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性善”与“仁政”思想——吕有祥

标签:
孟子儒家仁义仁政性善 |
分类: 文化 |
孟子的“性善”与“仁政”思想
(微信讲课稿)
吕有祥
http://s14/mw690/003AY6DRzy6IT7re60l4d&690
http://s12/mw690/003AY6DRzy6IT7rgjvJ0b&690
http://s6/mw690/003AY6DRzy6IT7rqBald5&690
在孔子去世百年后,出现了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年),他是奠定中国儒学基础的第二号人物,被后世尊封为“亚圣”。孟子,名轲,字子舆,东周邹国人(今山东省邹县),受学于孔子之孙孔伋(子思)。孟子三岁丧父,其母“择居三徙”、“断织喻学”,使孟子励志成才。孟子的言论汇编为《孟子》七篇。孟子把孔子的仁学思想,发展为“仁政”理论,形成“孔孟之道”,成为中国几千来修身齐家、理政治国的理论基础。
一、“性善论”
“性善论”是孟子“仁政”理论的思想基础。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孟子认为人的共同之性就是“善性”,“善性”是人生来就有的,是人的先天本性,即后来《三字经》说的“人之初,性本善”。与孟子同时期的告子认为,人的本性无所谓善或不善,善或不善的德性是后天形成的。孟子坚决反对,并与告子辩论。孟子把先天的“善性”叫“善端”。如见小孩即将落井时,会不由自主地去救助。这不是因为与小孩的父母有交情,也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赞誉表扬,或获得某种利益。而是纯粹出于“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即对同类痛苦危难的怜悯同情之心,这就是“善端”。
孟子还把“善端”分为四类:“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先天本能的“四心”,是“仁、义、礼、智”四种善德的发端萌芽,把“四心”发挥表现出来,就成为“仁、义、礼、智”四种善德。所以善德不是后天灌输的、塑造的,是从人心本来固有的善端发扬而来的(“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有的人所以不善,不是因为没有善端,而是因为没有发扬善端,或受到外界的错误引导所致。
孟子认为,人与动物区别其实不多(人异于禽兽者,几希),但这四种善端之心,则是人之为人的特性,是人与非人的区别所在。“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四种善端的核心是“仁爱”,“仁也者,人也。”
在先秦,关于人的先天本性问题,告子认为是非善非恶,孟子认为是善,荀子认为是恶。从古至今,这个问题一直在探讨。佛教中“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思想,与孟子的“性本善”很相似。
二、仁政说
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他反对当时各国以武力称霸的“霸道”,劝导统治者以“仁义”平治天下,施行“以德服人”的“王道”。他认为,“仁政”来自于“仁心”,统治者如果发仁心,行仁政,就能轻而易举地统治天下;反之就会失去天下。他说:“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孟子提出了“仁政”的具体内容:
1,从仁爱之心出发制定政策、治理国家。统治者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统治者要以人民的乐为乐,以人民的忧为忧,人民必然心悦诚服的拥戴统治者。“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是对孟子思想的发扬。)
2,制民恒产,不误农时。要让人民有永久固定的田地,并且能按时耕种,使得一家人的衣食温饱有基本保障。他说,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百亩之田,勿夺其时”,这样,年成好,人民就丰衣足食;遇到灾荒之年,也不会饿死人。民有恒产,衣食无忧,生活安定,思想就安定,国家才会安定,君王的地位也就稳固了。否则,人民生活没有保障,民不聊生,就会胡思乱想,为了生存,或搞歪门邪道,或偷盗抢劫,或犯上作乱,君王的末日也就到了。
3,薄赋税,减轻人民的负担,反对横征暴敛。
4,反对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如果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为政者就是带着一群野兽吃人,是一群吃人的野兽!
5,强调以“仁义”教化民众,使人们之间相亲相爱,尊老爱幼,社会处于和谐的秩序中,天下就太平安宁了。他说: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总之,孟子的仁政思想,是要劝导统治者:一要有爱民之心,以民为本,爱民如子。二要注重民生,使老百姓衣食无忧,生活有保障。三是注重伦理道德教化,以“仁义”教化民众,使人人都有爱心,人们之间充满着爱,社会和谐有序。这就是孟子主张的“以德服人”的“王道”政治。
孟子的思想很丰富,一些宝贵思想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以上只是孟子思想的一部分,还有修养论。
孟子的部分名言:
尽信书,不如无书。
善养吾浩然之气。
养心莫善于寡欲。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