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方绘画色彩差异

标签:
共同发展风俗民情特点明度中国传统文化 |
分类: 世界文化 |
色彩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内涵
本文对中西绘画的色彩差异进行了细致的比较研究,作为中西两种不同文化体系中的艺术样式,中国画与油画在绘画色彩观念上有许多不同之处,本文尝试从中西方绘画色彩的文化
色彩的感受色彩表现形式以及艺术手段等角度来论述中西绘画色彩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绘画色彩差异
色彩是绘画语言的表现形式,是情感的符号,精神的载体,色彩作为绘画艺术重要的物质材料,是艺术语言构成要素之一,更是作品独特的思想和造型艺术手段,像表情艺术的节奏和语言艺术的词汇一样,色彩是构成绘画艺术形式的重要因素,也是情感的最普及形式色彩的丰富表现力和它所产生的感情力量,可以直接在艺术家和观众的心灵之间架起一道互相沟通的桥梁色彩具有表现性象征性装饰性和音乐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是构成绘画丰富表现力的重要因素
但是中西绘画在色彩在文化色彩的感受色彩表现的艺术手段上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中西绘画色彩在文化上的差异由于中西方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表达方式,心理认知和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色彩在展现中西文化中所涵载的信息意义也各不相同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红色代表繁荣,喜庆,顺利和成功
传统的婚礼中,新娘的服饰是裹红挂彩,新郎胸前一朵大红花,洞房内贴一对红双喜字,这是爱情美满的象征
每逢传统佳节是,红灯笼,红爆竹,红对子,烘托出喜庆,吉祥的气氛
然而,在西方,红色则表示残酷,狂热,灾祸,烦琐,血腥等意,由于斗牛的文化传统中感红色为不祥之兆,因此斗牛士用来激怒牛的红布被喻为令人愤怒的事物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白色是悲哀的色彩,而西方人认为白色高雅纯洁,代表着纯洁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黄色被视为帝王的象征,代表高贵威严富贵荣耀
黄袍加身即帝王之位,飞黄腾达意即官运亨通但是在西方紫色才是王权的象征,黄色则是卑鄙的,懦弱的的色彩
二中西绘画色彩表现形式的差异
在不同绘画历史阶段,其绘画色彩观念各不相同,在原始时代,中西绘画色彩观是相似的,都用简单的色彩来表现
由于颜料有限,只能由天然植物或矿物质颜料而决定,这种单调的色彩观形成了原始时期中西方绘画色彩单纯大区域醒目搭配变化少等相近的特点有所不同的是,中国此时期绘画的色彩更为简练,在大量岩画中,是以单色表现近乎抽象的物象,原始陶器上的描绘虽出现了多种色彩,但也是平面的
西方绘画的色彩则相对丰富一些,不仅色相多样,而且出现简单的立体感 明暗调子变化,如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
拉斯科野牛形体的明暗色调渐变等这幅画是用线条造型,牛毛是用排线画,人物和鸟是线勾成符号式的简洁形态到了夏商周秦汉时期,中国绘画色彩虽然逐渐丰富起来,但主要是色相的丰富,表现形式仍然是平面的,各种色彩铺陈于画面,形成装饰画般的色彩美感,漆器上的绘画汉代帛画东汉墓室壁画等多以红黑为主导色,黄蓝等次之
西方绘画色彩则在这时出现了分野:一部分绘画采取类似于中国的装饰性色彩,即较为单纯的色彩并置而构成画面,只是线条和形象写实一些另一部分则是迅速向写实即再现性色彩观方向发展,这点可以从希腊的一些壁画中明显地看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绘画色彩开始重视写实向再现性色彩观方向发展,这时色相逐渐增多,主要的进步是色彩明暗变化更为丰富
例如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中,衣服褶皱处有凸出的阴影层次,表现出一定的立体感;在洛神赋中,不仅有人物树叶山峦的表现,也开始重视色彩的明度变化,与中国绘画色彩丰富多样的发展相比,此时西方绘画色彩却在向象征性色彩观转变随着罗马帝国的分裂与灭亡,中世纪的西方绘画色彩呈现出平面化
图案化的趋势,此艺术 研
究时色彩同绘画的本身功能一样,成为为宗教服务的工具,为了表现上帝的光环天国的绚丽,各种单纯而华丽的色彩组合一起,满足装饰和代指功能的需要,许多教堂镶嵌画彩色玻璃画以及一些福音书的插图
都反映了这一特点宋代绘画色彩基本仍分为两条路:一类是精致细丽的院体画,以花鸟画和春绿山水画为代表,另一类是强调水墨淡化色彩的文人画元代以来,除宗教画部分人物在继续以前的再现性色彩之外,文人士大
夫绘画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绘画色彩由精丽转向清淡 他们崇尚墨分五色,在黑白的氤氲变化中,表达胸中与天地一致的苍茫之气
比如元四家,画作都极少设色,笔墨常常松疏简淡
从这时开始,中国绘画的色彩形成了一种精神寓意的表达,成了文人画家们在动乱时代中无可奈何的心境寄托而西方绘画色彩,此时却发生了重
大变化 文艺复兴以来人们对古希腊艺术的发现和对科学的尊重,使得画家们再次转向再现性色彩
作品色彩鲜明饱满,色相丰富,明暗高光层次不断细化文艺复兴绘画新古典主义绘画色彩饱和概括,带有固有色的理想性描绘特点 进人 20
世纪,中西绘画色彩经历了由分野走向趋同的过程
也就是西方绘画色彩向表现性实验性唯美性多元探索方向发展,中国在前一阶段从表意走向再现性色彩,80
年代后开始向多元化发展19世纪末期,印象主义过度的色彩分析,最终使画面色彩走向了主观
西方色彩观开始出现一种用色彩本身来表达心境主题的方式,这从梵高扭曲强烈的色彩中均可以看出
三中西方绘画色彩运用上的差异
中国画善用水墨,西画善用色彩 中国画是中国绘画色彩运用的典范,常以墨代色
用焦墨浓墨淡墨枯墨湿墨的变化,去表现物体的质感光感色感和空间感等,使人站在一幅水墨画前,虽不见色彩的绚丽,却可以思接千载,心游万仞
墨的韵味可以造成丰富的色彩错觉,产生闪烁的色彩 它或以单纯的色相,饱和的色度,造成响亮灿烂的效果;或减弱色度,缩小色相的
差别,创造恬淡而蕴藉的效果 而西画重视色彩的运用,善于用色彩去表现物体的色质光形和空间等,并且色彩丰富自然,物象美丽动人,使人如临其境
如睹其物如见其人,惟妙惟肖,十分逼真西方的油画主要是由光影明暗色调组成,油画运用光线,阴影和层层覆色,能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人物的肌肤细腻的色彩变化,令人感受到肌肤下流动的血液
暗部或阴影中的物象,产生稳定,深邃的体积感和空间感受,增加画面色彩的饱和度油画以光影韵律为其形式美特征,追求真实感
立体感节奏感明暗光影感光的具体化就是色彩,色彩不仅是最重要的造型手段,而且也是最重要的表现手段如印象派及其后以创造性的主动精神去运用色彩,他们在对自然的色彩作了认真的观察分析理解之后,在获得对客观物象色彩的鲜明强烈的感受和整体的色调认识之后,同时要求主动地,有所追求地去表现色彩,强调色彩的想象力,他们关注光影
色彩所产生的心灵作用,注意到色彩对人类心灵的某种暗示他们在观察自然时,思于自然中的光与色的关系,他们为强烈的光色变化与空气感而陶醉
四中西方绘画在色彩的感受上的差异
中国传统的绘画是以墨调色,与西方绘画以油色烘染出的立体感明暗透视等有巨大差异,在厚与薄 深与浅淡与浓等多组矛盾中求得视觉性效果
中国的绘画艺术以直觉的方式来感觉色彩的万千变化,而西方绘画艺术,整体上则是倾向于光学意义上的,更加富于几何精神和理性的思考中国绘画的用色讲究的是以浓墨淡彩为特点,它所用的颜色是特制的中国画颜色,以水稀湿济,因而所产生的效果是薄而透明,如五代时期南唐著名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中对歌妓舞女的描绘就足以说明这一点,就是后期的工笔重彩画也讲究滋润自然的效果;无论是造型用笔设色方面,都显示了画家的深厚功力和高超的绘画技艺西方绘画用的颜色,讲究的是色块厚重,前期笔法细腻,后期笔触奔放,注重对客观对象的色彩的真实再现的描绘,以色彩的丰富变化为特点,强调光色效果如伦勃郎的自画像等不同的民族有其特定的历史沿革,民族主体性格,心理素质,文化背景,风俗民情及其艺术观念和艺术理想
如果说中国画尚意,那么西方话尚形;中国绘画重表现重情感,西方绘画则重再现重理性;中国绘画以线条作为主要造型手段,西方绘画则主要是由光和色来表现物象
但是,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相互
影响,西方绘画在中国扎根成长,东方艺术为西方美术发展提供了条件,二者将互相吸收,互相作用,共同发展http://s10/bmiddle/c4596165te09af1b73039&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