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三章  普通话声调

(2013-04-24 20:13:52)

第三章  普通话声调

 

  教学学时:2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声调的性质,感受汉语声调的旋律美

2.掌握普通话声调的发音特点,读准平、升、曲、降的变化

3.找出方言声调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实现从方言向普通话声调的转变

  重点难点:

1.读准普通话四声的调值

2.、分清古入声字的归类

  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增强声调学习的直观性

2.利用多媒体的有声材料强化训练

  教学内容:

汉语在语言分布上,属于汉藏语系,汉藏语系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有声调。在这类语言中,声调的高低曲直的变化具有区别词义的功能。像越南语、缅甸语、泰语,以及我国少数民族的藏语、壮语、苗语、侗语、布依语等,都是有声调的语言。

通过上节课汉语音节结构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声调是汉语音节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它同声母和韵母共同构成普通话音节。各方言之间,声调的区别是最大的,它是不同方言区的人相互理解词义的最大障碍。因此,声调也是学习普通话语音的重点和难点。

一、声调、声调的特点和作用

(一)什么是声调

声调,又称字调,是指一个音节发音时能区别意义的音高的高低升降的变化形式。比如“ma”,随音高的变化,产生了四个不同意义的词。

(二)声调的特点

1.声调的变化本质上是由音高决定的。不同的声调分别具有或升、或降、或平、或曲的变化特点。这种变化是声音高低的变化(即音高)决定的。而音高的变化,从生理性质的角度分析,是发音时声带的松紧造成的。声带松,气流冲击时音波颤动次数少,频率小,声音就低;反之则高。如果声带由松到紧,声音就由低变高;反之,声带由紧到松,声音由高变低。因此,控制声带松紧就可以形成不同的音高,也就构成不同的声调。

(模拟阴、阳、上、去的发音,说明声调音高的变化)

2.声调的音高是相对的音高。

由于人们性别、年龄的差异,声带的厚薄、长短不一样,有时说话的内容、心情、语气也会有所变化,因而声音会有高低之分。但是,无论人们声音高低怎样不同,他们所说的各类声调的高低升降的变化形式,也就是调型基本上是不变的。

如分别用四种声音(高低不同)读“天、地、人”并说明其音高变化是相对的。(模拟生活情景)

(三)声调的作用

1.区别词义

声调同声母、韵母一样,具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声韵相同的音节,声调不同,词的含义就不同。如shishi;史诗、事实、时事、失实、失势、石狮、誓师、逝世、实施、史实。

2.声调能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感染力。

普通话声调的高低升降,抑扬起伏,赋予了汉语独特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增强了有声语言的感染力。

模拟外国人读李白的《静夜思》

二、调值、调类

调值:指声调的实际读法,也就是音节的高低、升降、曲直的变化形式。

调类:指声调的种类,是按声调的实际读音(即调值)归纳出来的类别。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有几种基本调值,也就有几个调类。

汉语普通话有四种基本调值,如ma音节,因而有四个调类。传统的汉语音韵学把这四种调类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教学上也称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

在语音学上,通常采用赵元任创制的“五度标记法”。对调值的高低、升降、曲直作具体形象的描写:立一竖标、中分5度,最低为1,最高为5,从1—5,表示声音由低至高的变化特点。我们就在竖标的左边分别用横线、斜线、曲线来表示调值的高低、升降、曲直的变化形式,线条的左端表示音高的起点,右端表示音高的终点。

阴平

阳平

 

上声

   

普通话的四种基本调值:用度标记法表示如下:

高平调(阴平) 55    春天花开

高升调(阳平) 35    人民和平               

降升调(上声) 214   永远友好

高降调(去声) 51    创造世界

[比较四类声调调值的关系  规劝(阴去)和风(阳阴)平定(阳去)金甲(阴上)克已(去上)]

阴平高高一路平,阳平从中往上升,

上声低降再扬起,去声从高滑底层。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了这四种声调的调号,分别为一(阴平)、/(阳平)、V (上声)、\(去声),这些调 号的形状基本上是五度标记法的缩影,调号要标在主要元音(韵腹)上,如guang  ming  lei  luo(光明磊落)

      hua  hong  liu  lu(花红柳绿)

三、上声的变调

上声是一类比较特殊的声调,它的本调是214调值,一个先降后升的曲折调(在五度竖标上指出),但是,有些情况下,上声却不能读成本调,只能读成变调。另外,通过人们的研究还发现,上声变调后的调值状况是不一样的。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上声的调值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呢?请大家看一组例词

好人

好书

好树

好酒

(老师读并提示学生认真听,看“好”在这几个词语中的读音是否一样)

请同学们自己再读两遍,仔细体会一下,“好”在这几个词语中的调值是否一样,是各不相同,还是有同有异,并说明调型变化的特征。(提示:“好”肯定不读本调214了,而是变成了其他的调值)

刚才,同学们已经听出来了,上声在上声前的变调和阴平、阳平、去声前的变调不一样,在上声时,前上读得是升调,而在阴平、阳平、去声前,上声则念成了低降调。

1.在非上声前(阴、阳、去)

读半上,调值是21或211  北京(分析后写上)

2.在上声前

读直上,调值是35或24,像阳平一样,厂长(分析后写)

分析如下:描写声调采用调值描写法,那么在以上两种情况下,变调后上声的调值是多少呢?刚才,我们分析过了,在非上声前,上声是一个短、促的低降调,在语音学上,我们把这种声调描写为21或211,调值名称叫半上,也就是说,在非上声前,上声读半上,调值为21或211(边说边板书)。

可能有的同学要问,为什么把这种变调叫半上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上声的本调来分析,在五度竖标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上声是一个前降后升的降升调,前降是从2降到1,后升是从1开到4,以1为界,上声分为前后两个部分,事实上,在非上声前,上声只读出了前半部分,一个短促的低降调,而未读出后半部分(升调)。前半部分刚好是前一半上声,调值为21或211,我们把它称为半上。那么,为什么会有21和211的区别呢?请比较:北京(读快、读慢)!

两上相连时,前上变调后的调值是多少呢?我们可以通过几组词的对比来看一下。

油井  族长  骑马

有井  组长  起码

得出结论:在两上上声相连的词语中,前面的上声读出来跟阳平差不多,上声在上声前要读成近似阳平,调值为24或35(板书)

上面谈到的两种情况,是上声的两种基本变调类型,在日常口语中,我们还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

3.三上相连

三个上声相连,要视词语的内部结构不同而定:

(1)单双格:很理想

(2)双单格:管理组

4.上声在轻声前(不固定)

(1)半上:矮子、婶子、嫂嫂

(2)直上:把手、打手、等等

5.一串上声:分节变调

给我买把纸雨伞

以上,我们简音谈了上声变调,通过大量的语音调查,我们发现在实际语言中,有90%左右的上声都读变调,只有极少数情况下,上声读本调,一般是指上声单念的时候,或者用在词句未尾的时候。

说到这儿,可能有的同学还有疑问,为什么上声要变调呢?上声的变调同基他音变现象一样,是一种自然音变,并不是人们事先规定了音变的方法,然后按事先的规定去变,而是先有了音变,而后才总结出规律,用于指导人们的普通话学习,产生音变的原因,细究起来,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说话图省力,比如:北京。

四、濮阳方言声调及其同普通话声调的对比

在介绍濮阳话声调之前,先请大家思考,普通话同各地方言声调的调类调值相同吗?为什么?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29页,参阅声调对照表。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呢?现代汉语是由上古汉语演变而来的,古调类有平、上、去、入,随着语音的演变和发展,古调类逐渐产生了分化,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话,平分阴、阳,入派三声,入声在大部分北方话区逐渐消之,而我国南方各方言,则较多的保留了入声,这一点同学们已经从声调对照表中看出来了,在从古汉语到现代汉事的演变进程中,各地之间呈现出了一种不平衡性,有的地方演变较快,很多古音已消之,而有的地方则演变较慢,较多地保留了古音,使现代汉语的各方言产生了一种较大的语音分歧。不过,综合起来归纳,各地方言,同普通话相比,在声调方面的对应不外乎三种情况:

1.调类、调值都不同;

2.调类相同,调值不同;

3.古入声保留和归异的情况不同。

濮阳话同北京话同处北方话区,对应关系是:

1.调类相同,调值不同。

2.古入声字归并的情况不同。

分情况分析

1.调类相同、调值不同:

            普       濮         例字

阴           55      24        刚知专尊丁边安

阳           35       31       穷陈床才唐平文云

上           214      55       好手死粉五女买有

去           51      312       爱盖唱菜饭岸用望

(边分析边板书上表)普通话有阴、阳、上、去,所以濮阳话也应该有阴、阳、上、去四类声调(板书),但是,每类声调的调值状况一样不一样呢?

下面,我们就通过现场的语音调查和语音分析来了解濮阳话声调的调值,同样,采用五度标记法,(画竖标),在描写之前,首先回顾普通话四类声调的调值。板书(如上图)

用ma音节读出普通话的声调,引出,普通话是这样读的,濮阳话的声调跟它有没有区别,区别有多大呢?下面我们通过举例进行分析(板书字例)

然后,先让学生用方言读例字,再边分析边描写。

分析描写后:以上我们在濮阳话和普通话声调之间建立了对应关系。请同学们再比较一下二者声调的差异,巩固认识一下在调类相同的前提下,在调值方面都存在着哪些区别。

学习普通话,为什么要介绍方言声调呢?其实,介绍了解方言声调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学习普通话,只有找出了方言同普通话的区别,才能为纠正方音打下基础。

2.古入声字的归并:

我们说到古调类的时候,提到了一类入声,这类声调,在现代汉语的北京话和濮阳话中都已经消之了,那么,读成入声的那些字是不是也会随之消亡呢?当然是不会的。那么古入声字在今天读成什么声调呢?普通话和濮阳话读得一样吗?看下面一些古入声字:                        普   濮

清    笔   黑  桌  约       阴   

      铁  尺  说  发        上   阴

次浊  岳 麦  物 纳         去    阴 

全浊 局 读 全 服         阳     阳    

如上表所示,普通话中,入声归并到了阴、阳、上、去四类声调之中,而濮阳话,则只归入了阴平和阳平,这就使濮阳话同普通话在声调方面的对应关系显得有些错综复杂了。不过古入声字是有一定数量的,我们可以通过逐步积累,强化记忆规范这批字的发音,参阅30-35页表。

总结全课,主要介绍了普通话声调、上声的变调和方言声调的一些知识。学习这些知识,有利于我们纠正方音,促进普通话的提高。

参考文献:

《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 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编制 商务印书馆 2004年第1版

《语音学教程》林焘 王理嘉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年第1版

《普通话语音常识》徐世荣著 语文出版社 1999年第2版

练习与思考:

记住普通话调类名称与调值特点,发好四声;

自觉运用声调类推法纠正方言声调;

给《施氏食狮史》注声调并读准四声变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