。
():历史上的姓氏。汉代有洛阳令 贾,为此姓之始。清代有 宠。
哲():罕见姓,南北皆有。初见于《姓苑》。
辄():历史上的姓氏。汉代有辄终古。周代卫公辄的后代一作“耴”,见《集韵》。
者():罕见姓,南北皆有。明代有者继荣(云南人)。来源:⑴为睹姓所改;⑵云南苗族姓氏。
者舌():北魏时,历史上西域者舌国人来中国,留者以国为氏。
赭():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柘():罕见姓,现代北京、成都有。春秋时有柘稽,汉代有柘温舒。周代楚国大夫以地名为氏。
贞():罕见姓,现代上海、武汉有。来源:⑴贞即“ ”,以邑为氏;⑵周代楚国公子贞的后代;⑶历史上百济国(在今朝鲜)八姓之一。
珍():罕见姓,现代北京、成都有。
针():罕见姓,但南北皆有。明代有针惠,为鍼氏所改。
祯():《中国姓氏集》收。
真():较罕见姓,分布较广。汉代有玄菟,宋代有真德秀,明代有真宪时。来源:⑴相传为大禹佐臣真窥的后代;⑵南宋真德秀本姓慎,为避宋孝宗赵眘(古字“眘”与“慎”通)之名讳,改姓真;⑶历史上百济国(在今朝鲜)八姓之一。
真郭():又作“真鄂”,历史上的复姓。唐代有真郭待封。
甄():《百家姓》收,分布较广。西汉有甄丰,北周有甄鸾,明代有甄谊。来源:⑴传说古代东夷族首领皋陶氏的二儿子名仲甄,其后有甄氏;⑵相传古帝舜陶甄(做瓦器)于河滨,其后以甄为氏;⑶为北魏郁都甄氏所改。
斟():极罕见姓,汉代有斟尚。来源:⑴传说为夏禹之后;⑵曹姓之后有斟氏。
斟戈():历史上的复姓,初见于《姓苑》。一说即 “斟灌”氏。
斟灌():历史上的复姓。斟灌,夏代同姓诸侯国,子孙以国为氏。
斟寻():历史上的复姓,斟寻,夏代同姓诸侯国,子孙以国为氏。
鍼巫():历史上的复姓,周代鲁国大夫有鍼巫氏。
斟尹():即“箴尹”氏。
箴():历史上的姓氏。相传黄帝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箴姓为其一。春秋时卫有大夫箴庄子,主管箴规(规谏劝戒)之官,子孙以官为氏。
箴尹():历史上的复姓。周代楚国答复箴尹克黄的后代。
溱():溱水,在今河南。以水名为姓。
榛():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枕():罕见姓,现代武汉有。指枕为姓。类似的还有被氏、绣氏、等。
轸():极罕见姓。来源:⑴相传轩辕氏(即黄帝)造车,车后横木为轸,因赐姓轸氏;⑵春秋时有轸国,子孙以国为氏。
阵();《中国姓氏集》和《新编千家姓》皆收。
振():较罕见姓,分布较广。宋代有振记。初见于《姓苑》。
镇():较罕见姓,分布较广。《姓苑》及《万姓统谱》皆收。
为镇东、镇西、镇南、镇北将军的后代。
震():罕见姓,现代成都、武汉有。
争():极罕见姓,《印薮记载》有争不识、争同。争,古国名,亦作“ ”,以国为氏。
征():较罕见姓,南北皆有。宋代有征集。来源:⑴传说汉代有仙人征伯侨,为此姓之始;⑵王莽命大司马严龙和廉丹征伐匈奴,皆赐姓征。
铮():《新编千家姓》收。
徵():又音zhǐ。简体字通作“征”。但“征”和“徵”出处不同,分为二姓。孔子母为徵在,三国时吴有徵崇。来源:⑴古赢姓秦国之后;⑵三国时吴国徵崇本姓李,因避乱改姓徵。
整():历史上的罕见姓,现代仍有。来源:⑴春秋时晋国曲沃侯后代有整氏;⑵殷商王整甲的后代。
正():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春秋时鲁有正常,汉代有正锦,元代有正鉴。来源:⑴周代宋国正考父的后代;⑵《穆天子传》有正公郊父,正公为官名因以为姓。
正令():历史上的复姓。汉代有正令官,其先为周王朝太仆,掌贰车正令(即舆马和马政),后代音义为氏。
正舆():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齐有正舆子。
证():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
郑《百家姓》收,分布很广。春秋时越有郑旦,元代有郑延玉,明代有郑成功。周宣王封母弟友(即郑桓公)于郑(今陕西华县东),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灭,子孙迁徙至陈国与宋国之间,遂以原国名为氏。
郑丘():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晋国有郑丘媛,晋文侯征伐郐国(在今河南密县东南)之后,居于郑丘,其后遂以所居地为姓。
政():较罕见姓,南北皆有。周代宋国始祖微子启的后代。
之():罕见姓,现代北京、沈阳有。汉代有之马宇,明代有之辅。
支():《百家姓》收,分布较广。唐代有支叔才,五代时前蜀有支仲元。来源:⑴相传为古帝尧舜时著父的后代;⑵周代贵族之后;⑶古代中亚月氏(即月支)人来中国,有人以支为姓,汉代有支谶。
支离():历史上的复姓。《庄子》记载有支离益、支离疏、支离叔等。《庄子·人世间》:“夫支离其形者,犹足以羊其身,终其天年,有况支离其德者乎?”以形骸支离为氏。
ㄓ():《中国姓氏集》收,一说即“之”姓。
芝():罕见姓,南北皆有。
知():罕见姓,现代成都、北京有。春秋时晋有知罃,其父苟首(又称知季)封邑于知,故以邑为姓。
枝():罕见姓,现代成都、北京有。汉代有枝百英。来源:⑴周代楚地有枝城(在今湖北宜都县东),从地名为姓;⑵春秋时晋国栾枝之后;⑶春秋时秦国大夫公孙枝的后代。
枝如():罕见姓,现代武汉有。
脂():极罕见姓,三国时魏有脂司。
侄():较罕见姓,南北皆有。
执():罕见姓,现代北京有。《隋巢子》有执无鬼。来源:⑴商代国王祖乙的七世孙成迁于挚,其后有挚氏、执氏;⑵为突厥族复姓褶失氏所改。
执失():历史上突厥族姓氏。唐代有执失思力。
执失代():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见《通志·氏族略》。
直():较罕见姓,分布较广。汉代有直不疑。来源:⑴周代陈国直柄的后代;⑵周代楚国直弓的后代。
直勒():历史上的复姓,唐代谢偃本姓直勒,后改姓谢。
职():较罕见姓,分布较广。汉代有取洪。《周礼》有取方,为夏官的属官,掌管地图与四方的职贡。因以官为氏。
职方():历史上的复姓。以官为氏。祥见“职”条。
殖():较罕见姓,春秋时齐有殖绰。其家族善于货殖(经商),以职业为氏。
植():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明代有植以进,清代有植敏槐。春秋时越王之后。
植黎历史上的蠕蠕族姓氏。
止():罕见姓,现代北京有。来源:⑴传说太岳、皋陶、宋微子启之后并有止氏;⑵古有止国,在首阳之北,以国为氏。
只():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明代有只好仁。
纸():罕见姓,现代沈阳有。来源:⑴夏禹之后改为纸氏;⑵为北魏渴侯氏所改。
芷():《新编千家姓》收。
指():极罕见姓,周代齐国始君齐太公吕尚之后。
志():较罕见姓,分布很广。元代有志能。初见于《姓苑》。
至():《新编千家姓》收。
治():较罕见姓,分布较广。明代有治国器。来源:⑴周王朝之后;⑵历史上匈奴族支系卢水胡人姓氏,如治元多,治无戴即是。
质():罕见姓,现代北京、成都有。《汉书·货殖传》记载有质氏。来源:⑴相传炎帝时的侯国夙沙(又称质沙)之后有质氏;⑵相传为古帝唐尧臣子质的后代。
郅():较罕见姓,分布较广。西汉有郅奇,东汉有郅恽。郅,商代的侯国,以国为氏。
帙():较罕见姓,初见于《纂文》。亦作袟,见《类篇》。
秩():极罕见姓,初见于《姓苑》。汉代有三老、有秩等乡官,帮助县令治理一乡之事,因以官为姓。
制():罕见姓,现代北京、武汉有。此姓为周文王弟、西虢国始君虢叔之后。制,字虢国邑名,异地为氏。
誌《中国姓氏集》收。一说即志姓。
致():罕见姓,现代北京、武汉有。
挚():较罕见姓,西汉有挚峻,西晋有挚虞。挚畴,古代诸侯国,任姓,相传为黄帝之后。夏代掌车之官奚仲的后代有挚氏、挚畴氏。
挚畴():历史上的复姓,以国为氏。祥见“挚”条。
蛭():历史上的姓氏,初见于《姓苑》。
智():较罕见姓,分布较广。宋代有智浃,元代有智受益。来源:⑴春秋时晋国荀林父之弟荀首,食采于智(亦作知),称为智庄子,以邑为氏;⑵历史上西域姓氏,见《穆天子传》。
窒中():较罕见复姓。《汉书·艺文志》有窒中周(一作“室中周”)。
雉():极罕见姓。初见于《韵会》。为殷商的后代。
稚():罕见姓现代成都有。殷汤后裔封于稚国,以国为姓。
彘():极罕见姓,春秋时晋国士鲂食采于彘(在今西霍县东北),其后以地名为姓。
寘(zhì):又音tián。历史上的姓氏。来源:⑴周代秦国赢姓之后;⑵古代西域于阗(在今新疆和田一带)国王之后。
中():较常见姓,分布较广。战国时秦有中期,汉代有中京。来源:⑴春秋时建立的中山国(在今河北正定东北),公元前406年北魏国所灭,子孙私以邑为氏,中尚即是;⑵《逸周书》记载有中旄父,为此姓之始。
中行():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晋有中行桓子(即荀林父),西汉有中行说。中行,即中军。《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记载:“晋侯作三行以御狄,荀林父将中行,屠击将右行,先蔑将左行。”荀林父以此为氏。
中黄():历史上的复姓。一作“中皇”。相传为黄帝时中黄丈人之后。
中垒():历史上的复姓。汉代刘向为中垒校尉,子孙以官为姓。
中里():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齐国地名,以所居地为姓。
中梁():历史上的复姓。来源:⑴古代隐者中梁之后;⑵为周代仲梁氏之后。
中容():历史上的复姓。来源:⑴《山海经》记载有中容之国,当以国为姓;⑵古帝颛顼高阳氏时八恺之一仲容的后代。
中山():历史上的复姓。古有中山国(在今河北正定东北)
又称鲜虞,为春秋时白狄别族所建,子孙以国为氏。
中叔():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晋国大夫中叔圉(即仲叔圉)之后。
中央():罕见复姓。古帝号中央氏,后以为氏。
中野():历史上的复姓。周代楚文王时有中野表。来源:⑴历史上党项羌族别部有中野氏;⑵周代宋国始君微子启的后代。
中英():罕见复姓。来源:⑴相传虞舜时有五英之乐,掌中英之乐者,因以为氏。⑵古代东夷族首领少昊金天氏有六英之乐,掌中英者,因以为氏。
忠():较罕见姓,分布较广。来源:⑴以谥为氏;⑵以地名为氏。
衷():较罕见姓,南北皆有。五代时南唐有衷愉,明代有衷贞吉。来源:⑴汉代汉哀帝之后哀愉,五代时在南唐做官,此改姓衷;⑵南北朝时哀景元的三个儿子避乱宁都,赐姓衷。
钟():《百家姓》收,春秋时楚有钟子期,南朝梁有钟嵘,明代有钟惺。此姓之祖先在楚国做官,以食邑为氏。
钟离():罕见复姓,现代沈阳有战国时齐有钟离春西汉有钟离昧,宋代有钟离松,周代宋国伯宗在晋国做官,为三郤所杀,子州犂奔楚,食采钟离(在进安徽凤阳东北),因以为氏。
钟期():历史上的复姓。钟期为楚官名,以官为氏。
钟丘():历史上的复姓。周文王之子蔡仲胡(叔度)的后代。
钟巫():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鲁隐公立钟巫之主,赐姓钟巫。
钟吾():历史上的复姓。钟吾子之后。
终():《百家姓》收,分布较广。西汉有终军,唐代有终郁,宋代有终慎思。相传为古帝颛顼裔孙陆终的后代。
终古():历史上的复姓。夏代国王桀的内史(史官)终古的后代。
终葵():历史上的复姓。周成王以殷民七族封鲁公,其中有终蒉葵氏。
终黎():历史上的复姓。周代赢姓诸侯有终黎国,以国为氏。
终利():历史上的复姓。汉代上谷太守郝贤,封为终利侯,其后以封爵为氏。一说即为终黎氏。
种(zhǒng):又音chóng。见前。周代仲山甫之后因避仇改姓种。
仲():《百家姓》收,现较罕见,但南北皆有。春秋时晋有仲由,东汉有仲光,明代有仲统。来源:⑴相传为高辛氏帝喾时才子仲熊、仲堪的后代;⑵周代仲山甫的子孙以其字为姓;⑶周代宋国仲几之后。
仲长():较罕见姓现代上海、沈阳、北京有。东汉有仲长统。春秋时齐国之后。
仲行():历史上的复姓。周代宋国有司马仲行寅。来源:⑴赢姓秦国之后;⑵仲行寅之后。
仲良():亦作仲良氏。周代鲁国有大夫仲叔于奚,其后以祖父字为姓。
仲孙():《百家姓》收,现较罕见。春秋时鲁有仲孙蔑,即猛献子。来源:⑴春秋时鲁国公子共仲(又名庆父)的子孙以仲孙为氏;⑵春秋时齐国寅有仲孙氏。
仲雄():历史上的复姓。周代楚国公族之后。
仲熊():历史上的复姓。传说为古帝颛顼高阳氏时八恺仲熊之后。一说即仲雄氏。
仲颜():历史上的复姓。周代鲁国有仲颜庄叔,齐国有仲颜据,颜氏之仲(二弟)因以为氏。
仲衍():《中国姓氏集》收。]
众():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此姓为春秋时众仲的后代。
重():罕见姓,现代北京有。
重丘():历史上的复姓。周代曹国叔甸伯的后代。
种(zhòng):历史上的姓氏。东汉有仲羌,为春秋时齐威王臣子天种首的后代。
州():罕见姓,现代沈阳、成都有。春秋时晋有邂逅绰,三国时魏有州泰。来源:⑴周代有州邑,后属于晋国,食采于此邑者以州为氏,春秋时晋国州绰、州宾即其后;⑵古有姜姓州国,建都淳于(在今山东安丘东北),国君称为淳于公,又称州公,其后亦有州氏。
州来():历史上的复姓。古国州来(在今安徽凤台)为楚国所灭,后又为吴国所夺,置州来邑,其后以邑名为姓。
舟():罕见姓,现代北京、武汉有。春秋时虢国有舟之侨。来源;⑴古有姜姓舟国,为炎帝后裔,以国为姓;⑵春秋时楚有地名舟,齐有地名舟道,以地名为氏;⑶古代有官曰舟牧。为主管船只之官,以官为氏。
周():《百家姓》收,分布较广,人数极多。春秋时晋有周舍,唐代有周兴,明代有周顺插昌。来源:⑴相传为黄帝时周昌之后;⑵商代太史周任之后;⑶为他姓所改,如北魏献帝次兄普氏、代北地区贺鲁氏改姓周,北周普屯氏亦改姓周(如周瑶初),唐代先天年间,为避唐玄宗(即唐明皇)李隆基名讳,姬氏亦改姓周;⑷五代时后梁赐成汭姓周。
周生():历史上的复姓。三国时魏有周生烈。相传为古帝唐尧之后。
周史():历史上的复姓。周史(即老子)之后,相传老子曾为周代的柱下史,后世称为周史。
周阳():历史上的复姓。汉代赵兼封为周阳侯,其子孙改姓周阳。
郮():历史上的姓氏。相传虞舜封黄帝之后于郮者以郮为氏。
婤():极罕见姓,初见于《姓苑》。春秋时卫有婤始
洲():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宙():罕见姓,现代北京有、武汉。
昼():罕见姓,现代成都、武汉有。春秋时气锅大夫食采于昼邑(在今山东淄伯市临淄西北),后代以邑为氏。
胄():罕见姓,《中国姓氏集》和《新编千家姓》皆收。
朱():《百家姓》收,分布极广。人数众多。战国时魏有朱亥,唐代有朱泚,明代有太祖朱元璋。来源:⑴相传古帝颛顼高阳氏的后裔挟,周代封于邾国(在今山东费、邹、滕县等地),建都于邾(进山东曲阜东南南陬村),其贵族以国为氏,战国时邾国为楚国所灭,改姓朱氏;⑵相传为虞舜臣子朱虎的后代;⑶为北魏浊浑氏、可浑氏所改。
朱萍():历史上的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朱襄():历史上的复姓。传说中古代天子朱襄氏的后代。
朱邪():历史上突厥部落姓氏,五代时后唐赐姓为李氏。
朱阳():《中国姓氏集》手。
朱耶():历史上沙陀部落姓氏。
侏():极罕见姓。周代小邾娄国(亦称郳)之后。
邾():罕见姓,现代北京、上海有。相传古帝颛顼玄孙陆终第五子安,赐姓曹,周武王时安的后裔挟封于邾(今山东曲阜东南南陬村),为周的附庸,子孙以国为姓。
邾娄():历史上的复姓。古代邾国君主自邾迁至娄,其后遂有娄氏。
洙():古有洙水(在今山东境内),流经曲阜,以水名为姓。
诸():《百家姓》收,分布坡广。战国时越有诸发,明代有诸茂卿,清代有诸九鼎。来源;⑴春秋时鲁有诸邑(在今山东诸城西南),食邑于该地者,子孙以邑为氏;⑵古代闽越王无诸(相传为春秋时越王勾践的后裔)之后;⑶五代时后周赵匡胤于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此后,诸葛十朋改为单姓诸,隐居会稽山中,故浙江诸姓多于诸葛氏。
诸儿():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齐国贵族的后代。
诸葛():《百家姓》收,分布较广,西汉时有诸葛丰,三国时有诸葛亮,明代有诸葛高。来源:⑴诸葛氏的祖先本姓葛,居诸县(在今山东诸城西南),⑵后迁至阳都,当地原亦有葛姓,故称后迁来的葛氏为诸葛氏;⑵秦代末年农民起义时,葛婴为陈涉的大将,屡建大功,后无罪被杀,西汉初年封其孙为诸县侯.遂以诸葛为氏.
诸稽():亦作“诸暨”。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越有诸稽郢。相传古帝颛顼的玄孙彭祖之后别封诸稽氏。
诸将():历史上的复姓。周代楚有此姓。
诸梁():历史上的复姓。周代楚国庄王的后代,食邑于诸梁,因以为氏。
诸御():罕见复姓春秋时楚有诸御己,齐有诸御鞅。周代楚国和齐国有诸御官,掌管君王御用器具和饮食起居等适宜,子孙以官为姓。
珠():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铢():历史上的行时,明代有铢炫。
术(zhú):又音shù,现代北京有此姓,见前。
术虎():罕见复姓。金代有术虎高琪。
术甲():罕见复姓。金代有术甲臣嘉。
竹():较罕见姓,分布较广。汉代有竹多同,唐代有竹承枸。来源:⑴商周之际有孤煮国(在今河北卢龙县南)其后以国为氏;⑵据《后汉书·西南夷传》记载,夜郎侯产#大竹中,遂以竹为姓。
竺():《百家姓》收,分布较广。东汉有酒泉都尉竺曾,明代有竺渊。来源:⑴汉宣帝有谐者(掌管传送命令的官)竺次,为此姓之始;⑵古代天竺(今印度)人来中国,有的即以竺为姓,如汉代的竺法兰即是。
烛():极罕见姓。春秋时郑有烛之武。以邑为氏。《水经注》:“七里沟水南历烛城西,即郑大夫烛之武邑。”
烛龙():历史上吐蕃族姓氏。
烛庸():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吴国的后代。
逐():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主():较罕见姓,分布较广。三国时有主亢,隋代有主胄,明代有主问礼。战国时赵武灵王号主父,支系子孙有主氏、主父氏。
主父():罕见复姓。现代上海、沈阳、成都有。汉代有主父偃,出自赢姓。战国时赵武灵王的后裔。见“主”条。
瞩():《新编千家姓》收。
註():《中国姓氏集》收。
住():罕见姓,现代成都、武汉有。初见于《姓苑》,为库住氏所改。
注():罕见姓,现代成都有。
注吾():历史上回纥族忧黠斯姓氏。
柱():罕见姓,现代成都有。春秋时有柱历叙。来源:⑴相传炎帝烈山氏之柱为稷神(五谷之神),后世以为氏;⑵周代老子为柱下史,其后以为氏。
祝():《百家姓》收。分布较广。春秋时卫有祝陀,汉代有祝恬。晋代有祝英台,明代有祝允明。来源:⑴古有祝史之官,子孙以官为氏;⑵周武王封黄帝的后代于祝地,因以为氏。
祝产():《中国姓氏集》氏。
祝和 ():历史上的复姓,据《路史·前记》“祝和”即传说中的古帝祝融。
祝其():历史上的复姓。汉代有清河郡尉祝其承先。来源:⑴春秋时宋戴公子祝其为大司寇,因以为氏;⑵古有祝其县(治所在今江苏赣榆西北),以地为氏。
祝丘():历史上的复姓。传说中古帝祝融氏之后。
祝融():历史上的复姓。传说中古帝祝融氏之后。
祝史():历史上的复姓。周代卫国有祝史挥,为此姓之始。
祝圉():历史上的复姓。汉代有祝圉遥。周代卫国祝圉之后。
祝宗():历史上的复姓,传说中古帝祝融之后。
杼():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著():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和《新编千家姓》皆收。
著丘():《中国姓氏集》手。
铸():极罕见姓,《左传》:“臧宣叔娶于铸氏。”周武王封黄帝之后铸、祝相通。铸氏即为祝氏。
筑():极罕见姓。历史上鲜卑族郁策鞬之后。
专():较罕见姓,分布较广。春秋时吴有专诸,一作鱄社设诸。来源:⑴周代有鄟国,以地名为氏,灭国后去邑旁为专氏;⑵亦作鱄,周代卫国公子鱄的后代。
鄟():极罕见姓,周代有鄟过,在今山东郯城东北,为邾国附庸,后为鲁国所取,子孙以邑名为氏。
颛():罕见姓,现代成都、北京有。来源:⑴相传为古帝颛顼高阳氏之后;⑵春秋时小国颛臾(在今山东费县一带)贵族的后代。
颛渠():历史上匈奴族姓氏。
颛孙():《百家姓》收,较罕见,现代北京、成都沈阳有。春秋时有颛孙师。周代陈国公子颛孙在鲁国做官,子孙因以为氏。
颛顼():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送有颛顼自忠。传说为古帝高阳氏颛顼的后代。
颛臾():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小国颛臾相传为风姓伏牺氏后裔,在今山东费县一带,为鲁国的附庸,亡国后,子孙以国为姓。
颛玉():历史上的复姓。相传为黄帝之孙高阳氏颛顼的后代。一说即颛臾氏。
转(zhuǎn):现代罕见姓,(不念zhuàn),成都、武汉有。
篆():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庄():《百家姓》收,分布较广。战国时楚有庄周,宋代有庄季裕,清代有庄延鑨。来源:⑴春秋时楚庄王之后,以谥为氏;⑵春秋时宋国有武士之族,此宋国之庄氏。东汉时为避汉明帝刘庄名讳,庄氏改姓,魏、晋之际有的恢复庄姓。
庄丘():历史上的复姓。以地名为氏。
桩():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壮():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春秋时晋有壮驰兹。
撞():《新编千家姓》收。
追():罕见姓,现代北京、成都、上海有。春秋时晋国有追喜。
骓():极罕见姓,春秋时晋有大夫骓歂。商朝武丁的叔父蔓侯之后有此姓。
坠():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屯(zhǖun):又音tǘn。《中华大字典》和《新编千家姓》皆作zhun.见前。
谆():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准():较罕见姓,见《字汇》和《姓苑》。古有守准之官,以职为氏。
捉():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卓():《百家姓》收。分布较广。西汉有卓文君,明代有卓人月。为周代楚国大夫卓滑的后代。
桌():《中国姓氏集》和《新编千家姓》皆收。
倬():《新编千家姓》收。
茁():《中国姓氏集》收。
浊():极罕见姓,《史记·货殖列传》有浊氏连骑。来源:⑴古代有五条浊水(其一源出今陕西耀县西北,今名浊谷河,其二源出今甘肃成县西北,又名白水,其三源出今湖北襄樊市北,其四源出山东益都县西今名北洋河,起五即江西锦江),以水为氏;⑵《穆天子传》有浊繇氏,传说浊氏即为其后。
浊繇():传说中远古复姓,见《穆天子传》。
浞():罕见姓,现代仍有。《楚辞》云:“浞娶纯狐。”浞,羿相寒浞,其后因以为氏。
禚():较罕见姓,南北皆有。禚,春秋时齐国大夫采邑,在今山东长清县境,后人以邑为氏姓。
斫骨():一作斮骨。历史上鲜卑族复姓。北齐有斫骨光弁。
濯():历史上的姓氏。来源:⑴传说为古代贤人濯辑之后;⑵春秋时郑国濯孺子之后。
孜():罕见姓,现代上海、北京有。
兹():罕见姓,现代北京、沈阳有。春秋时鲁国有兹无还(一作兹毋还)。传说中古帝少昊之子重的后代兹舆期。被周文王封于周武王封于莒国(今山东莒县一带),其后有兹氏。
兹毋():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鲁国大夫兹毋还的后代。
资():较罕见姓,分布较广。明代有资金。形成外黄帝的后裔食采于资中(今四川资中县),因以为氏。
甾():《中国姓氏集》收。
淄():历史上的姓氏,初见于《姓苑》。古有淄水(在今山东境内),以水名为氏。
淄丘():历史上的复姓,周代齐国有勇士淄丘訢。
葘():历史上的姓氏。古代姬姓戴国(在今河南民权县东)贵族之后。
葘丘():历史上的复姓。以地名为氏。
訾():《百家姓》收,现较罕见,南北皆有。西汉有訾顺,元代有訾汝道。来源:⑴古代姜姓记国(在今山东寿光南记台村)有訾城,为齐国所灭,其后遂有訾氏;⑵为訾陬氏所改;⑶春秋时周地有訾(在今河南巩县西南)以地为氏。
訾辱():历史上的复姓。古代赢姓部落首领伯益的后代。
訾陬():历史上的复姓。形成外高辛氏的妃子有訾陬氏之女。夏代诸侯国有訾陬,因以国为氏。
子():罕见姓,现代北京、沈阳有。春秋时宋国公族为子姓,乃殷商之后。相传商的始祖契曾任古帝舜的司徒,封于商。
契母简狄吞玄鸟(燕)卵而生契。卵,子也。遂以子为姓。
子扁():历史上的复姓,《庄子》有子扁子。
子伯():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卫国大夫子伯季的后代。
子车():《百家姓》收,现极罕见。春秋时秦国有大夫子车息。
子成():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鲁国季平之子彭侯,号子成叔,其后有子成氏。
子乘():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楚国大夫屈荡之子曰子乘,其后有子乘氏。
子鉏():历史上的复姓。西汉有子鉏商。为春秋时鲁国子鉏之后。
子荡():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宋国有公子荡,其后以为氏。
子枋():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陈国僖子之后有子枋氏。
子丰():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郑国公子去疾,字子丰,后代以其字为氏。
子服():罕见复姓,春秋时鲁国有子服椒。出自姬姓。来源:⑴周代鲁国公族仲孙蔑,别为子2氏;⑵孟懿伯,字子服,因以为氏。
子干():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鲁国有此姓。
子高():
子革():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郑穆公之子然,字子革,投奔楚国,其后代一2子革为姓。
子庚():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楚国令尹公子午,字子庚,其孙以祖父字为氏。
子工():《中国姓氏集》收。即“子功”氏。
子公():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齐倾公之子子公的后代。
子弓():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孔子弟子子夏门人有子弓,其后以为氏。
子功():一作“子工”。春秋时齐国后代。
子国():一作“之国”氏春秋时郑穆公之子国发,其后有国氏。
子韩():历史上的复姓,《左传》有子韩皙。春秋时齐国公子子韩的后代。
子罕():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郑穆公之子喜,字子罕,其后有子罕氏和罕氏。
子华():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鲁国、战国时韩国皆有子华氏。
子翚():春秋时鲁国有此姓。
子季():春秋时楚国和卫国皆有此姓。
子家():罕见复姓,春秋时鲁国有子家羁。鲁庄公曾孙公孙归父,字子家,其孙以祖父字为姓。
子建():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楚国大夫子建的后代。
子驹():春秋时鲁国公族有此姓。
子沮():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陈桓公之子舆别为子沮氏
子孔():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郑国公子嘉,字子孔,其后以为氏。
子宽():春秋时郑国公族有此姓。
子履():历史上的复姓。周代蔡国公子履的后代。
子旅():周代大夫有子旅氏。
子芒():历史上的复姓,周代陈僖公子子盈,字子芒,其后以为氏。
子孟():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鲁国公子子孟的后代。
子木():历史上的复姓。周代楚国令尹屈建,字子木,其后以为氏。
子穆():历史上的复姓。周代有陈国公子子穆,其后 以为氏。
子南():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卫有子南弥牟。来源:⑴卫灵公之子昭 郢,字子南,其后以为氏;⑵楚庄王之子追舒,字子南,其后以为氏。
子囊():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齐国大夫子囊带的后代。子期():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齐国大夫子囊带的后代。
子期():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楚王之子绪,字子期,其后以其字为姓。
子齐():春秋时姬姓卫国有此姓。
子旗():历史上的复姓。来源:⑴春秋时齐国惠公的曾孙栾施,字子旗,其后以地为姓;⑵春秋时郑有七穆丰施,字子旗,其后亦有子旗氏。
子牵():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齐国大夫之后有子牵氏。
子强():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陈僖公之子字子禽,其后以为性。
子泉():即“子渊”氏。唐代为避唐高祖李渊之名讳,改姓子泉。
子然():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郑穆公之子子然的后代,又为然氏。
子人():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郑国有人九。郑穆公之弟语,字子人,为大夫,其孙九,以祖父孜孜为姓。
子桑():罕见复姓。《庄子》记载有子桑户。来源:⑴周代鲁国大夫子桑伯子的后代;⑵周代秦国公孙枝,字子桑,其后亦以子桑为姓。
子尚():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陈僖公之子曰禀丘子尚,因以为氏。
子奢():历史上的复姓。周代宋国始君微子启的后代。
子师():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郑有大夫子师卜,为此姓之始。
子石():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陈桓公生子石难,别为子石氏。
子士():历史上的复姓 。春秋时鲁国叔孙成子的后代。
子叔():历史上的复姓 。春秋时有子叔疑、子叔婴齐。来源():⑴周代姬姓卫国公孙剽,字子叔,其孙黑背,以祖父字为姓;⑵鲁国大夫子叔的后代。
子驷()历史上的复姓 。春秋时郑穆公之子騑,字子驷,其后以为氏。
子宋():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陈宣公之子曰子宋,其后以为氏。
子庭():历史上的复姓 。春秋时鲁有大夫子庭,其后以为氏。
子文():周代姬姓卫国公子子文之后。
子尾():历史上的复姓 。春秋时齐国惠公之孙公孙虿,字子尾,后代以其字为氏。
子我():罕见复姓。春秋时鲁国叔孙成子之子中,字子我,后代以其字为氏。
子午():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齐有大夫子午明。周代楚国公子午的后代。
子寤():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斟僖公之后有公子寤氏。
子西():历史上的复姓 。春秋时楚平之子公子申,字子西,为令尹,其孙从祖父字为氏姓。
子皙():历史上的复姓 。来源:⑴春秋时郑穆公曾孙曰驷黑,字子皙,后人以为氏;⑵春秋时楚共王之子公子黑,子子皙,其孙以为氏。
子夏():历史上的复姓 。春秋时陈国公子少西,字字夏,后代以为氏。
子献():历史上的复姓 。来源:⑴春秋时陈桓公直孙子献的后代;⑵齐国大夫子献之后。
子囊():历史上的复姓 。春秋时齐桓公之子公子囊的后代。一说为齐襄公的后代。
子行():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卫有子行敬子。
子轩():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郑国公族有此姓。《姓氏辨证》认为即子罕氏,故罕虎又称为轩虎。
子雅():历史上的复姓。来源:⑴春秋时齐与会公之孙字子雅,其后以为氏;⑵春秋时鲁国季桓子之后,亦为子雅氏。
子言():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鲁国公子昭伯,字子言,其后以为氏。
子剡():春秋时齐国大夫之后有此姓。
子鞅():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陈国有此姓。
子阳 )():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鲁国公族字子阳者,后人以此为姓。
子杨():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鲁国季桓子之子穆叔,其后为子杨氏。
子仪():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宋国有子仪克。
子郢():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卫国公族昭子郢的后代。
子游():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郑国穆公之子偃,字子游,其后代有子游氏。
子有():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有若,字子有,其后以为氏。
子舆():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陈烈子之子沮舆,为子舆氏。
子羽():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郑国、卫国皆有子羽氏。晋国韩起的庶子字子羽,后代以其字为氏。
子玉():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气囊穆公时有大夫子玉房。卫国亦有子玉氏。
子渊():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齐国公子渊,其后有子渊氏。
子占():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陈桓子之子书,字子占,后以为氏。
子之():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卫国公孙弥牟之子,字子之,后以为氏。
子仲():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陈宣公之子曰子仲。
子重():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楚国公子婴齐。字子重,后以为氏。
子州():历史上的复姓。相传古帝唐尧时有子州支父,子州氏出此。见《中国姓氏集》。
仔():《新编千家姓》收。
梓():罕见姓,现代成都有。春秋时郑有梓慎,鲁有梓庆。古代有梓人之官,掌管木工,后人以官名为氏。
紫():较罕见姓。分布较广。宋代有紫景望。来源:⑴历史上西羌族姓氏;⑵一说为“姐”姓所改。
姊():罕见姓,一说同“姐”姓。
字():较罕见姓,南北皆有。宋代有廉州判官字谔。古代天竺(今印度)来中国者,有此姓。
自():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明代有自勖(xù)。形成外出自子姓。
自死独膊():北魏代北地区四字姓。
宗():《百家姓》收,分布较广。汉代有宗伯凤,宋代有宗泽,明代有宗显。相传为尧舜上四第 四方部落首领四 岳之后。
宗伯():历史上的复姓。周代有官名宗伯,辅佐天子掌管宗室之事,后人以官为氏。亦作“宗政,现代仍有此姓。”
宗荣():见《中国姓氏集》。
枞():较罕见姓。汉代有枞公。居枞阳(即进安徽中部的枞阳县)着以地名为氏。
综():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踪():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鬷():较罕见姓,春秋时郑有鬷蔑(一说为齐国人),晋有鬷戾。为董姓鬷夷氏之后。
夷():历史上的复姓相传上古有己姓飂国(在今河南唐河县),国君飂叔安之子董父善养龙,辅佐帝舜,称为豢龙氏,封于诸鬷川,其后有鬷夷氏,参见“董”条。
总():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纵():较罕见姓,南北皆有。周平王之长子精,封于纵邑,其后因以为氏。
诹():较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邹():《百家姓》收。分布较广。西汉有邹阳,唐代有邹游,清末有邹容。周代有邹国,又称邾国。
邹屠():历史上的复姓。相传为轩辕氏(黄帝)战败蚩尤之后,迁其民善者于邹屠。古代东夷首领娶邹屠氏之女为妃,子孙以邹屠为氏。
驺():罕见姓,一说同“邹”。战国时齐有驺忌,汉代有驺馀善。来源:⑴春秋时越国勾践的后代;⑵春秋时曹姓小邾国贵族的后代。
驺马():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齐有大夫驺马繻。古代掌马和驾车者称为驺马,此姓以官为氏。
棸():极罕见姓。晋代有棸筹,官晋阳令。南北朝时江南有此姓。《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棸子内史”。
鄹():极罕见姓。春秋时鲁国大夫、孔子之父梁纥音hé)曾治理陬邑(在今山东曲阜东南),故称陬人纥、陬叔纥。孟子的后裔有此姓。
鲰():较罕见姓,但南北皆有。
奏():较罕见姓。《史记》记载有鲰生。
租():《新编千家姓》收。
足():罕见姓,南北皆有。战国时韩有足强。来源:⑴春秋时郑国祭足的后代;⑵指足为姓,类似的如手氏、首氏、腹氏等。
卒():较罕见姓,但南北皆有。
族():较罕见姓,但南北皆有。
镞():历史上的姓氏,古代制铜箭者以为姓。
():历史上的姓氏,古代制石箭者以为姓。
阻():《新编千家姓》收。
祖():《百家姓》收,分布较广。春秋时晋国有祖朝,东晋有祖逖,南齐有祖冲之,清代初年有祖大寿。此姓出自子姓。殷商王有祖甲、祖乙、祖己、祖丁,其支系子孙皆有以祖为氏者。
祖龙():历史上的复姓。《孔丛子》记载有祖龙启,临淄人。因祖先姓龙,遂以祖龙为氏。
俎():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明代有俎琚,为北魏鲍俎氏后裔。
纂():较罕见姓,初见于《姓苑》。为史官纂述者之后。
钻():《中国姓氏集》收。
最():现代罕见姓,较罕见,但南北皆有。
醉():《新编千家姓》收。
尊():罕见姓,现代北京、沈阳有。传说古代东夷族诸侯尊卢的后代。
尊卢():历史上的复姓。传说为古代太皞时东夷族的后代。
遵():罕见姓,现代北京、武汉有,初见于《姓苑》。
鐏():历史上的姓氏。尊卢氏之后有此姓。参见“尊”条。
琢():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昨和():历史上西羌族姓氏。
左():《百家姓》收,分布较广。春秋时燕有左伯桃,明代有左梁玉,近代有左权。。来源:⑴相传黄帝时有小臣左彻,为左姓之始;⑵周穆王时有左史戎夫,其后以官为氏;⑶周代楚国左史倚相的后代。
左伯():历史上的复姓。左姓之伯,以次第为左伯氏。
左公():历史上的复姓。周代卫国左公子(官名)泄的后代。
左丘():《百家姓》收,现较罕见,但南北皆有。长期鲁有左丘明(一说姓左,名丘明),因居于左丘,遂以地名为姓。
做人():罕见姓,现代北京有。春秋时鲁有左人郢,孔子弟子。相传为黄帝之子夷彭的后代。以地名为氏。
左师():周代宋国、鲁国有此姓。左师与右师为执政。以官为氏。
左史():历史上的复姓。周代史官有左史、右史,后代以官为姓。
左毋():历史上的复姓。汉代有左毋霸。王莽时将“毋”改作“母”。
左行():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晋国先蔑官左行,其后以官为姓。
左尹():历史上的复姓。周代楚国左尹(官名)子重的后代。
佐():现代罕见姓,但分布较广。
作():罕见姓,现代北京、成都、武汉有。汉代有涿郡太守作显。来源;⑴周代姬姓畿国(在今河南郑州东北)君主祭公之后;⑵周公旦之子胙侯,其后改姓作。
坐():罕见姓,现代成都有,初见于《姓苑》。
柞():罕见姓,现代成都、沈阳有。
祚():《新编千家姓》收。
胙():极罕见姓。来源:⑴周代有胙国(在今河南滑县附近),子孙以国为氏;⑵周代祭祀用的肉称为胙,有,赐福为胙。《左传》载:“太子祭于曲沃,归胙于公。”掌祭祀者因以为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