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寻源卷二十
(清)张澍
十一尤上
尤氏:见《姓苑》。澍按《梁溪漫录》王审知据闽,闽人避其讳,以沈去水为尤,二姓实一姓也。然《吴志》有鄱阳贼帅尤突,是王审知之前已有尤姓矣。《琅媛记》石氏女嫁为尤郎妻,情好甚笃,为商远行,妻亿之,病亡,临没叹曰,吾恨不能阻其行以至此,自后吾当为大风,为天下妇人阻之。故商旅发船但打头逆风,则曰此石尤风也,妇人以夫姓为名,故曰石尤。是古时即有尤姓也。剑南尤姓为茂族。见《宋史》。
邮氏:见《姓苑》。澍按:邮氏出自王良,王良字无邮,一曰无正,为赵筒子御,食邑于邮,号邮良,子孙以邑为氏。
忧氏:见,《姓苑》。《路史》云:优国后有鄾氏、优氏、忧氏。
鄾氏:《辩证》云:邓大夫食采南鄙鄾邑,楚并其地,子孙氏焉。澍按:杜预《左传》注:鄾在邓县南,河水之北,鄾,邓之分也。安养有鄾聚。《水经注》鄾城古鄾子国,是鄾以地为氏者。251
优氏:《路史》云:优人后有优氏。《氏族略》云:优孟之后氏焉。澍按:二说皆非。盖优与鄾通,邓之分曼姓子爵。《寰宇记》云:优子国。优乃以国为氏者。王符《志氏姓》舜臣晏龙,优姓。是优为晏龙后姓也。
刘氏:澍按:帝尧娶散宜氏之女,女皇生长子监明先死,监明之子式封于刘,其后有刘累。《左传》云:有文在手曰刘。《唐表》云:陶唐子孙生子有文在手曰刘累,因以为名。《广韵》云:彭城、沛国、弘农、河间、中山、梁郡、顿丘、南阳、东平、高堂、高密、竞陵、长沙、河南并自陶唐氏。既衰,其后刘累学扰龙,事孔甲,范氏其后也。又按;成王灭唐,封其后于杜陵,为杜氏。杜伯事宣王见杀,子隰叔奔晋,生子蔿,为士师,因官命为土氏。子士会逆公于雍不得入,遂留事秦,灵公召士会,秦人归之。其子孙处秦者为刘氏。《索隐》曰:按,高祖刘累之后,别食邑于范,士会之裔留秦不反更为刘氏。刘氏随魏徙大梁,后居丰。今《史记》言姓刘氏者是。《左传》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也。刘子玄撰家史,推汉为陆终苗裔,非尧之后.彭城丛亭里诸刘出自宣帝子楚孝王嚣,曾孙司徒居,巢侯刘恺之后,不承楚文王交。又东周卿土食采于刘者,以邑为氏,出自姬姓。王季子《氏族略》云:祁姓之刘,以国为氏;姬姓之刘,以号为氏。姬姓之刘世为周卿士,康公、献公其后。祁姓之刘即土会之后,周末家于魏,又移于丰。又按:汉高祖赐娄敬、项伯缠为刘氏。后魏独孤氏后改为刘氏。又东郡、河南、雕阴三族俱出匈奴之族。汉高祖以公主妻冒顿,其俗贵者皆从母族,因改为刘氏。《通典》云:高帝以宫女妻冒顿,约为兄弟,故子孙遂冒姓刘氏。其说不同。后汉王常更始赐姓刘氏。宋刘裕姓项,改为刘氏,周之刘亮赐姓侯莫陈氏,唐宦官俱文珍冒刘姓名贞亮。五代刘知远其先沙陀人,冒姓刘唐明。宋时,幽州节度使赵德钧之子延寿,本刘氏,常山人。德钧破修县,得延寿,并其毋种氏养以为子。(一本作母)
留氏:《姓源·韵谱》云:出自周封内大夫食采王畿之留,以邑为氏。周庄王时留子国、予磋皆贤人,庄王不明,留氏放逐,国人作诗刺之,今《丘中有麻》是也。《姓纂》、《广韵》皆云:本卫大夫留封人之后。汉末避地会稽,遂居东阳,为郡豪族。澍按:《路史》云:丹朱之兄监明早死,不得立,庶兄九,其封于留者为留氏。是留氏不始于周也。又按:宋武帝以竞陵王诞反,贬其族为留氏,不知乃其本姓。汉吐营陵有留姓,见北海相景君碑阴。六朝东阳有留姓。见《姓苑》、《姓苑珠玑》。五代泉州永春有留姓。见《五代史》。
留吁氏:澍按:留吁氏赤狄别种潞氏,同屯留,故城南即故留吁国,为晋灭。事见《左传》宣十五年。
留昆氏:澍按:《穆天子传》留昆氏归玉。《竹书纪年》云:国名。是以国为氏,留昆即坚昆地。
蒥氏:《路史》云:小邾子之后有蒥氏。
鎦氏:澍按:《毛传》云:留,大夫氏。是周有留氏也。留,盖周大夫采地,因氏焉。子磋、子国以父子而世贤著名于东周,不知谁之裔,且受邑在何王之世也。《路史》云:尧长子之封妘,姓留也。《诗》所谓被留子国者。《汉隶》云,彭,今徐之留城,镇有鎦乡,鎦,故城,世作茆金刀,缪也。《说文》无刘字,春秋刘康公,只作鎦。澍按:《王莽传》受命之日,丁卯丁火,汉氏之德也。茆,刘姓,所以为字也,光武即位,告天祝文引《谶记》云:茆金修德为天子。《说文》水部有浏字,竹部有#效字,是有刘字也。鎦乃讹字。罗氏说非。
摎氏:澍按:《汉书》注:摎姓出邯郸。然则宜作摎,又作嫪、作樛。
秋氏:《路史》云:少昊后有秋氏。《姓谱》云:秋胡之后。《辩证》云:今望出天水。澍按:汉世杜陵有秋姓。见《风俗通》。
秋伯氏:《路史》云:少昊后有秋伯氏。
由氏:《风俗通》云:由氏,秦相由余之后。又楚大夫王孙由于有忠男之节,楚人亦谓其族为由氏。
由吾氏:《姓纂》云:泰由余之后仕吴子孙仕越,因号由吾氏。澍按:琅邪人有由吾姓。见《北史》。由吾即由余也。
由章氏:《潜夫论》云:卫姬姓后有由章氏。澍按:《汉书》作申章。
由余氏:《辩证》云:秦相由余之后有由余氏,
攸氏:见《姓苑》。《路史》云:召公后有攸氏。澍按:北燕攸氏有显者。
游氏:澍按:郑游吉字太叔,为正卿,穆公子偃之孙,子孙以王父字为氏。一云穆公子偃字子游,子游生公孙虿,字子蟜,虿二子以王父字为氏。又按:《左庄二十四年传》晋士蔿又与群公予谋,尽杀游氏之二子。杜注:游氏二子亦桓、庄之族,是晋亦有游氏也。周亦有游氏,王使游孙伯与伯服入郑请滑及游腾是也。汉世频阳有游氏。见《三辅决录》。后魏广平有游氏。见《北史》。254
游棣氏:《汉·艺文志》法家有游棣子。澍按:师古曰;不言姓游棣,恐姓游名棣也。加韩非子、邓析子。然《辩证》《氏族略》以为复姓。《英贤传》云:《游棣子》一篇,言法家事。棣作#,或作#,作游梓子者,更非。
游水氏:澍按:《汉·郊祀志》有游水发根。服虔云:游水,县名,发根,人姓名。晋灼云:游水,水名,在临淮淮浦。师古曰:二说非也。游水,姓也,发根,名也。盖因水为姓。
遊氏:《辩证》云:魏河南尹遊述始居广平。今遊氏望出广平,遊氏望出冯翊。澍按:魏遊述碑作游,不作遊。盖古游、遊字通。
牛氏:《广韵》。云:牛出陇西,本自殷,周封微子于宋,其裔司寇牛父帅师败敌(注:宜作狄)长丘死之,子孙以王父字为氏。澍按:《姓纂》云:陇西泾阳牛为邯之后,安定富平牛为金之后,其说非是。陇西牛乃汉主薄崇之后,泾阳即临泾,即尞允之后,金非安定富平人,何得有其后乎?况《列子》言秦有大儒牛缺,是陇西之牛姓远矣。《隋书·牛弘传》弘安定鶉觚,本姓尞氏,父允仕魏,厨姓牛氏。或云牛姓避难改尞氏,非也。据《周书》尞允本姓牛氏,赐姓宇文氏,允子弘,大象末复姓牛氏,与《隋书》说不同。一云牛金改牢氏,夫牛金既为宣帝以毒酒杀之矣,何时又改姓乎?或其子孙改之未可知也。且楚有牛臣巢人,是牛姓不止牛父一族。255
修氏:一作脩《姓苑》云:今临川人。《英贤传》云:修出自少昊氏,子修为帝喾玄冥师,掌水官,其后氏焉。《姓谱》云:玄冥之佐有修氏。澍按:河内隼县有修姓。见刘宽碑阴。
庐陵有修氏。见《晋书》。
修鱼氏:《史记.秦本纪》云: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修鱼氏。《广韵》云:嬴后有修鱼氏。澍按:即萧鱼氏,郑地,是以地为氏者,又改为长鱼氏。
隼氏:《风俗通》云:晋大夫郤隼之后。澍按:隼姓,分于郤也。临汾有隼氏亭。《乐史》云:郤隼采非鲁山之隼。又按:古州、隼字通,隼姓即州姓。
周氏:额师古《急就篇》注:周大夫用桓公宰周公,周公忌父继守官邑,故有周氏。谢承《汉书》云:周燕字少卿,其先出自周平王之后。汉兴绍封为正公,食采于汝坟。《广韵》云:出汝南、庐江、寻阳、临川、陈留、沛因、泰山、河南八望。本自周平王少子烈别封汝州,人谓之周家,因氏。《世系表》云:赧王为秦所灭,黜为庶人,百姓号为周家,因氏焉。《路史》云:长安、沛二望者,赧后也。澍按《河图运录法》云:黄帝将有周昌、周书,商大史有周任,是周姓远矣,不始烈赧后也。且赧王未灭时,齐有周最矣。《官氏志》云:魏献帝次兄普氏改为周氏。代北贺鲁氏改为周氏,周书、周瑶洛阳人,其先与魏同源,初姓普屯,及居洛阳改为周氏。闵帝受掸,赐姓车非氏,隋受掸,复姓周氏。唐先天中姬氏,避明皇嫌名改周氏。上元中暨佐时准制改为周氏。又梁以成汭系出周文,赐姓周氏。周姓冒王者,五代闽之王延禀乃周彦琛。又王建时之周彦章,本姓李,王建令与周氏作义男。256
周生氏:《路史》云:帝尧之后,有周生氏。《魏志》注:周生,姓。澍按:罗氏以周生出帝尧后者,盖周生烈本唐姓改也。
周阳氏:《汉书·酷吏传》云:周阳由其父赵兼以淮南王舅侯周阳故,因氏焉。师古曰:遂改赵姓而为周阳也。澍按:周阳,地名,在晋。《水经注》洓水又西过周阳邑南。《括地志》
云:周阳故城在绛州闻喜县东二十里。
周史氏:《姓纂》云:周史之后,其后氏焉。
州氏:司马彪《三皇纪》云:州氏,姜姓之后。《风俗通》云:晋有州绰、州宾,其先食采于州,因以为氏,其地今怀州武涉县是也。又淳于公谓之州公,其后亦为氏。《辩证》云:州,国名,春秋州公园在城阳淳于县。《氏族略》云:随后绞州蓼伐楚’近楚小国。《路史》云:皋陶之后有州氏。《潜夫论》云:郗氏之班有州氏。又云,晋惠公徙陆浑之戎六姓,其一曰州。澍按:周有州邑,后属晋,以为氏。《水经注》云:《左传》隐公十一年,周以州赐郑公孙瑕,六团时,韩宣子徙居之,汉世河隼县多州姓。见吉成侯州辅碑阴。
州来氏:《路史》云:吴后有州来氏,州来古国,楚灭之,吴取以封季子。《地志》云:州来在沛,自延陵徙,故曰延州众,
舟氏:《国语》云:,丹人秀姓。《古今人表》云:高辛师舟人。澍按:秃诸暨稽舟人皆彭姓之分,后为周灭。又按:舟,楚地。昔常寿过克息舟城而后之者。齐地有舟道。又按:舟牧主舟之官,或以官为氏,虢有舟姓。见《左传》。
257
丘氏:《风俗通》云:丘氏,鲁左丘明之后。又云:齐太公封于营丘,支孙以地为氏。《姓纂》云:齐大夫封于齐营丘,支孙以地为姓。《广韵》云:丘氏,左丘明之后,出吴兴、河南二望。澍按;《左昭二十三年传》邾有大夫丘弱,是左氏为《传》之时已有丘氏,岂得为丘明之后乎?丘光庭《兼明书》云:丘出于齐太公之后,不因左丘明得姓。《汉.艺文志》云:左丘明姓左名丘明。岂子孙以父祖之名为姓乎?《通考》云:大公望之后,采于谢丘,子孙因以丘为氏。颜师古以为陈有宛丘,居之者以地为氏。《姓谱》丘世居扶风,后居江左吴兴。又按:辽西乌桓有丘氏,丘力居是也。见《乌桓传》。魏献帝七分国人以帝豆真析为丘敦氏,孝文改为丘氏。见《官氏志》。有方姓改为丘者,宋之丘巨山是也。见《齐东野语》。又丘改为刘者,晋山都县吏丘沈为刘尼是也。见《晋书》。
丘敦氏:《官氏志》云:魏献帝七分国人以次弟豆其析为丘敦氏,孝文改为丘氏。澍按:《世系表》作次兄敦丘氏,讹。《庾信集》有《丘乃敦崇传》,多一乃字。
丘林氏:《汉书.南匈奴传》异姓有呼衍氏、须卜氏、丘林氏、兰丘。师古注:冒顿单于时大姓贵种也。澍按:瑰亦有丘林氏。《官氏志》云:丘林氏改为林氏。一引云改为丘氏。
丘目陵氏:《后周书》赐阴松为丘目陵氏,至隋复姓。澍按:《后魏·官氏志》作丘穆陵氏,后改为穆氏。《元和姓纂》所书与弔比干文碑同,史但云:姓穆者省文,便称耳。丘穆陵氏乃神元帝时馀部内入之一姓,非拓拔同出也。史炤以为代北复姓,误,此系三字姓。258
不更氏:《路史》云:微子后有不更氏,秦大夫爵也。《英贤传》曰,大夫不更女父之后。澍按:不更女父见《成十三年传》。《正义》曰:《汉书》称商君为法于案,战,斩一首者,赐爵一级,其爵名四曰不更,十曰左庶长,十一曰右庶长。是春秋之世已有此名,商君增为二十,非尽新作。
不夷氏:《路史》云:微子后有不夷氏。澍按:不夷见《世本》
不第氏:《潜夫论》云:宋有不第氏,子姓也。
不茅氏:《潜夫论》宋有不茅氏。《路史》云:商后有不茅氏。
不蒙氏:《姓纂》云:蒙,音梦。澍按:不蒙即夫蒙,一作不梦,西羌姓也。同州有之。《王维集》有《送不蒙护诗》,注云:不蒙,蕃官姓。
邹氏:《辩证》云:宋正考父食邹邑,子孙遂以为氏。其地本邾子之国,后为鲁并,以封其大夫,鲁国邹县是也。《路史》云:小邾后有邹氏。澍按:正考父食邑是鄹,一作郰,非邹也。邓说误。《说文》云:邹本邾娄国,改为邹,后以为氏,帝颛顼之后所封。徐错曰:赵歧《孟子题辞》邾国,至孟子时,鲁穆公改为邹,此未知其始本名邹也。郦道元云:邹古邹侯,舜后,姚姓,在济南。又邹曹姓,《国语》云:曹姓邹。韦昭注:陆终第五子曰安,为曹姓,封于邹。盖邹即绎也。邾文公迁绎后曰邹,或谓邹即邾,《内传》邾伐鲁,史作邹也,又通作驺。故《史记》曰:孟子,驺人。古邹地,今邹平。259
邹屠氏:澍按:《拾遗记》云:帝喾妃邹屠氏之女也。轩辕去蚩尤之#,迁其民善者于邹屠之地,恶者于有北之乡。盖其先以地命族,后分为邹氏、屠氏。《氏族源流》云:颛顼妃邹屠氏生骆明,骆明生伯繇。是喾之先即有邹屠氏。
驺氏:《路史》云:小邾子后有驺氏。澍按:《史记》驺氏,越王句践之后。汉闽粤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姓驺氏。《索隐》云:徐广作姓骆,是也。上云殴骆,此别云闽,不姓驺也。然邹姓亦作驺。
驺马氏:澍按:齐大夫有驺马姓,当系主御马者,以其为氏,如趣马之类。
2013年5月3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